他们,中国城市的未来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流动儿童,城镇化
  • 发布时间:2014-06-17 08:07

  每10个在上海生活的儿童中,有4个是流动儿童;

  每10个在北京和浙江生活的儿童中,有3个是流动儿童

  城镇化大潮中,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到底有多少?分布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

  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全国共有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此相应,18岁以下城乡流动儿童为3581万。

  两类儿童数目相加,考虑到持续增长趋势,中国目前有近一亿儿童正被卷入城镇化大潮。

  “城市生活儿童”已成全国性政策问题

  从地区分布上看,有1/3的孩子经历了较长距离的“跨省移动”,“向东走”的趋势仍在强化。

  广东省的流动儿童总数达434万,远高于其他省份;随后的浙江、江苏两省,也因拥有更多的“经济机会”而吸纳了超过200万外省孩子。北京、天津、上海的流动儿童90%以上都是跨省移动。

  具体而言,每10个在上海生活的儿童中,有4个是流动儿童;每10个在北京和浙江生活的儿童中,有3个是流动儿童。

  部分“成长中”的中西部省市也成为儿童流入“大户”。四川、山东、河南、福建的流动儿童都超过150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流动儿童在当地城镇儿童中所占比例异常突出,如宁夏、新疆接近四成,青海、贵州约35%。流动儿童的接收与安置,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城市政策问题。

  城乡流动儿童在户口登记地以外地区“流动”的平均时间已达3.74年,7~14岁流动儿童中约1/3流动时间在6年以上。

  此外,0~6岁流动儿童,自出生以来有一半以上时间在现住地居住。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没有老家生活的经历和记忆,成为文化上和社会意义上的“城市生活儿童”。

  不能上学的孩子有200多万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两为主”的政策基础得以奠定。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出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公用经费”。

  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共增加347万,增幅为30.83%,大部分适龄流动儿童有机会在校学习。

  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不同地区对这一方针的推行存在诸多差异。

  长期研究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复旦大学博士熊易寒向本刊介绍,在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投入方面,一线城市中上海做得较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约5000元,大部分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即使就读于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可以得到补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认为,“两为主”没有全面到位,全国尚有2.94%的适龄流动儿童还不能接受义务教育,“有200多万”。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实现“两为主”的比例达到80%,分布却不均衡,中小城市可能已经到90%甚至100%,但是一些大城市还差得多。

  变形的亲子纽带

  而由于遭遇较大环境压力,移居家庭中的亲子纽带可能变形。

  2013年广东省妇联与广东省家庭教育学会合作完成的一项关于“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状况”的调查显示,有1/3流动儿童家长每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7小时,有一部分甚至不到1小时,仅1/10左右的孩子表示父母会经常带自己出去玩。

  学校的纽带同样“不够稳定”。

  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明华对哈尔滨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的研究发现,作为城市稀缺资源的一流名校(重点小学)只招收有城市户籍的学生;一旦某所小学聚集了较多的农民工子女,已有的城市学生会纷纷转走,逐渐地,这所小学就成了“全国招生的农民工子弟校”。

  “绝大多数农民工家庭在城市都属于穷人,他们可能遭遇双重歧视:一是对其身份或社会地位的歧视,二是对其经济地位的歧视。”熊易寒说。

  看得见的天花板

  “熟悉的世界、陌生的社会”——这是一份针对南京流动儿童城市认知的调查报告所作的结语。

  在这群“习惯把自己看作异乡人”孩子眼中,所在城市里的种种区隔,是一层层“看得见的天花板”。这不仅体现在“城中村”这类物理空间的隔离,还可能内化于成长的每个环节。

  华东理工大学流动儿童研究专家曾守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农村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大都不充分。

  大龄儿童的出路瓶颈则更为“可见”。段成荣的研究显示,无论家庭经济条件、阶层地位,中考和高考报名条件中的户籍规定,即便是经济条件很好、社会资本充足的家庭也难以跨越。部分儿童成为童工,也引发了14、15岁流动儿童辍学增多的连锁效应。

  最值得的一笔人力资源投资

  自2012年起,在住建部城乡规划司的支持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20个调研组、90多人,对全国不同地区20个县(市)进行了深入调研。依托此项调研形成的研究报告提出,2012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较2011年减少345万人,20多年来首次出现绝对量的下降。

  而0~14岁人口是未来新增劳动力的主力,是中国未来20年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表示,结合全国留守、流动儿童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善待流动儿童,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与扶持,是日渐老龄化的城市中国最值得投资的一笔人力资源。从这个层面而言,这些孩子,关系着中国城市的未来。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陶文静/上海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