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猎人”中国探险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植物猎人,探险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17 08:33
这是一个低调神秘的探险家群体,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把珙桐、百合、杜鹃花、牡丹以及绣球花等带回英国。他们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当北京连续经历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大家纷纷卖萌般“求被打入冷宫”时,在8000公里外的伦敦,英国人查尔斯·林奈对于18摄氏度的温度已经满腹抱怨。
“这么热的天气,花都快受不了了。”林奈说。42岁的林奈是一名园艺师,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一年一度的切尔西花展,在他看来,这样的温度下一些新采摘的鲜花要熬过5天的花展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已经做好第三天就换掉一些花的准备。
中国植物装点英式花园
2014年是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第101次举办切尔西花展,中国主题也首次出现在这个全球最大的花展上。一些热衷园艺的人在今年的花展上会发现,他们花园里多年种植的一些花草比如百合、牡丹以及绣球花等,其实最初都源自中国。
来自英国西南康沃郡的卡尔汉思城堡,用其花园里培育的101种中国植物组成了巨大的园艺作品参展。
城堡的主人查尔斯·威廉姆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看到了这个关于中国植物的展览,人们会意识到一些在英国花园中常见的植物其实是来自中国,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植物的历史,以及它们为什么能在花园中茁壮成长。”
在花展上露面的中国原产植物,最早都是查尔斯的祖父J.C.威廉姆斯收集的。老威廉姆斯是位业余植物学家,他在世的19世纪正是英国博物学最繁盛的时代。
当时借助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兴趣有实力的英国贵族们致力于收集各国奇珍,但并不是每个博物学家都会像达尔文那样拿出几年时间,以身赴险用全球旅行来收集第一手资料。
这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探险家群体,他们踏遍千山万水,将收集来的各种物品高价卖给有需求的收藏者和研究者。这些探险家中既包括斯文赫定这样声名狼藉的文物大盗,也包括“植物猎人”这个低调神秘的群体。
在一个多世纪前,卡尔汉思城堡的老威廉姆斯就资助了一批“植物猎人”到中国收集珍奇的种子,并将获取的植物培育生长至今。
一个合格的“植物猎人”,不但要有足够的勇气、强壮的体魄在野外渡过一次次难关,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植物学功底,以帮助其辨别哪些植物值得收集。
“那可不是一份安全的工作,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植物猎人们要冒着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掉下去的危险。还有的植物猎人不慎误入流沙区,很快被吞没。还有人千辛万苦找到了稀有的植物,但在采摘时划伤了自己,结果严重感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泰丰资本的首席投资官葛涵思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泰丰资本连续几年为卡尔汉思城堡参加切尔西花展提供赞助。
在“植物猎人”受到资助开始进入中国寻找稀有植物的同一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搬进了伦敦切尔西区。几年之后,当切尔西花展开始举办时,英国上下掀起了园艺热潮——甚至接踵而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没有阻碍这种热情——而园艺热又加大了人们对植物品种的需求,从而鼓励“植物猎人”寻找更多植物来装点园艺。
“中国威尔逊”
为了给城堡里的花园收集足够多的来自神秘东方的植物,当年老威廉姆斯资助了恩斯特·威尔逊、乔治·福雷斯特以及弗兰克·沃德等多名“植物猎人”,这些“植物猎人”都在探险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传奇。
恩斯特·威尔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有名的“植物猎人”之一,在他1930年死于交通事故之前,共收集了4000多种亚洲植物运往英国。由于他长年在中国活动,在英国博物界有“中国威尔逊”的绰号。
威尔逊是在花园里长大的,从小对植物就有浓厚兴趣。他13岁时辍学当了学徒花匠,三年后被推荐到伯明翰植物园培植花木。1896年,威尔逊在园艺技术考试中赢得“女王奖”,这使他得以进入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随后取得了皇家科学院植物学讲师的资格。
正当威尔逊准备从事教学工作时,一个全新的机会展现在面前。他被顶头上司、主管丘园的老威廉姆爵士看中,受托开始了他在中国西部长达12年的植物采集历程。
1899年春,威尔逊第一次进入中国,他此行的目的只为寻找著名的观赏植物珙桐。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与大熊猫同时期遗存的古老物种。自30年前法国传教士达维在四川发现珙桐后,西方园艺界一直想引进这种植物,但一直未找到踪迹。
根据前人留下的线索,威尔逊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深入巴东地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珙桐,而且他那趟探险还有另外一个收获:他在宜昌西南部考察时,发现了中华猕猴桃。他将这种植物介绍到西方,现在“奇异果”已经成为新西兰重要的出口水果。
在完成第一次探险后,威尔逊后来又三次前往中国,前后探访云南、湖北、四川等地,为要找寻新品种的植物甚至上到西藏高山。他寻访后带到英国的植物,包括 “高傲的玛格里特”黄花杓兰、“帝王百合”岷江百合、“花中皇后”月季、“华丽美人”绿绒蒿等。
面对在中国看到的众多植物,威尔逊感慨道:“如果没有早先从中国大花园引进的品种,我们今天的园林和花卉资源将是何等可怜。”
为收集这些植物,威尔逊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910年他第四次前往中国时,在岷江河谷边遭遇山体塌方,右脚被石块砸断。一个月后等他到达上海时伤口已严重感染,右脚落下了终生残疾。之后由于身体原因,威尔逊结束了“植物猎人” 生涯,开始著书立说。
三年后,威尔逊出版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他给中国极高的评价:“在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数种源于中国的植物。”他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
死于云南腾冲的“杜鹃花之王”
威尔逊涉猎颇广,比他晚几年的福雷斯特则专精杜鹃。药剂师出身的福雷斯特很早就了解了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也懂得如何干燥、分类和制作植物标本。29岁时他结识了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包尔非教授,再次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掌握采集植物标本的技能和知识。后来他也在包尔非教授的推荐下成为一名“植物猎人”。
福雷斯特曾数次来到中国,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西南地区,为西方植物研究机构采集了3万多份干制标本,也为西方园林界收集了1000多种活植物,最有名的是大量的杜鹃花。
福雷斯特采集的中国杜鹃花标本曾被作为新种描述过的达400多种,经过近百年的研究至今仍被接受的名称有150多种,这些种类的模式标本成为英国从事杜鹃花分类、区系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材料和依据,福雷斯特也因此被誉为西方的“杜鹃花之王”。
除杜鹃外,福雷斯特带回英国的还有收集到的大量种子、树根和植物,包括著名的将军百合、橘红灯台报春和高穗报春等。
为了收集这些植物,福雷斯特曾常年行走于怒江流域,他对当地人非常尊敬和友好,还利用药理学知识给当地人治病,自费给成千上万的云南人接种天花疫苗。至今威廉姆斯家族还留着福雷斯特11次前往中国收集植物时留下的大量照片。
而拍下那些珍贵历史照片的福雷斯特,就是在最后一次在中国探险的途中死于云南腾冲,至今在他去世的地方还能找到“洋人坟”这样的地名。
中国传入英国的植物影响至今
“植物猎人”除了寻找种子外,沿途还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每一种都可以对照充实当时植物学的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大大推进了植物图谱的建立——比如苏格兰爱丁堡的皇家植物园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杜鹃花研究中心,福雷斯特功不可没。
带回英国的种子同样影响巨大。由于英国的气候条件与中国西南相似,土壤都呈酸性,因此大批原产中国的植物在那里茁壮成长,其中一些适应性强的植物很快传遍英国全境。
当“植物猎人”们历尽风险回到英国后,他们会得到热情欢迎和丰厚回报,“人们都想听他们讲述冒险经历,也想参观他们带回来的新品种植物。”葛涵思说。
当年“植物猎人”们远赴重洋搜索到的品种,早已成为英国园艺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涵思感慨:“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中国对目前英国园艺的影响有多大。在花展上看到这些原产于中国的植物,有助于吸引全世界的人去中国观光,也会让人们知道中国不仅有长城,还有美丽的花园。”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亚宏/英国切尔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