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研究大幕已开启

  尽管第四代移动通信制式(即4G)尚未大规模普及,被称为5G的第五代移动通信制式的研究就已启动。5月29日,在主题为“5G目标及能力”的第二次“IMT-2020(5G)峰会”上,我国5G推进工作组IMT-2020(5G)发布了中国第一份5G白皮书——《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拉开了中国全力推进5G研究的序幕。

  关于5G,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据《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描述,5G作为一个多系统和多技术融合的网络,主要面向2020年和未来的超千倍移动数据流量增长需求,具备数百亿甚至数千亿个设备的连接能力,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十三五”期间将是5G 概念提出、技术标准形成、产品研发的关键期。

  与此同时,国际通信组织机构和通信强国均加大了5G的研发投入,5G的商用计划也已被提上日程。在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ITU) 启动5G需求、频谱、技术趋势等研究工作;欧盟设置5G NOW、METIS、Horizon 2020、5G PPP等多个面向5G 的研究课题,并计划在2018—2020年间实现5G试商用的发展目标;韩国科技部、ICT和未来计划部(MSIP)于2013年5月成立韩国“5G Forum”,旨在推动其国内5G 进展。

  实际上在此次《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发布前,中国就已经进行了5G研发的布局。早在2013年2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共同支持成立了IMT-2020(5G)推进工作组,参与单位包括产、学、研界的55家组织机构。工作组下设技术组、需求组、频谱组和标准化组,对5G领域的主要课题进行研究。同期,中国也正式启动了国家863计划“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一期”重大项目,目标是在2020年前,对5G体系架构、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新型天线与射频、新频谱开发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完成性能评估和原型系统设计,并且进行技术试验与测试,实现业务速率10Gbps。

  此外,相关厂商的积极参与也为中国5G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移动和华为、中兴、大唐等国内运营商、厂商也加大了对5G的投入,并启动了5G 关键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工作。目前在新型网络架构、大带宽小蜂窝、大规模天线系统、全双工、非正交接入等重点技术领域研究中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奠定了中国5G 研发在国际上的引领地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5G发展与全球同步起跑,但基于目前的网络、终端、频率、业务现状,在频谱资源、技术研究和运营模式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日益稀缺的频谱资源成为5G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制约,如何获取足够的频谱资源将面临巨大挑战;其次,未来的5G网络将是一个多业务并存、多技术接入、多层次覆盖的系统,在系统和技术融合、频谱效率提升、物联网业务标准、网络能耗、终端普及、网络架构和管控理念等技术层面的研究上仍存在诸多挑战;再次,5G网络中新的业务运营商和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将如何合作,采取什么样的网络建设和运营模式尚需进一步探讨。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陈文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