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怕吗?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亚马逊,AWS,IaaS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26 14:00
2013年12月18日,亚马逊AWS在北京举办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有人惊呼:“中国IaaS市场‘狼’来了。”亚马逊AWS进入中国市场,人们有喜有忧:喜的是,亚马逊AWS进入中国,说明中国IaaS市场具有巨大潜力,而这个市场在亚马逊AWS的参与与刺激下,可能会变得更加规范,会更快趋向成熟;忧的是,在国外已经做得十分成功的亚马逊AWS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中国IaaS服务商带来冲击。
亚马逊AWS中国首席云技术顾问方国伟表示:“亚马逊AWS会在遵循中国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服务好中国的用户,包括与本地合作伙伴、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合作,构建包含技术合作伙伴、咨询合作伙伴等在内的云计算生态圈,并提供中文界面的云服务管理控制台和更多的中文技术文档等。我们在中国也构建了包括技术销售顾问、解决方案架构师、售后技术支持等各种面向中国市场的团队,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
国外厂商进入是好事
从2013年12月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半年时间过去了,亚马逊AWS在中国的动作似乎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大。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在宁夏西部云基地项目开工之日,亚马逊AWS宣布成为其第一个用户。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云服务在中国落地已经有一年。首都在线负责运营的IBM云服务近期也要上线。
作为亚马逊AWS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西部云基地首席战略官邹均表示,国外云服务商进入中国将对中国本土IaaS服务商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外云服务商把国外成熟的云服务模式带进中国,给本土IaaS服务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二,国外云服务商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可以给本土服务商以启发,例如亚马逊AWS关于数据中心Region(地区)和Availability Zone(可用区)的概念,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使用云服务的性能体验和云服务的可用性;第三,国外云服务商可以将很多创新的技术带进中国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本土服务商的技术创新。
“不过,外国云服务商在国内也会遇到本土化的挑战。”邹均表示,“因为中国的服务商更了解本地的规范、用户的需求,毕竟在互联网服务这一市场上,还没有国外服务商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先例。但总体来说,国外先进的服务商进入中国是件好事,会促进国内IaaS 行业的繁荣。”
发挥各自的特长
记者在走访国内一些知名IaaS服务商时,听到的反馈基本是“不惧怕”、“不在意”。企商在线CTO陈鹏坦言:“国外云服务商进入中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也会提高Iaas服务的技术门槛。这让国内的Iaas服务商更理性地认识到云运营服务模式的技术根源。但是我们不会恐慌。我们会针对当前云计算服务点的空白点深耕细作,并与客户进行更密切的沟通和战略合作。”
就在亚马逊AWS宣布进入中国的同一天,阿里云恰好也宣布其全线产品再次降价。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阿里云给亚马逊AWS的一点“颜色”。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宣布降价消息前的一个月,我们已经有了降价的公示。我们其实并不太在意国外云服务商进入中国这件事。”阿里云业务总经理陈金培向记者表示,“现阶段,在中国提供云服务的难度比较大,比如网络状况、运营能力等。一些先期在中国落地的国外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其客户数量一年来没有大的增长。截至2013年底,阿里云计算平台已为98万个客户提供服务,涵盖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气象、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
无独有偶,腾讯云也于2014年5月10日宣布全面降价,最高降幅超过50%。对于云服务商来讲,降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内部成本降低,服务商可以把利润的一部分让给客户;另一方面,这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手段。腾讯云平台部总经理陈磊表示,这正好说明中国的IaaS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曾经在国外的知名IT厂商、互联网企业工作过多年的陈磊自2010年加盟腾讯以来,始终坚定地认为,无论从规模、技术、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等哪方面衡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有能力与国外最先进的互联网企业竞争,尤其是在移动应用的创新方面,腾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外来的云服务商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本地化,这个工作量并不亚于本土企业做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领先的产品所投入的精力。“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华云数据架构与资源部高级技术副总裁郭晓强调说,“中国本土的云计算企业更了解用户需求。基于开放合作的运营理念,我们会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云计算发展道路。”
中国厂商“反攻”海外市场
就在国外云服务商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云服务商也开始了其国际之旅,首都在线、UCloud等一马当先。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云计算大会上,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表示,公司一方面会扩展云平台在中国的覆盖范围,华东和华南的数据中心会陆续投入使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逐渐走向海外,UCloud也会进军东南亚、美国市场,在这些地方设置更多的IDC和云平台。去年,UCloud在香港设立的亚太节点已经可以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业务。
首都在线在上市后,希望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改善和扩充现有的云平台,同时积极拓展在美国的业务。如今,首都在线已经在美国的达拉斯找到了合作伙伴,新客户已经在测试之中。
“我们的一些客户希望我们能进入美国市场,在那里继续为它们提供云服务,主要原因是客户的运维成本太高,包括时差、语言、SLA服务水平、付款和财务流程等。”首都在线COO赵永志介绍说,“如果我们仍单纯依靠机房或带宽的资源,就只能做一家区域性的公司。云平台的建立让我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能力拓展海外的业务。”2014年第一季度,首都在线的云业务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90%的业务增长都来自于云,而且客户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既有互联网企业,也有传统企业。现在,首都在线的云客户总数已经有几千个。
本报记者 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