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云服务的DNA吗?

  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回应说,对于云服务商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IDC厂商拥有很大的优势;二是技术研发能力,比拼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三是服务质量,看谁能保证团队整体的服务能力,实现标准化的流程,做到服务质量高、用户体验好、用户长期信赖,而这需要长期的积累。

  世纪互联拥有10多年积累下来的基础设施资源和经验,对本土用户的需求有深刻了解,再加上微软全球领先的云研发技术和用户体验积累,实现了强强联合。过去两年多,世纪互联300多人的云运营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不但达到了国际标准,完全合规,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而且可以提供稳定的企业级云服务。

  众所周知,亚马逊AWS是从电商转型而来,Rackspace是从IDC转型而来。云计算是近十年才出现的新模式,现在说哪个提供商缺少DNA还为时过早。不过,邹均认为,可以从一些成功的云服务商身上总结出以下成功的经验:第一,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服务,具有快速提升服务质量和体验的能力;第二,能够快速扩大规模,并形成生态圈;第三,不断降低成本。“能否持续降低成本,适应所谓的‘贝索斯定律’是考验云计算提供商能否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邹均表示。

  方国伟认为,一个优秀的云服务商首先要具有“专注于客户”的理念,一切服务的提供和创新都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展开。此外,云服务商还需要具有强大的分布式系统研发能力、多年的数据中心构建和运维的能力与经验。

  “云的DNA首先是服务,其次是服务,第三还是服务。”张权举例说,“云平台自动化是云计算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大量的服务交付都会依托于云平台的自动化编制完成。云服务商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但是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服务问题,自动化只是技术特征,更重要的还是服务意识。自动化编制需要符合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服务交付的习惯、服务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人机对接。因此,软件开发商转型到云服务商会经历很长时间。”

  2014年5月,首都在线宣告收购上海红之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红之盟是一家传统的IDC企业。在过去三年中,大量年收入在两三千万元水平的IDC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首都在线明确了要进一步扩大云业务规模后,开始在国内积极布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都在线收购了原来有业务往来的红之盟。此举一方面增强了首都在线在华东地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接收了红之盟原有的几百家客户。华云数据今年也投入千万美元,在国内启动了“寻找中国好IDC”的活动,希望找到更多有潜力的IDC合作伙伴,同时帮助它们实现向云的转变。谈到转向云过程中的难题,赵永志举了个例子:“云计算不仅涉及技术上的改变,而且销售模式也要随之改变。我曾经命令我们业绩最好的一个销售部门,只能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销售云服务,否则没有任何奖金和提成。正是在这种‘逼迫’下,我们的销售团队实现了完全的转变。现在所有销售人员都能十分清楚、准确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云服务产品。”

  两年前,陈金培就曾表示,中国将来有能力作云计算服务的公司不会超过3家。目前做云服务的厂商大部分只是贴了一个云服务的标签而已。云服务有极高的技术门槛,“钱+开源软件”的方式不一定能打造出理想的云平台。在传统IT领域很强的公司在转型云服务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它们没有像互联网企业这样大规模计算的应用场景,也没有足够大的客户群。“云服务商不仅要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而且要具有销售和运营的能力。”陈金培表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