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东风”(2)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腾讯,爱情公寓,影视论坛
  • 发布时间:2014-06-28 16:08

  论坛精要9 视频网站与影视产业的第二次“握手”

  视频网站发力自制 网络剧亟待价值变现

  2014年,视频网站自制剧呈井喷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家视频网站将推出超过1000集的网络自制剧。今年上海电视节上,腾讯视频踌躇满志携自制剧《暗黑者》高调亮相,另几家主流视频网站也纷纷深度参与到影视行业中,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狼来了”。

  2006年前后,视频网站作为新兴的内容播放平台介入影视行业,对电视平台的内容进行二度传播,实现了二者的第一次“握手”。今天,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视频网站正朝着集生产、播放、商业合作的多功能平台过渡,或将引发传统影视行业的全面变革。如何通过更深入的合作,完成视频网站与影视产业的第二次“握手”,让新媒体与内容联姻,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彩的收视体验?6月11日,在上海电视节“视频网站与影视产业的第二次‘握手’”论坛上,视频网站负责人、影视行业的企业家、制品人和编剧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手笔”网络自制

  “这是中国视频行业的黄金时代,正是影视产业的重大机遇”,腾讯集团副总裁刘胜义宣称。他介绍,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以及多屏化生活趋势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收视习惯——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已达4.28亿,移动视频用户是美国的2.5倍,平均每人每天有将近40分钟的时间用于收看视频上,“甚至在路途上,他们也在一刻不停地观看视频。”

  在腾讯看来,优质内容和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未来视频网站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2014年腾讯将推出14部类型各异的自制剧集。“我们也可以制作出一些大制作”,刘胜义表示,“真正的大手笔,其实不光是资金方面的保障,还包括渠道分发、市场建设、商业化开发等,尤其是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能力,能够从多维度支持一部精品剧。”

  网络收视热剧《大丈夫》《我爱男闺密》的编剧李潇表示,今天的网络剧已经突破了以段子为主的套路,开始突出故事性,重点放在刻画人物上。“网络剧的舞台广阔,作为一名编剧,我可以尝试更新鲜的角度和更宽泛的题材。”

  北京完美影视传媒公司的总监、制片人何静从财务角度分析了网络剧的未来前景。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了“一剧两星”的电视剧播出调控政策。“这意味着,我们出品的电视剧的买家从4个变成了2个。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的天花板已经显现在那里了。”何静说。

  新政之下,电视剧的投资回报如何?何静细致地算了一笔账——“以120万每集的投资成本去拍摄,首轮两家卫视频道的收入只能消化成本。那么利润在哪里?网络版权就是利润了。”电视剧一定要有网络文化的气质,符合网络用户的口味,这样才能通过网络版权延伸利润空间。

  《爱情公寓》编剧汪远从营销角度解读了互联网给影视行业带来的变革。他认为,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视频网站的快速发展。在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下,“观众”不再仅仅是观众,而是“用户”——可以双向互动的用户。用户需要的是信息、需要的是尊重和参与感、需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观众变成用户,电视剧要从讲述或表演变成服务,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电视剧必须拥抱互联网,因为互联网能让我们和观众走得更近”,“以往制片方的客户是电视台,隔着电视台才能看到观众。今天互联网让制片方和观众只有一步之遥,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从B2B变成B2C,这就是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第三次握手”。

  影视“体验经济”

  虽然业界纷纷看好网络剧的发展前景,不过视频网站也有自己的苦恼,商业模式问题抑或说是收入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公司。腾讯视频总经理孙忠怀先生坦言,视频网站行业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视频网站对于影视制作公司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好的影视内容,恨的是越来越高的版权采购费用。“大家都说比谁口袋深,但互联网口袋再深,网络游戏赚钱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烧钱啊。”

  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认为,要想让网络剧的商业价值变现,必须开拓思路。比如《爱情公寓》,版权费用已经从第一季的2万元一集,暴涨到了现在的7位数一集。但是怎么开发它的商业价值呢?“《爱情公寓》周边商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但是《爱情公寓》的品牌授权没有做好,这些收入都让盗版商赚去了。还有剧中的营销植入广告怎么做好?《爱情公寓》的潜在商业价值能转化多少?都是需要努力的。”

  关于商业模式,SMG尚视影业的总经理苏晓表示,应从生态圈的角度考虑商业模式的突破。“我相信未来几年付费模式能够兴起。因为近两年用户付费收看电影、电视剧的习惯正在逐渐培养起来,而且视频网站在点播方面的用户体验非常好。”苏晓认为,付费模式能否为用户接受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内容是否足够好,是否远远超过免费的内容。二是付费方式简单便捷。

  互联网时代,观众变成了用户,影视创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影视创作者也要相应改变。“要从单纯只是编剧、导演、制片操心创作,变为让平台方共同参与进来,这样才有更多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孙忠怀认为,应当将网络影视打造为“体验经济”,包含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即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爱情公寓》,还可以“吃”到它,作为玩偶(电视剧衍生品)“买”进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将投资成本收回,才有更大的变现空间。

  为此,腾讯视频一直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包括广告模式、植入广告模式、会员收费模式、道具模式等等。每天几亿活跃用户、完备的社交关系链,以及成熟的支付体系——这是腾讯视频未来创新商业模式的基础。

  展望未来,孙忠怀表示,希望能尽快扭转视频网站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只有视频网站赚到钱,才能投资购买、制作更好的内容,演员拿到合理的报酬,互联网用户看到精彩的作品。这才是可持续的多赢状态。

  论坛精要10 春耕儿童影视论坛

  儿童影视市场的两个关键词:互动 娱乐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成长速度有目共睹,但儿童片的创作却走入了低谷。《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使得少儿相关的媒体市场活跃度逐渐走高,以孩子为核心的亲子互动关系成为电视荧屏表现热点;但另一方面,真正面向孩子生产的优质影视作品仍是稀缺资源,面对新媒体冲击,少儿频道的经营也遇到困难。6月12日,“春耕儿童影视论坛”在上海电视节举行,与会学者、专家就中国儿童影视的市场空间与创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小儿童、大市场

  2014年,中国0-14岁儿童人口将达到2.23亿,儿童人口渗透率将在16.2%左右。北京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预计,2014年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将在3600亿元左右,“这3600亿当中,影视娱乐所占的比重虽小,但对其他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侯涛分析儿童影视有三方面优势:第一,影视作品是培育和孵化IP非常重要的渠道和途径;第二,儿童影视产品,可理解为一个大的广告片,看完之后,消费并没有停止;第三,好的影视产品本身,也会成为现在很多中小型动画影视公司创业的一个首选产品和服务。

  除商业电影外,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儿童影视的需求常常被儿童影视从业者忽略。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会长刘军认为,巨大的教育市场给中国儿童影视业的发展吹来春风,儿童影视将迎来二次发展的春天。“电影进课堂,一直是我们的重头项目。在中小学生,甚至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里面推广应试教育有着巨大前景。”

  刘军认为儿童影视教育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需培养观众,除中国的儿童作品外,也应让观众看到更多海外的经典儿童电影;第二,要让孩子们懂得看电影的门道在哪里,看其他民族文化优秀、多元的特性在哪;第三,教会儿童用影像语言跟其他国家的孩子对话。这样才能把中华的文化用影视语言传达出去。

  上海炫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炜华也看到了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虽说近年来少儿频道经营相对困难,少儿观众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媒介分流,但孩子看影视的量并未减少,只是渠道增多了。另一方面,《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也让一家人回到客厅相聚于电视机前。”郭炜华认为,中国电视人目前开始集中打造以孩子为核心的亲子互动关系类节目,“因为只有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才是我们的核心观众。”

  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也让“二八法则”效应更加凸显。“受众的注意力碎片化,一方面对于原来的广告经营模式是个挑战,电视的收视率不断下滑,广告不断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那些能够抓住观众注意力,或者把消费者的消费愿望聚集起来的作品,价值瞬间被放大,像《爸爸去哪儿》,一个节目就可能达到十几个亿的收入”郭炜华说。

  大电影《爸爸去哪儿》在年初贺岁档的超强表现也让人咋舌。侯涛认为,不能简单地将电影版《爸爸去哪儿》视作一部电影,它更多的是一种家庭互动的娱乐产品。这类作品的形态还有待持续开发,需处理好内容本身和用户互动环节的关系。“单就《爸爸去哪儿》这个作品系列来讲,未来还有一定的空间和机会。”

  用喜剧包装儿童片

  市场改变的同时,受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郭炜华认为现阶段儿童影视受众的一大特点是:儿童成人化,大人童萌化。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很多,很早就开始了解世界,成熟得早;而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成人们却对童年、青春的美好记忆更加重视。

  郭炜华强调儿童影视节目的创作也应跟随这个变化。“孩子的成人化和大人的童萌化,是互相教育、互相保护、互相激励的关系,所以要更多强调互动,尤其面对今天的受众。在节目创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尊重个体,用平等的姿态去创作,让他们更多地进入到我们节目的传播过程当中,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国外儿童影视发展历程较长,市场也更为成熟。在当天论坛中,来自国外的儿童影视创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在本国的创作经验。新加坡导演梁智强表示,儿童片要用喜剧的形式来包装。“拍儿童的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是娱乐。如果忽略了娱乐,儿童的影视作品肯定没有办法传送到每个人的脑海里。”他以自己的作品《小孩不笨》为例说:这个电影系列虽然探讨的是严肃的教育理念,但用喜剧包装,在新加坡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观众接受度也比较高。“我想看你怎么表演,我笑了。笑的同时,发现原来你在讲我。所以说没有痕迹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英国动画编剧RachelMerrell强调儿童影视节目的教育作用。“我在我很多节目中向孩子们灌输一些价值观,包括要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对人友善,不要过于贪婪。”Rachel表示,在西方的儿童节目当中,制作方、电视台会强调男女平等的概念。他们会确保在节目当中女孩也可以扮演和男孩同样重要的角色,会和男孩一样积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在担任本届上海电视节动画片评委的过程中,Rachel发现几乎所有参赛动画片的主角都是男孩子。

  Rachel非常重视自己所创造的动画世界的多元与包容。“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就要给你节目中注入一些不同的元素。当然这些角色首先要有意思,其次考虑是不是具备多样性和包容性。我认为动画的确可以改变世界,在我们创造的世界当中我们掌握着主动权。如果我们有一个女性角色,就要为她主张,表达她的一些观点。同时在我们节目制作当中也需要考虑到种族多样性,考虑是不是将一些残疾儿童的角色加入其中。”

  对话1郭宝昌 “新人辈出让人兴奋”

  郭宝昌(中国)白玉兰奖电视连续剧,电视电影、迷你剧评委会主席

  著名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代表作有:《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特区移民》《男性公民》《他选择谋杀》《春闺梦》等。电视剧代表作有:《大宅门》《大宅门》续集、《大宅门1912》《日落紫禁城》《大武生》等三十余部。

  《综艺》:你觉得今年电视连续剧单元参赛作品的整体质量如何?

  郭宝昌:今年入围的电视剧,质量是大踏步前进的。可以明显看到创作人员的创作意图,能给人以启示,我觉得这是一大进步。

  第二是作品结构更贴近市场。入围作品无论篇幅多长,都能感觉到创作者很注重审美疲劳的问题,留下悬念,可吸引观众从头看到尾,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另外就是新人辈出,特别令人兴奋。我一向主张,我们这一代该靠边的靠边,别再占着道,应该把天下让给年轻人。本届入围作品让我感受到年轻人的创新魄力和能力,比我们老一代强,可喜可贺。

  《综艺》:今年的电视电影/迷你剧单元参赛作品的整体质量如何?决策是否相对容易一些?

  郭宝昌:迷你剧的评选很顺利,但有个特别大的问题,10部入选作品里没有中国的作品。美国评委还问我为什么没有中国作品,我很尴尬。我问了组委会,组委会的回答是:我们没有可以入围的优秀作品。这是我们的一大缺失,在这方面我们跟人家的差距已经不是十步五步,而是质的差距。无论制作、故事、表演,都没办法跟国外比,这是本届电视节最应该总结的一个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

  《综艺》:你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看到哪些题材的电视剧?

  郭宝昌:题材不重要,什么题材都可以是重大题材,什么题材都可以体现深刻主题。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新生力量,要有创新,创新才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使影视进步。我寄希望于年轻的创作者。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还在摸索期,还没有成熟,要付出很多代价。

  《综艺》:你认为优秀电视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郭宝昌:优秀电视剧的评价标准有三个:一是有故事,有故事就占领了市场;二要有人物,塑造人物很难,我们的电视剧创作现在已经非常注意塑造人物,演员们也起到巨大作用,在影视画廊里增加了新的形象;三是说点什么,这是最高的层次,通过这个戏,观众有新的启发,哪怕微小的启示,对生活的认识提升。这三点都能做到,就是优秀的作品。

  《综艺》:担任本次评委会主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郭宝昌:我们在评奖过程中曾经建议组委会,明年能否多设一个奖,比如设一个创新奖,比如说处女作奖,或者给特别优秀但不是男女一号的演员设个奖。这次评选我们评委有很多遗憾,比如张国强、奚美娟、文章、秦海璐,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得奖。这些人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创造了极优秀的人物形象,他们没获奖让我们感觉过意不去。

  对话2克里斯·麦克唐纳德“中国纪录片影像语言已非常国际化”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加拿大)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会主席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于1998年开始担任加拿大Hot Docs国际纪录片节的执行董事,并于2013年正式出任主席。同时,他担任多个产业咨询董事会顾问,并曾担任各大国际电影节评委。Hot Docs以弘扬纪录片之美,推广优秀纪录片作品为使命,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

  《综艺》:作为Hot Docs国际纪录片节执行主席,你能否谈谈上海电视节和HotDocs纪录片节有什么不同?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Hot Docs有个非常大的纪录片市场,人们可以在那里进行影片的交易。Hot Docs是对外开放的,观众需要买票参加,而上海没有影院可播放纪录片,展映作品通过电视播放,这是最显著的区别。

  《综艺》:今年上海电视节纪录片奖项入围作品,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参赛影片风格都比较强烈,参与的国家也更多,题材范围更广泛,自然、历史、文化等都有涵盖,当然也有很棒的中国纪录片。

  《综艺》:纪录片大奖评选的标准是什么?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对作品的评判是非常个人的,并没有科学标准。在我选片子的时候,会更倾向那些叙事方法优秀,对我个人和观众都会形成强烈情感冲击的影片。技术层面上来说,作品是如何摄制的也很重要。这是一个主观的问题,不同的评委会有不同的视角。

  《综艺》:据你了解,海外纪录片与中国纪录片在题材选择、拍摄手法、镜头语言方面有哪些不同?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相比于西方纪录片来说,中国影片的政治性不那么强烈。在我看过的中国纪录片中,制作者在题材选择、影像语言、拍摄手法方面已经非常接近欧美。我并不觉得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中国式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我认为中国纪录片的影像语言现在已经非常国际化了。

  《综艺》:你认为中国纪录片的强项是什么?最欠缺的是什么?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再次声明,我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我比较喜欢展现式的手法而非叙述式手法。我会非常注重镜头语言,制作者需要把影片最终在大银幕上的呈现效果考虑其中。此外,音乐的选择很重要。坦白讲,中国纪录片的音乐有时候会比较煽情,而西方纪录片制作者会更多使用小提琴,音乐会更严肃一些。

  《综艺》:对中国纪录片开拓海外市场你有何建议?

  克里斯·麦克唐纳德:中国制作者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国际上的一些展映和市场交流机会,跟国际上的制片人、导演和发行商见面,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总之就是,看尽可能多的电影,见尽可能多的人。

  对话3 尼尔森·申 “中国动画需寻找国际化表达方式”

  尼尔森·申(韩国) 白玉兰奖动画片评委会主席

  1980年加入漫威制作公司,担任电视动画《变形金刚》的执行制片,执导了该动画的电影版,也是其导演处女作。1985年,尼尔森在首尔成立AKOM制作公司,从事动画外包制作,出品的动画作品自1987年至今多次获得艾美奖。1996 年,他组织成立了世界动画协会韩国代表处,并于2009年至2013年期间担任该协会主席。2005年,尼尔森执导出品了动画电影《王后沈清》,2013年执导电影《青蛙王国》。

  《综艺》:今年参赛动画片的整体质量如何,有何特点?

  尼尔森·申:本届电视节动画单元参与评奖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创作方式,不是那些每周、每天都能够在电视上放映的动画片,其艺术性会更强一些。

  《综艺》:在评判中,你的标准是什么?

  尼尔森·申: 入选的动画片与其商业上的成功与否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从纯粹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

  《综艺》:你认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应具备哪些特质,尤其是给孩子看的动画片?

  尼尔森·申:动画片的角色应该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观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构思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动画制作者最先考虑的事情。

  《综艺》:在动画片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尼尔森·申:这个很难讲,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同。现在大家都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电脑手段制作动画,但创作之初应回到原始的方式,从一张白纸开始。白纸上什么都没有,但你可以创造大千世界。动画制作过程中,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电脑并不能产生故事,它只是让动画制作更为容易的工具,而想象在你的脑中。

  《综艺》:你之前作品多在美国和韩国拍摄,2013年执导了吉林原创动画《青蛙王国》,这次来中国拍片感觉如何?

  尼尔森·申:制作动画片是很复杂的过程,在任何地方都一样。我一生中,制作了大概有3000多部动画片。丰富的创作经验,让我能一眼看出一个动画项目的问题所在。中国的动画制作技术并不差,但故事讲述能力还有待加强。中国的动画制作者需要了解国际化的叙事方式。中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古老故事要加入现代元素,用新方式来结构故事。

  《综艺》:你是否看好中国的合家欢动画市场,为什么?

  尼尔森·申:就像美国的《辛普森一家》,它目标受众并非孩子, 而是成年人。《辛普森一家》中儿子会对爸爸喊“嗨,伙计”,碰到地震剧中人物会说,“这太棒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让美国社会非常愤怒。但巨大的争议,却带动了更多的人去看这部动画片。市面上有这么多的故事,你的作品必须是大师级别的,或者说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 才可能吸引最大范围的观众群。

  对话4 格雷戈里·皮特让影视教育贴近市场

  格雷戈里·皮特(美国) 大师班主持人、全美电视市场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官

  全美电视市场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78年,该基金会是北美国际电视节(NATPE)下设的一个非盈利机构,宗旨是促进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结合,培养更多行业人才。该基金会代表美国电视节目高管协会通过研讨会、补助、培训、会议、教学录音及大型展览会来宣传促进各种教育活动。

  《综艺》:为什么担任此次大师班的主持人?

  格雷戈里·皮特:我去年就来过上海电视节,与组委会有过交流,介绍美国如何将节展与教育结合。

  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参观交流后,我更是觉得上海电视节可以与教育相结合。以前的上海电视节都只看到市场, 没有教育元素。事实上电视节是个好机会,可以让相关专业的师生看到市场的东西。基于此,我受邀担任了大师班的主持人。

  《综艺》:本次大师班的主题是纪录片的新闻性,你认为纪录片的新闻性与新闻的区别是什么?

  格雷戈里·皮特:纪录片展示的新闻时间比较长,大概4分钟到8分钟。一般的新闻时间简短,可能只有1分钟。新闻掺杂主播的主观意见,纪录片则是各方面兼顾,由观众自己来判断理解。新闻比较主观,纪录片比较客观, 有些我们在新闻中没有看到的细节,纪录片有足够的时间展示。

  《综艺》:你所在的全美电视市场教育基金会是怎样一个机构,主要职责是什么?

  格雷戈里· 皮特: 全美电视市场教育基金会是北美国际电视节(NATPE)下设的一个非盈利机构,教育基金会主要的宗旨是培养更多的行业人才。我们邀请大学教授参加北美国际电视节,近距离与市场接触,观察行业现象。这个项目刚开始只邀请10个学生参加,受益者只有10人。后来改为邀请10位老师,受益的学生至少增加到300 人。现在,规模发展得更大。在三天的行程中,我们还会邀请业内人士给大学教授讲课,介绍行业潮流,请最火的电视剧制作人介绍幕后故事。很多年轻教授只从书本上学习,参加电视节可增长实际经验。一些老教授,授课用老一套的方式,参加电视节会增加新知识,改变教书方法。上海电视节的形式跟我们不同,因为它刚刚启动,目前只有两个大师班。

  《综艺》:如何邀请大学教授参与电视节?

  格雷戈里·皮特:我们去大学宣传,大学教授看到宣传后会主动申请。不光是美国大学教授,只要能飞过来参加电视节而且懂英语的各国大学教授都可以申请。我们这个项目面向全世界的大学教授,是完全公益的,申请成功后即可免费参加培训。

  文/陈丹 南瑞 黄柏雪 唐潇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