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adwell DIY终结者?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LGA,BGA,英特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17 07:58
首先说明,本期揭秘的标题并非耸人听闻。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来自日本PC Watch的报道,来自OEM渠道的消息,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跳票,到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而最新的消息显示,英特尔本年度不会发布Broadwell构架处理器,只会推出升级版的Haswell。英特尔一再推迟发布新构架产品,已经打破了我们熟悉的钟摆定律,而跳票的原因之一,据称便是英特尔将在14nm制程Broadwell构架处理器上取消传统的LGA独立封装,改而全部使用BGA整合封装。而延迟发布,便是在为LGA独立封装推出前在市场端辅路。
关于“封装”的那些事
就算是经常装机的老鸟们,很多人也并不熟悉LGA与BGA。事实上,这仅是不同的封装方式而已,对于英特尔而言,封装形式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却是极为重要的。老一些的DIY玩家或许还记得,曾经的Pentium II时代,英特尔便想凭借SLOT1构架的专利将AMD等一棍打死,可没想到AMD却在Socket 7平台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击。而今,LGA同样也是Socket家族的成员,其全称为Land Grid Array,直译过来就是栅格阵列封装,与英特尔处理器之前的封装技术Socket478相对应,它也被称为Socket T。它采用金属触点式封装取代了以往的针状插脚(AMD依旧使用针脚式),让CPU可以正确地压在Socket露出来的具有弹性的触须上,其原理就像BGA封装一样,只不过BGA是用锡焊死,而LGA则是可以随时解开扣架更换芯片。
了解了LGA,那么BGA(Ball Grid Array)同样也好理解了,其名字中的“B”便是Ball——锡珠,其芯片与主板间的电路便是靠锡珠接触、焊接的。与LGA相比,BGA封装是有一定优势的。由于其I/O端子以圆形或柱状焊点按阵列形式分布在封装下面,尽管I/O引脚数虽然增加了,但引脚间距并没有减小反而增加了,从而提高了组装成品率;虽然它的功耗增加,但BGA能用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从而可以改善它的电热性能;厚度和重量都较以前的封装技术有所减少;寄生参数(电流大幅度变化时,引起输出电压扰动)减小,信号传输延迟小,使用频率大大提高;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高。
BGA是英特尔的战略转移的引信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一句话,从LGA到BGA就意味着,英特尔将把Broadwell构架处理器直接焊死在主板上。英特尔此举对于整个PC市场而言,无疑是非常激进的。对于一台PC而言,主板与CPU已经占了超过一半的成本,如果不考虑独立显卡,这个比例更大。当占整台电脑大部分成本的配件不能自由搭配或升级时,基本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电脑时只能一次性决定电脑的整机性能,DIY的灵活性将大为下降,如果采用核芯显卡,台式电脑甚至与笔记本电脑并非二般,基本便宣告了台式电脑DIY时代的终结。
英特尔这样的举动其实很好理解,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英特尔的战略重心也从传统PC行业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上转移,而这些低功耗和嵌入式的设备,均采用BGA封装,处理器直接就焊在主板上,不可以自行更换,如今Haswell的Intel Atom、AMDC/EAPU均采用封装方式。当然,笔记本电脑上同样也是以BGA为主。
为了向移动领域的战略倾斜,英特尔不惜可能打破Tick-Tock的发展策略,据我们了解,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英特尔就已经在为14nm产品线分配晶圆厂生产空间和设备,而且在2013年底前,就已经在俄勒冈州FabD1X、亚利桑那州Fab42、爱尔兰Fab24等工厂基本完成14nm工艺的生产准备,所以说,延迟发布Broadwell的主要原因并非受限于生产能力,或许还因为英特尔的迟疑,是否要推进BGA封装工艺。
这一次,英特尔是真的迟疑了?
从各种迹像上来看,英特尔推进BGA的策略不是没有依据的,而且可能性还非常大。早去2013年,英特尔便正式退出了主板生产领域,7系列的主板已经是英特尔的最后一代产品,英特尔的主板部门不再负责任何生产任何,而将集中精力在公版设计、NUC与其他方面的创新之上。其实在这之前,英特尔已经认识到主板非并一个有持续发展力的行业,而且在实施BGA战略后,原本可以对应多款处理器的主板,变为每一款处理器均需开放相应的主板套装,主板厂商的产品线和库存都会拉得很长,付出的成本与所获得的盈利无疑将会失衡。英特尔退出主板行业不免有些“死道友不死贫道”意味,而且推动BGA策略的好处不言而喻——英特尔将会彻底完成对整个主板行业的“收编”,对PC行业的排它性与统治力将更为增加。相对而言,原来的主板制造商无疑将沦为英特尔处理器出售前最后的组装厂商,原本对主板市场的掌握与话语权将进一步降低,如果英特尔执意实施BGA战略,主板厂商将是其遭遇的首批阻力。
除了主板厂商之外,我们看到PC行业依旧有着一大批依附DIY产业链而生存的产业或商家,他们与市场接触更近,英特尔此举无疑也伤害了他们的利益。在推进BGA之后,英特尔将在PC行业大力推进All in one一体式电脑的普及,以此弥补DIY消失后的市场空白,这一点在英特尔很多时候的官方发言上可以得到印证。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Allinon机型在日本等市场的普及率较高,但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依旧以DIY的台式电脑为主,并非所有的人们为了消除张线缆的阻碍而愿意多付出代价,大部分商家与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更加自主的产品选择权的。所以英特尔的策略便是,2014年推出升级版的Haswell架构处理器依旧采用LGA封装,让市场有一个心理过渡期来消化BGA策略带来的负面因素,所以我们在Haswell与Broadwell之间看到了“升级版Haswell”这样一个打破Tick-Tock常规的升级产品。
无论如何,英特尔的路线图已经表明Broadwell的下一代Skylake将彻底推出BGA,在Broadwell上是否还会推出LGA的产品还将视英特尔向移动领域的战略转移是否成功而定。当前,英特尔目前在移动领域的话语权还不够大,就算拥有了14nm的制程优势,但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并非与技术实力对等,毕竟ARM在移动领域建立起来的品牌并非一夕便能撼动的,所以传统PC依旧是英特尔重要的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