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之争从数据入口到内容入口的红海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红海,手机,世界杯,移动信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17 08:08
用户调查
EF:你是否会通过手机看世界杯新闻
A.会,这将会是我关注世界杯最重要的平台27%
B.会,每天会在一些零碎时间收看一些世界杯资讯73%
世界没有手机,生活将会怎样?当手机被赋予移动数码的使命后,打电话、发短信已经越来越成为次要,3G生活带给我们的是移动信息的全方位轰炸。当信息传媒可以图文并茂,视频影音随身携带后,地铁、公交车、路上……何处不是球场?
早两年前,当大屏手机和3G网络还未普及时,在手机上看视频简直就是噩梦,粗糙的马赛克+动不动的缓冲画面,对你的耐心绝对是场考验。时过境迁,现在,咱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3G网络速度的日益提升,触摸大屏手机的普及加上手机处理器的飞跃,移动生活成为王道。加上众多门户类网站基于iOS、Android系统以及Windows Mobile的客户端,视频网站针对手机实时观赏视频的优化处理,这个时代,不用手机补漏真会让人怀疑你是不是现代人!
手机上网是个香饽饽
说来你不信,国人对于移动通讯上网速度的渴求远比老外要迫切多,早在3G时代之前就有先行者通过慢如蜗牛速的GPS网速来获取资讯,看个新闻聊个QQ,都是那些年我们一起干过的事。而随着3G网络的盛行加以资费的下调和4G网络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从观望转入乐享其中。2013~2014年iDC统计显示,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4.6亿户。从PC互联网来看,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退势明显,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已经结束了2007年前后50%左右的增长,用户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6.18亿,国民渗透率稳中有升,达到49%;IDC预计2012~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复合增长率为6.78%。未来五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远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升幅度居首;2017年其将突破60%。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日渐显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69亿,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迭代与“草根”高热度用户将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中心地区之一。
其次,用户年龄的代际转换将深度影响中国大互联网产业的未来。90后的崛起、00后的潜力,必然对中国大互联网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2013年,大互联网在90后人群中的覆盖率接近32%;预计2014年此项数据将超过40%。在IT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互联网的方向。渐成气候的移动互联网与相关个性化业务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近日百度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在Android、iOS用户领域的竞争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打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电信以33.5%的市场份额在运营商中排名第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1%、27.4%。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网络接入方式分布上,2014年一季度仍有40%用户选择2G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同比下降9.5%,下降趋势明显。来自3G、4G、Wi-Fi的接入量持续增长,其中来自4G的接入量同比增长8.7%,涨势明显,来自Wi-Fi的接入量同比增长2.8%,涨势平缓。而Android、iOS用户更倾向于使用高速网络接入,2014Q1来自3G和Wi-Fi的接入量为87.8%,其中3G为50.8%,Wi-Fi为36%。
个性化服务已经焦点
手机互联网渐成气候与相关个性化业务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移动定位服务需求将快速增加。诸如电子地图、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邮箱、无线搜索、手机即时通信、手机博客、移动支付等。这极大地改变了原来手机用户的同质化体验,手机是个性化平台,因此业务定位不能有所脱节,手机互联网业务要趋于个性化的业务才能让消费者从尝鲜的心态到固定长期使用。如今,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主的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移动运营商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甚至更高。无论是SP还是运营商都必须看到这个发展手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业务设计以及服务上更多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位,这是业务发展初期拓展用户的关键手段,也是提升用户黏性的必要方法。
手机上网已经在我们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让我们从传统的模式中跳脱出来,以一种更为便携轻松的方式来“跟这个世界谈谈”。
门户网站决战APP之巅
对于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这一细分市场来说,渠道分发的平台主要还是集中在四大门户上。加上之前提到的时差问题,直接导致了球迷通过电视观赛的比率降低。而长期处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习惯对新闻进行分享、转评,这使得除电视以外的第二屏—包括新闻客户端在内的移动终端将成为世界杯报道的新闻分发焦点。
细数当前四大门户的主力移动终端,微博、微信、微视、手机QQ、邮箱等,都将承载除新闻客户端以外的世界杯报道。而我们都知道,以上产品的用户覆盖数只是一个维度的指标,更多是要看产品的活跃度和匹配新闻客户端的报道形式。从这个角度看,微博、微信、手机QQ显然更具竞争力。
整个平台战,新浪新闻客户端的没落和视频业务的困境,导致了新浪整体竞争力直线下降。微博是否能担任起世界杯报道的重任,个人认为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意味。毕竟不是专业媒体平台,如何能给亿万球迷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并输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呢?网易“有态度”的新闻近几年做的不错,但与世界杯匹配或者说具有移动端硬实力的产品,除新闻客户端外还是少之又少。毕竟网易邮箱并不能担此大任,而易信这个社交软件更显得力不从心。到今年世界杯前,搜狐体育会建成超过1万人的优质自媒体群平台,将利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优势,增强用户在巴西世界杯赛事报道上的互动性。而腾讯还有微信朋友圈、视频客户端、看比赛、腾讯微博、微视和QQ空间等社交产品,可以形成互动式的社会化分享,产生赛事引爆效应。其中作为“新生事物”的微视在本届世界杯中的价值与作用也可能会得到更多体现。而根据最近的消息,腾讯新闻客户端+看比赛的世界杯频道的总PV量已超过2500万,几乎等于其他新闻客户端体育频道的PV量之和。可想而知,腾讯新闻客户端结合看比赛App以及微信、手机QQ的腾讯新闻推送,将实现世界杯期间用户的全面覆盖。
国内的新闻客户端在2011年前后兴起,2012年伦敦奥运会大家还都没准备好。但在今年世界杯,谁下了血本赢得了用户,也许就会像新浪网在1998年世界杯报道时一举成名,被用户齐翻牌并拿下移动时代新闻客户端的桂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