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道德拷问

  美国零售商Target在基于购买记录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一位少女怀孕,进而推送孕期相关的产品广告到这户人家,这位少女的父亲对此颇为不满。当然,最后证明他女儿真怀孕了,这位父亲也颇为尴尬。基于过去销售记录进行预测,并非需要大数据技术,传统的BI也许就能解决,但这个妇孺皆知的案例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数据在为某些团体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侵犯着我们的隐私。

  前几天听到另外一个中国本地版的大数据故事:有个朋友想验证一下淘宝上能否买到棺材,搜索一下真找到不少店家。不过,接下去这位哥们就颇为尴尬了,因为之后数日,无论他登录百度、新浪微博等,都能不断看到自动推送的骨灰盒、寿衣、墓地等广告,感觉不胜其扰。虽然我们只是上上网、搜搜我们要买的东西,但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数据之手在肆意侵犯着我们的隐私,我们仿佛在大街上裸奔着,谁愿意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大数据的价值几乎已被所有商家认可,也被很多学者热捧,但一个“幽灵”,大数据的“幽灵”正在我们身边潜伏。今天在享受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的隐私、安全也正被这个“幽灵”包围,到底应该怎样确保大数据的大道德呢?

  首先,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政府、商家善用我们的个人资料。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价值,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如美国就将国民生活的主要数据进行合理归总,然后全部公开在www.data.gov上,为各种科学、商业的研究利用提供了足够的数据支撑。但是这些数据都经过了去隐私处理,绝对不是对个人隐私的亵渎。同时,各个国家也都在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有任何人违反,就要接受相应的制裁,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目前中国各商家对个人隐私的破坏严重,甚至像幼儿园都在进行不必要信息的收集,比如:孩子家长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更不用说各商家、政府单位、医院等。

  生过孩子的都知道,刚走出产房还没回到家往往就收到奶粉、婴幼儿用品推销的广告。这些数据不断滚动成大数据,确实可以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但将这类数据通过某些人贩卖,而直接骚扰每个个体确实是不应该的。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数据犯罪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其次,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尽量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与社会隔离,很多情况需要提供不同的信息给企业、政府,也包括社交媒体上的自愿披露等。在填写任何表格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输入不必要的信息,能够模糊处理的地方就模糊处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社交媒体上保护自己的隐私,要意识到社交媒体就是向全社会公开的黑板报,千万别将社交媒体当成自己的日记本,除非你想成为“艳照门”风波的主角。

  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成为基础数据供应商,切断数据黑市的商业链条。

  很多数据之所以被肆意贩卖,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正常的渠道获得合法、合理的数据。中国政府完全可以效仿美国政府,将能够公开的数据进行去隐私处理,为商家、科研单位免费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堵住数据贩卖的黑洞,让大家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获得需要的数据。通过合理的引导,不但可以降低数据犯罪,而且也不妨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大数据像一股暖流,正在融化着千年坚冰,原来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在大数据思维面前或许就是小菜一碟。比如,网站http://eterni.me/通过收集人一生中创建的所有信息,使用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来加工这些信息后,生成一个虚拟的人:模拟出人的性格,造出可以聊天、过世后还可以为其家人和朋友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机器人。

  这是在科幻小说里才有的场景,通过大数据支撑即将成为现实,人类千年梦想将要落地实现,没有人能够拒绝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只是在享受这些神奇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准备好迎接大数据对道德的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张振伦

  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公司授权发言人负责推进VMware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大中华区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他还全面负责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服务战略制定、技术队伍建设等工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