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端要求投十年,保费却只能收一年,怎么敢投?用什么回报保单持有者?
这是一个越来越容易out的时代。
对于保险行业,“要回归保障”这种提了很多年的说法也在不知不觉中过气了。越来越多的人把它默认为投资的一种方式;如某位外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大家主要考虑如何利用保险规债避税、如何进行财富传承和资产分配。”
当然,保障始终是保险的基本功能。能够帮助客户增加其账户的现金价值,无疑也是对其今后生活的保障之一;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格外青睐曾经被打上“保障功能弱”标签的投资型险种,尤其是万能险屡屡大卖。
之所以叫“万能”,主要是对于投保人而言,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所缴保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一年前,保监会对寿险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做出了调整:在往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之外,新增“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个统计指标,这三项合计就构成了保险公司的规模保费,也是保险公司真正的业务收入。招商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宇航指出,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这部分的资金基本上是将万能险收入统计在内。
《英才》记者对保监会发布的2014年1-5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71家人身险公司上述业务合计1955.4亿元,与合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6662.4亿元之比达到了29.4%,接近30%。
而年初凭借和余额宝拉上关系、风头很健的珠江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居然高达其原保险保费收入的190倍。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为156倍。华夏人寿、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包括前段时间因为和保监会“叫板”的正德人寿,这些总体排名靠后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均远超于行业内其他寿险公司。
相比之下,四家上市的大型险企在万能险方面则低调许多,这部分收入在原保费收入中占比往往在0.1%以下。“很多保险公司的战略都在调整,理财型产品、短期产品占比高的大多是中小险企,大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放慢了脚步,甚至开始负增长。”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庹国柱告诉《英才》记者。
万能险对资本的消耗比一般险种更严重。保险公司不但要提取与保单账户价值等额的账户保证金,还需提取保单价值4%的责任准备金和0.3%的风险保额。一些小型险企被点名偿付能力不足,与过多发行此类产品不无关系。
有时,偿付能力指标会比保费或投资利润更让保险公司神经紧张。被保监会点名事小,随后种种严厉的监管措施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下一步发展。
但很多保险公司不惜饮鸩止渴。出于对现金流的需要,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这种方式频频发放短期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将资金投到有更高收益的地方去赚取利差。庹国柱表示,这种方法可以偶尔为之,时间长了势必会给公司的流动性造成压力。
光大永明人寿个险部总经理王戈对《英才》记者指出,保险公司越是想把保单做成理财产品,越是容易出问题。“有些险企还推出大量一年期理财险产品,结果年年新单,年年没有续期,资产的匹配压力太大。期限不匹配,这边投资端要求投十年,这边的保费只能收一年,怎么敢投?用什么回报保单持有者?”
文|本刊记者 朱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