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改装车,呐喊
  • 发布时间:2014-08-13 15:18

  一个媒体人不应该借着媒体的平台为自己呐喊,这是公与私的临界点。

  所以我一直很谨慎地把自己的爱好都收纳起米,不在杂志里表露出对汽车的个人喜好,直到有一天微博上的朋友圈给我一段视频,让我代表媒体说几句的时候,我才仔细反思,如今我需要呐喊的,究竟是为自己,还是为一个团体?

  视频新闻里,几台改装车被拿下,警察煞有其事地讲解改装是如何等同于街头飙车的,民生记者又是如何指着一台三菱EVO说“明明不是跑车非要改成跑车的模样”中国的玩车群体,正存遭遇一场不对等的审判。

  我所看到的是,一台原装带着尾翼的Subaru被要求拆下尾翼方可过年审,一台劳斯莱斯被要求“改回顺开门”,一台加装了拉杆的奥德赛据说可以增大几十匹马力,一台在改装店里整装待发要前往赛车场的赛车有“非法飙车嫌疑”,一台停在自家地库里的锐志被无故拖走,理由是改装……

  这些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背后,都有一颗颗不安分的心,他们只是喜欢汽车而已。十年前,我们曾以汽车文化荒漠白居,有学者说十年后中国将有自己的汽车文化,十年这么快就过去了,一张小小的车身贴纸,还与“街头飙车”有着洗不清的关联。

  从十几年前禁摩开始,中国的汽车消费群体就被迫接受了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没有摩托自然就不用管理摩托,这与管理太监的方式异曲同工,于是我们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限制摩托车的国度,于是我们欣然接纳了油价的说涨就涨、牌照的说限就限,以及广州停车费“充分征求民意”涨60%的“治堵策略”。粗暴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如同抗生素,它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但也灭掉了所有未知的可能,久用抗生素的身体,身体干净得没有杂菌,也就变得弱不禁风起来,倘若病毒以更大攻势卷土重来,大病则不久矣。

  中国的汽车环境,就如同抗生素下的身体,屡次粗暴的管理之下,这一环境除了卖车用车之外,再也产生不出深层次的附加值。别跟我谈什么老爷车收藏--你先给我搞定一张上路许可证;别跟我谈什么车库文化--我连一个地下车位都租不到;别跟我谈什么高性能跑车--除了夜店,它哪儿也去不了;别跟我聊什么赛车--地价高涨,谁投赛车场谁秀逗……

  为保持汽车社会的复杂多样,我们有必要呐喊,我们也只能呐喊。自从披头士开始呐喊,世界接纳了摇滚;自从马丁•路德金开始呐喊,美国接受了黑人。

  但而对此情此景,我连呐喊,都不知道朝着哪一方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