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赛车文化
- 来源:汽车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赛车,平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13 15:21
每一次和车友们聚会,不管是在台港澳或是在内地,总是谈到后来大家都有许多的感慨。看看目前两岸三地的赛车发展,看似火热,但是当大家真正地检视下来,却又感觉到相当的空洞。大家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赛车在咱们大中华区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应该要怎么走下去。
要说起赛车文化与历史,当然首推澳门这弹丸之地了!澳门的格兰披治大赛,算起来历经了一甲子,今年十一月第三个周末就要举行第六十一届了,当然他们之所以有此荣景,毫无疑问的仍是要归功于殖民地时代的葡萄牙政府对赛事的支持,而间接地也影响带动到了香港的赛车风气。借着一年一度的大赛,让港澳地区热衷于赛车的朋友们可以有机会汇集存一起彼此切磋。
而台湾的赛车运动从早期大家利用各地重划区的空地或是旧河道的空地,摆上一些桩筒开始玩起,一直到二十多年前在桃园龙潭有了座利用茶叶园规划出来的小型赛道,虽然路面狭窄又颠簸,没有可以直线加速的直道,缺乏缓冲区,安伞性非常低,但是好歹也算是个可以比赛的场地,当年也真的是热闹非儿,大家参与比赛的热度也相当的高。虽然场地不尽理想,但是由于许多汽车改装厂都愿意投入,无论是实际组队或是赞助一些车手参如比赛,确实也搞得有声有色的。而在当时台港澳三地为什么能够在缺乏真正标准赛道的环境之下,却有那么多中产阶级,甚至有些是监领阶级的朋友们能够参与这项运动?他们在经济条件上并不富裕,用来比赛的车辆也大都是平常上下班,接送孩子上学,甚至带老婆上市场买菜的多功能车。当年大家就凭着这一股热情,平日努力工作,到了周末就到赛道上跑一跑。手头上一旦有多了的钱就放在车上,换套刹车或是避震,改个点火系统或是换High-cam,要不就是去把气缸头抛光或什么的,当然年终奖金拿到手的那一刻,可能真的就立马跑去装上龙宫贝壳( turbo charger)。回忆起当年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玩法。
当年最具代表性的车种大概就是Honda CiviC四代日规的SiR,其配备一台B16A DOHC VTEC发动机,或是台湾生产的DX五代和六代EK和EJ车型,由于车价便宜而改装件又多,从90年代一直到2000年都还有人在玩。其实回忆起来,那个年代参与赛车运动的人口,毫无疑问的在比例上绝对是要比今天多。
中国有那么多的赛道和汽车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可惜却无法真正地把赛车运动推向平民化,关键就在一般人对赛车运动没概念,赛车成了富人的专利,而一般民众对用车和安全驾驶也缺乏观念。
先从买车说吧,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使得人均所得倍增,相较于25年前,拥有汽车代步的非富即贵,家里能有辆捷达就已经不得了。今天一般工薪阶层拥有汽车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有钱的买进口车,再来才是合资车,合资车又是欧美系优先于同韩车系,依次顺位,最后才是国产车,这几乎成了选车的铁律。很多购车者先考虑的不是实用性与性能,而是品牌知名度和体面与否,很多人还是以车为贵的心态,买车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和炫富,是否需要与实用性并不在乎,中国可说是世界最大的豪华车与超跑市场,但是用车文化与驾驶道德却没有随着成长,特别是一些超跑买家,钱有的是,就是缺脑,真以为超跑开起来就成了超人,上了车就狂飙,完全无视路况与交通法规,所以出事率非常高,造成不少人枉死。有钱买超跑未必懂得如何去驾驭,这些车在他们手中就不只是交通工典,而是致命武器,也因为这些人的脑残行为,误导了普罗大众,认为赛车就跟那些开超跑的一样,反正都是开快车嘛!如果这观念不能导正,那么别说现在,就算再20年後也一样!
近20年来,从早期的港京拉力赛,到2004上海开始举办Fl大赛.似乎看到中国在各种赛车运动的投入不少,但是我们看到的仍是高居云端的那小撮人自己在玩,对一般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原凶很简单,没有基础的赛事作为车手培训进阶的平台,这一切都是虚的,就像练拳不练功,到头一身空。
龚怀主Robin
卫视体育台Starsports主播、亚洲赛车运营规划专家、Robin Kung Racing车队负责人。曾主持和策划多项国际赛事,拥有众多品牌代言与大型活动主持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