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苏建:传统医学的推广者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万苏建,医学,道家文化
  • 发布时间:2014-08-19 12:20

  “最美的事是把中国传统医学推广出去,国外的人能够接受,能够信任,并且能够推广。”

  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医学的精妙传达给西方,是北京传统医学交流中心主任万苏建的理想。

  道家文化与传统医学相结合

  9岁那年,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街头玩木头手枪、玻璃球时,万苏建已经开始跟着父母学习针灸了。

  时光荏苒,当年手握毫针的小小儿郎如今成了一个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其成就不仅仅局限于针灸,他将“天人合一”的理念与传统医学相结合,致力于养生、气功、推拿、针灸等,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得到了信任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外医生与病人慕名而来。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精髓。万苏建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医学原理,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临床治疗及自我健康的整体疗法。说到将“天人合一”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时,万苏建娓娓道来,“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医学与道家文化渊源很深。”

  为了证明传统医学的科学性,万苏建在学习中查阅了许多医学典籍,同时还拜访了许多前辈和老师,如中国正骨名医罗有明、山东崂山匡常修道长、名医李厚芳以及冯玉祥之女、中国著名免疫学专家冯理达等。名师指导之余,万苏建每天早晨5点开始练习气功、背诵道家的经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万苏建告诉记者,“在给小白鼠做实验时就会发现,意念不同,它的反应就不同,所以良性意念很重要,这个意念传达下去达到的目的,叫生物能量。”他说,“把握主要在医生,病人放松就可以,医生要达到忘我状态,在给病人针灸时,医生完全放松,这个意念就很强。”

  听上去拗口的理论,却是万苏建多年的修习结晶。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国外的养生学者或者医生来到北京传统医学交流中心向万苏建交流学习,他们都很崇拜中国的传统医学,不明白一根看似很普通的银针怎么就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他们扎针和万苏建扎针的效果不同。通过学习,他们知道了中国的针法里面还有意念。

  中西结合疗效好

  汽车还未停稳,早已等候在村口的孤儿和乳娘们便迎了上来,拉住医疗队员们的手。

  受宋庆龄基金会的委托,由万苏建教授率领的医疗队,自2013年4月以来先后数次奔赴山西大同县周土庄镇散岔村,为寄养在这里的152名孤儿和600多名乡亲们送医送药。

  在散岔村寄养的152名孤儿,有三分之一患有脑瘫,必须进行长期治疗。这种疾病是世界公认的顽症之一,治愈率相当低。医疗队每月来这里进行一次治疗,万苏建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坚持下去。

  除了救助国内的贫困患者,万苏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国外交流。他带着团队在国外学习交流医学,不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医学科研和技术,而且对自己研究的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新的灵感和体会。“穴位注射”理念是万苏建在美国芝加哥交流时,当地医生提出的,他们建议,在穴位针灸的同时,把药物注射进去。

  针灸是中国几千年继承下来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针灸是中医,药物注射是西医,这样的中医结合方法万苏建还是第一次听说。他虚心向他们学习,咨询情况,但心里一直有个疑虑:针灸的针已经很细了,怎么还可以容下药物?

  当地医生笑着打消了万苏建的疑虑:“这个不是问题,我们会研发特别的针,比你们的针要细,不仅可以扎进人体表面还可以把药物注射进去,当然,药物的剂量要十分注意。”

  万苏建感慨,“国外做得精致而且量也少,每个针只有0.2毫升,同样的药品、同样的剂量,疗效却比我们强好几倍。”

  把中国传统医学推广到国外

  在万苏建心中,“最美的事是把中国传统医学推广出去,国外的人能够接受,能够信任,并且能够推广。每个国家文化不同,在讲座中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每年,万苏建都会去国外推广中国的传统医学,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万事开头难”。万苏建在开始推广时,有时也会受到一些阻碍,西方国家相信的是现代科学,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用理论讲很难讲透,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多是半信半疑。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国外推广不是很强,很多人感觉是上天的创造。

  面对在国外推广的难题,万苏建认为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国外交流时,一星期只安排讲两次课,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实践治疗,必须要有疗效。同样的病体,经他治疗后,短短一年时间,病人的体能会达到原先体能的几倍,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好多病症在现代医学上没办法解释,没法治疗,但是“通过我们的治疗,病人的身体确实好转了许多,他们慢慢接受了中医的治疗方法,这样子,就开始推广开来”。

  说到中医推广时,万苏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们团队去美国底特律学习,当时恰逢底特律举办篮球比赛,比赛即将开始时,一位主力突然不能动弹,当地的球迷都非常焦虑,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当地的医生看后说,这需要时间治疗,可是对于这么重要的比赛,怎能在关键时刻失去主力?焦急之中,他们请教万苏建,万苏建只说了一个字“能”,瞬间之内,一动一拧,“噔”地一下就好了。其实,那位篮球队员只是微关节脱位,看到受伤的主力上场,全场给万苏建报以热烈鼓掌。几天后,许多崇拜中国传统医学的底特律当地医生前来报名,向万苏建学习中医。

  回国后,万苏建还把许多国外的孤残儿童、脑瘫的孩子领到中国,带到自己的交流中心,用“穴位注射”的理念,给他们治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说到有的病人在西方医学中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而在万苏建的悉心治疗过程中得到改善,万苏建从心底里透出欣慰的笑容。

  现在,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国外推广的形势较好,越来越多的外国养生者、医生和病人不远万里前来交流、治病。“这是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去的一小步”,万苏建表示,“日后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医学推广出去。”

  文|本刊实习记者 郭丽 芳王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