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开出“致富花”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大水井村,金银花,药材
  • 发布时间:2014-08-23 10:27

  初夏,走在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大水井村,能看到山坡石旮旯夹缝中长着一笼笼金银花,给山村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色“外衣”,也妆点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从“母苗”说起

  大水井村地处德卧镇东南面,距镇政府4公里,位于珠江流域上域的南盘江北岸,属于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国土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384亩,辖泡木冲、水井、沙厂、核桃坪4个村民小组276户1473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群众,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

  30年前,这里是穷山恶水,用乡亲们的话说,“土地越种越薄,石头越长越高”,还有一首苍凉的歌谣在这里传唱:“家住山旮旯,日子紧巴巴,只见姑娘往外嫁,不见媳妇来安家”。那时,当地村民有“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的说法,从而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人均吃粮不到100公斤,纯收入不足50元,在石窝窝“点种”一季苞谷,不够半年吃,剩下半年只能等国家救济粮。

  提起大水井村的金银花产业,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讲起。1978年6月的一天,该村核桃坪组村民高文科上山寻找野生药材,无意间发现了一株枝繁叶茂的野生金银花,他小心翼翼地拔回来栽在自家房后,浇水、培土、防虫……没想到第二年就开花了。当高文科拿到镇上卖时,意外赚到了200多元。

  高文科试种的这株金银花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虽然老人已故,但他的儿子高武华还在精心地“伺候”。大水井村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就是从这株花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村里的人们便把它称之为鼻祖“母苗”。如今,这株“母苗”生长在高武华家房后,花藤纵横交错,郁郁葱葱,覆盖在石苞上有20多平方米。

  近年来,大水井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支持下,在村民们不屈不挠的努力下,金银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石旮旯地里长出的金银花,为村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金州大地上演绎着“绝地也能逢生”的感人故事,彻底改变了大水井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一村一品催开“幸福花”

  多年来,大水井村按照“谋发展、调结构、促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种植、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金银花种植作为村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协会牵动,网络促销等相关措施,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金银花产业,着力发展“短、平、快”经济,全村涌现出陈远伦、沈文志等一大批金银花种植大户、示范户,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金银花产业化格局。

  1998年5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时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怀西在黔西南州考察期间,在地处深山中的大水井村,看到一丛丛覆盖在乱石上的金银花,并得知部分村民靠它卖钱生活后,十分高兴,表示这是既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又能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的一箭双雕的好产业,并称赞说:“金银花具有这么多特性,应当研究开发并加以推广,让喀斯特地区开满金银花。”

  为搞好金银花项目,民进中央建议安龙县结合贵州喀斯特地貌面积高达70%以上的特点,从长江、珠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喀斯特地貌防治石漠化、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使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三个方面推广金银花种植,从而把金银花产业推广上升到“生态建设、生态扶贫”的高度。

  2004年5月,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建设基地”启动。同时,国家林业局将黔西南州金银花基地建设纳入“治理石漠化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产业项目。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嘉璐副委员长根据民进中央利用金银花治理石漠化的经验,致信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关于我国石漠化治理的构想与建议,并得到了总理批示,国家还拨出专款用于石漠化治理。

  昔日,大水井村民还传唱着“家住山窝窝,出门就爬坡”和“八山一水一分田,辛苦一年敷半年”的歌谣,如今,随着金银花产业的不断发展,昔日荒芜的山窝窝变成了“金窝银窝”。“金花银花盖满坡、生态扶贫双花香”,这是大水井村农民发自内心的赞歌,他们用这欢快的歌声赞美金银花使他们脱贫,他们用这朴实的语言赞美家乡生态环境的改变,他们用最美丽的歌词赞美“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成功实施三周年”,同时,他们也在甜美的歌声中憧憬着“摘金拾银”后的美好生活。

  “我家11亩地都没有种庄稼,全部拿来种金银花,每亩可收250来斤干花,每斤按20元计算,一年仅金银花收入就有5万多元。”58岁的沙厂组花农熊光美一边采摘金银花,一边盘算着。大水井村发展金银花产业,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治理了石漠化,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为全村寻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达到了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为打开金银花销路,2007年5月10日和6月3日,安龙县大水井金银花协会、安龙县金银花网站相继在德卧镇成立和建成开通,为种植户提供最新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技术,解决花农在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

  随着大水井村金银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金银花加工方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2010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下,该村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和多方联系,筹集资金51万多元,从重庆购进2台大型6MH系列网带式集杀青、冷却到烘干的一体化金银花专用加工设备烘干机。通过机械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安装调试,同年6月4日,这两台机器分别在该村泡木冲组和核桃坪组金银花加工厂点火投产。加工厂的投用,不仅解决了全村1万多亩金银花加工困难的问题,还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

  2010年6月11日,安龙县大水井金银花规范育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德卧镇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为种植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的“四统一”理念,发展壮大金银花产业,切实帮助花农解决种植、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由于大水井村种植加工的金银花色泽鲜艳,药用价值高,每年五、六月的金银花采收时节,便有许多客商慕名而来收购,使得该村的金银花远销至广东、广西、福建、山东、湖南、云南等地。

  □吴古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