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你的笔记系统
- 来源:PC电脑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笔记系统,脑容量,知识储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5 16:19
对于普通人来讲,脑容量总是有限的,记住这个就会忘掉那个。因此脑空间是非常宝贵的,而那些并不太需要时刻装载的知识和信息,放进随手可查的笔记中,无疑会大幅提升效率,降低大脑疲劳。当然,除了选用合适的工具之外,条理清晰的笔记系统的建立也同样重要。
形而上的方法论
其实“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这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无所谓优劣之分,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其实记录和整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是在构建笔记系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困扰大家的难题。
1.知识储备阶段
当自己刚接触某个领域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主题阅读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主题阅读具体体现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而对一份笔记来说, 首先要理清结构、归纳重点,并且要舍弃对自己无用的部分;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和重新表达;最后则是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果学习的东西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那么则还有很多额外的工作需要做:1.建立自己的专业名词字典;2.定期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3.大量阅读本专业的期刊杂志和相关资料;4.记录所有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心得,并把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单独记录,定期总结和分析。
而如果你处在已经建立庞大的数据储备库但却发现开始越来越难掌握它的时候,下一步需要的就是知识库。
2.知识提炼阶段
或许你可以理解,现如今我们每日所面对的数据太过庞大了。除却自己的工作,又有多少内容能让你心甘情愿地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细致的归纳、梳理、提炼呢?哪怕是工作本身,在效率的压迫下,也无法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吧!
Tips
搜集资料贵在“精”而不是“多”。要实现资料质量的齐整,一定花精力研究信息来源。比如同样是外国媒体,哪些是“大报”,哪些是“小报”?同样是学者,哪些是“专家”,哪些是“砖家”?同样是网站,哪些以讹传讹,哪些粉碎谣言?在信息爆炸的时候,评估信源的能力决定了你对世界的看法。
资料搜集来以后,有的时候只是为了查阅,不需要细读,但一定要快速地浏览一遍结构,大致知道说什么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分类,也对其重要性做出初步评估。“占有资料”和“掌握资料”的区别就在这一步。
在每天大量的信息冲击下,当有灵感的时候,把他记录下来,三言两语描述清楚重点即可,不论是记录在GTD或者纸质本子上都可以。等有空闲的时候再对这个灵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调用和修订。
这些记录下来的灵感会烙印在大脑中,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相关的内容会从我们的记忆中蹦出来,这时再做更深一步的思考,将这些收获做关联。不断地把自己的思考和收获记录在一起,这样就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引索表,更庞大的内容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
这份工作很辛苦、很复杂,所以只对最重要的内容使用,不需要应用在普通生活或者琐碎事情上。
而对信息的管理,能符合以下要求就好:1. 收集与整理尽量简单化;2.能够快速索引查找;3. 可持久化,最好能实现云同步。
Tips
其实记录和整理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如何将自己的知识与思考结果分类整理也是一个始终困扰笔者的难题。一般来说,笔记大都可以按下面两种方式分类:一、笔记内容:如经济、文学、历史、政治、艺术、设计等等。这种形式整齐严密,但是较为牺牲效率。二、使用场景:如自我提升、工作、阅读、资讯、旅行等等。这种形式效率较之前者有较大提升。不过随着笔记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的完善,慢慢也会自己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分类方法。
脚踏实地的工具类
进入APP时代后,开发者为笔记逐步增加了语音、图片、GPS定位等新功能,并不断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新的界面、操作和记录模式。从性能上说,笔记在智能手机上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能更好地适应我们的需求。
印象笔记这款APP在2008年由一家硅谷创业公司开发,它从濒临倒闭到现在接近5000万用户,一直以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为目标发展,甚至现在还发展出了围绕其的应用生态圈,是现在笔记APP当之无愧的老大。为知笔记是一款由国人开发的笔记APP,最初是一款网页抓取软件发,逐渐发展为集合笔记、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的大型云端服务,它走了一条和《印象笔记》不同的道路,更要注重于外来知识的管理而不是个人想法的记录。
One Note是由微软推出的笔记APP,它属于办公软件Office家族,功能非常强大,但是也很难用好。
有道云笔记是由网易推出的一款笔记APP,它在初期主要以模仿印象笔记为主,但是现在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风格,支持手写笔迹保存及多种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账号,同时还集成了网盘的功能。
作家格拉德韦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坚持做一件事,从量变引发质变,从平凡变成超凡,构建笔记系统只是第一步。
文/A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