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一小时与永久智能电网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永久智能电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06 11:24
比之节约电力,短暂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更像是形式上的呼吁和感召,电力能源如何在网络时代被最大程度利用?如何让电力能源的利用真正“随需应变”?智能电网或许能给我们这个愿望一个答案。
3月27日,今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在晚上8点半至9点半的一个小时里,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参与了由WWF(World Wildlife Found,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名为“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的活动。在这活动的一个小时内,参与的人们会关掉电灯,以及关掉其他暂时不需要的耗电设备,或使其他正在使用的耗电设备处于待机或低耗能状态,以减少电能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地球一小时”真的省电吗?
自2007年在澳大利亚开展以来,WWF发起的这项活动总能得到人们的关注:而今年,从英国大本钟到法国埃菲尔铁塔,从北京故宫到香港地标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的参与使得这个活动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不过,在今年“地球一小时”之后,人们对于这项活动的实际功效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地球一小时真的省电吗?这是环保的真行动还是作秀的过场?
实际上,以中国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城市电力系统的数据为例,这项活动并没有为节省电力作出多大贡献。更多的分析则显示了这种义举的单纯性:从实际效果看,占城市用电极小份额的居民用电,并不能解决占城市用电在其他方面的耗费:由于电力能源“储存”的困难(或说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不可能性),在熄灯过程中,发电厂的机器仍然在运转,电力仍然被“发出”,没有被节省。
总之,从电力节省的实际角度考虑,“地球一小时”活动都更像是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唤醒和号召,而不是解决问题实质的长久策略。
从北美大停电讲起
从全球角度讲,对电力能源失控的痛苦,对电力能源数据和实时状态把握的渴望,则与一起波及北美数国的大停电事件有关。2007年第6期的《环球科学》杂志曾经给过这样的详细叙述:
“2003年8月14日,下午两点刚过,美国俄亥俄州北部地区的几条输电线就因电流负荷过大而下垂,擦到了一些大树的树梢,发生了断路。通常,这种电力故障一旦出现,当地电力企业调度室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调度员便与相邻地区的调度员联系,重新规划电力传输路线,绕过故障地点。然而,在那一天,报警软件也出现了故障,致使当地调度员未能发现这一问题。与故障线路相连的整个电力系统绵延数百英里,为美国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美国东北部各州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提供大量电力,而系统中的其他调度员对此故障浑然不觉。故障点周围的输电线原本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现在则被迫超负荷运转。”
“连锁反应持续发生,让使用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旧设备监控北美大部分电网的调度员措手不及。短短8分钟,美国8个州和加拿大两个省,总共5D00万人失去了电力供应——一根输电线发生断路,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波及数州的巨大损失,对现有电力网络的担忧,使得对智能电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那么,智能电网能对大停电、浪费电的现状做哪些改进?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改变?早在前几年,智能电网的理想未来就不断被人描述: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人们可以据此选择自己大量用电的时间;用户也可看到整个城市的用电情况,从而为自己的用电进行规划;大停电得以避免,因为智能电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动恢复,在公用事业人员修理之前,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此外,智能电网还为消费者提供了编程和数据分析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预算调整使用,电器零售商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模式和预算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智能电网还允许用户以远程的方式监视和控制各种智能设施——简单说,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speed)、双向(two-way)。这个特点决定了智能电网的IT、网络特色。
智能电网的全球步骤
智能电网是信息时代电力发展的未来,而对于这个未来的规划,各国的部署不同,智能电网在全球的步骤也不相一致。
由于曾经经受过北美大停电之苦和对能源信息化的较早投入,在智能电网的部署和规划方面,美国似乎又走到了世界前沿:早在2007年4月,IBM和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电力厂商Center Point Energy宣布联合创建联盟,对电力供应网络进行数字化。2008年3月,美国西部城市,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这个拥有九万四千多人口的山城,成为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加州也批准了因实施智能电网计划而遭废弃电力设备的补贴。
2007年10月,我国电力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条件。而最新消息显示,4月7日,继上海世博园之后,又一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启动建设。成为首个可在其他城市复制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不过,专家表示,智能电网的建设短期内将以示范工程为主,国家层面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出台不会太快。
但从长远来看,智能电网创造的利润是巨大的:它会把暂时不用的电卖给其他需要电力的人,使之供或需都由电力资源市场决定,而从经济学我们得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分配的有效方式。
而更重要的是,智能电网的大蛋糕并不是由电力产业公司独占。由来已久的技术优势、经验和利润空间的诱惑,使得诸如IBM、Google等IT、互联网巨头赶在智能电网时代全面到来之前未雨绸缪:IBM、Google、英特尔已经展开与一些组织的合作,进行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可以说,智能电网这项新技术,给全球电力、电信产业,信息产业及所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短暂的一小时还是永久的智能电网?或许,我们可以继续发挥环保义举所激发的热情和希望,将产业结合,用充分的信息技术,来换取一个永久的智能电网。
……
3月27日,今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在晚上8点半至9点半的一个小时里,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参与了由WWF(World Wildlife Found,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名为“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的活动。在这活动的一个小时内,参与的人们会关掉电灯,以及关掉其他暂时不需要的耗电设备,或使其他正在使用的耗电设备处于待机或低耗能状态,以减少电能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地球一小时”真的省电吗?
自2007年在澳大利亚开展以来,WWF发起的这项活动总能得到人们的关注:而今年,从英国大本钟到法国埃菲尔铁塔,从北京故宫到香港地标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的参与使得这个活动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不过,在今年“地球一小时”之后,人们对于这项活动的实际功效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地球一小时真的省电吗?这是环保的真行动还是作秀的过场?
实际上,以中国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城市电力系统的数据为例,这项活动并没有为节省电力作出多大贡献。更多的分析则显示了这种义举的单纯性:从实际效果看,占城市用电极小份额的居民用电,并不能解决占城市用电在其他方面的耗费:由于电力能源“储存”的困难(或说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不可能性),在熄灯过程中,发电厂的机器仍然在运转,电力仍然被“发出”,没有被节省。
总之,从电力节省的实际角度考虑,“地球一小时”活动都更像是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唤醒和号召,而不是解决问题实质的长久策略。
从北美大停电讲起
从全球角度讲,对电力能源失控的痛苦,对电力能源数据和实时状态把握的渴望,则与一起波及北美数国的大停电事件有关。2007年第6期的《环球科学》杂志曾经给过这样的详细叙述:
“2003年8月14日,下午两点刚过,美国俄亥俄州北部地区的几条输电线就因电流负荷过大而下垂,擦到了一些大树的树梢,发生了断路。通常,这种电力故障一旦出现,当地电力企业调度室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调度员便与相邻地区的调度员联系,重新规划电力传输路线,绕过故障地点。然而,在那一天,报警软件也出现了故障,致使当地调度员未能发现这一问题。与故障线路相连的整个电力系统绵延数百英里,为美国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美国东北部各州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提供大量电力,而系统中的其他调度员对此故障浑然不觉。故障点周围的输电线原本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现在则被迫超负荷运转。”
“连锁反应持续发生,让使用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旧设备监控北美大部分电网的调度员措手不及。短短8分钟,美国8个州和加拿大两个省,总共5D00万人失去了电力供应——一根输电线发生断路,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波及数州的巨大损失,对现有电力网络的担忧,使得对智能电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那么,智能电网能对大停电、浪费电的现状做哪些改进?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改变?早在前几年,智能电网的理想未来就不断被人描述: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人们可以据此选择自己大量用电的时间;用户也可看到整个城市的用电情况,从而为自己的用电进行规划;大停电得以避免,因为智能电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动恢复,在公用事业人员修理之前,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此外,智能电网还为消费者提供了编程和数据分析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预算调整使用,电器零售商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模式和预算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智能电网还允许用户以远程的方式监视和控制各种智能设施——简单说,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speed)、双向(two-way)。这个特点决定了智能电网的IT、网络特色。
智能电网的全球步骤
智能电网是信息时代电力发展的未来,而对于这个未来的规划,各国的部署不同,智能电网在全球的步骤也不相一致。
由于曾经经受过北美大停电之苦和对能源信息化的较早投入,在智能电网的部署和规划方面,美国似乎又走到了世界前沿:早在2007年4月,IBM和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电力厂商Center Point Energy宣布联合创建联盟,对电力供应网络进行数字化。2008年3月,美国西部城市,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这个拥有九万四千多人口的山城,成为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加州也批准了因实施智能电网计划而遭废弃电力设备的补贴。
2007年10月,我国电力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条件。而最新消息显示,4月7日,继上海世博园之后,又一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启动建设。成为首个可在其他城市复制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不过,专家表示,智能电网的建设短期内将以示范工程为主,国家层面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出台不会太快。
但从长远来看,智能电网创造的利润是巨大的:它会把暂时不用的电卖给其他需要电力的人,使之供或需都由电力资源市场决定,而从经济学我们得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分配的有效方式。
而更重要的是,智能电网的大蛋糕并不是由电力产业公司独占。由来已久的技术优势、经验和利润空间的诱惑,使得诸如IBM、Google等IT、互联网巨头赶在智能电网时代全面到来之前未雨绸缪:IBM、Google、英特尔已经展开与一些组织的合作,进行提高能源效率的研究。可以说,智能电网这项新技术,给全球电力、电信产业,信息产业及所有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短暂的一小时还是永久的智能电网?或许,我们可以继续发挥环保义举所激发的热情和希望,将产业结合,用充分的信息技术,来换取一个永久的智能电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