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其实是责任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东亚,富力,恒大
  • 发布时间:2014-09-18 10:14

  本周末,东亚PK富力,亚冠资格战的最直接对话,在恒大、国安以及足协杯冠军锁定三个名额后,中超第三显得弥足珍贵。

  更深层次的原因

  2013赛季,恒大夺得亚冠,中超也以排名第一的上座率震动亚洲。

  但是,热闹的背后,一个事实是,自2009年亚冠扩军后,中超除了恒大拿过一次冠军,两次杀入八强外,只有2010和2013年的国安以及2011赛季的泰达曾小组出线,但只打到第一轮就被淘汰。

  尴尬的现实,清晰地表明了除恒大之外的中超球队在应对亚冠时的力不从心。这些力不从心,有中超原有足球基础薄弱的原因,在亚冠初期,亚冠参赛球队基本上属于瘸子里面挑将军,逮着谁算谁,谁上也不靠谱。但随着中超联赛的发展,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展现出来,比如中超球队面对亚冠缺乏长期、充分的准备,更缺乏国际赛场上的应对能力。

  以2013赛季参加亚冠的舜天为例,他们在2012赛季和恒大形成了争夺中超联赛冠军的态势,但在2013赛季的亚冠中,态度端正,但经验缺失,而这背后,其球员配置、两线作战的准备工作都严重不足。

  2014赛季,鲁能和国安都被认为有望在亚冠取得好成绩,但鲁能聘请了新任主帅库卡,同时大幅度更换了球队内外援,2014赛季的鲁能,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主教练带着一个新的球队,从这个角度讲,鲁能当时对亚冠的准备并不充分。同时,国安和鲁能在亚冠关键时刻的一场火拼,两败俱伤。

  亚冠参赛球队,在出战亚冠的时候,国内战绩一般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2014年4月30日至5月10日,鲁能在联赛中遭遇三连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亚冠后遗症的体现。亚冠后遗症,并不单纯体现在阵容不整等技战术方面,更多地体现在心理方面,因为亚冠密集赛程产生的心理疲劳,以及亚冠出局导致的心理打击,往往在联赛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俱乐部要承担责任

  亚冠是什么,不同的球队,有不同的答案。

  奥库卡说,“亚冠对于俱乐部来说是荣誉,对球员来说是机遇,对球迷来说是期待,对我来说更多地意味着一个词———责任。”这是塞尔维亚人2013赛季带领舜天打亚冠前的一个宣言,也是一个态度,尽管最终未能出线,但至少,作为一个亚冠菜鸟,他们给出了正确的态度———亚冠,是责任。

  目前的中国足球,已落谷底,各级国字号,尽是坏消息。唯一的亮色是去年恒大夺得了亚冠冠军,这也说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中国足球,需要俱乐部承担责任,而亚冠无疑是最好的舞台。

  自2003赛季开始,中超已有12支球队登上这个战场,表现有好有坏,不仅仅是成绩,还有态度。

  应该说,亚冠是亚洲俱乐部足球最高等级的赛事,对于参赛球队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但在某一段时间,中超球队对亚冠是抗拒或者说畏惧的。最明显的是2009赛季,赛季末段,一些有望争夺亚冠资格的球队莫名输球,当时的传说就是“逃避亚冠”,在当时的中超球队看来,参加亚冠得不偿失:首先,你没有夺冠的能力,即使小组赛或者淘汰赛踢得好,也难逃被屠杀的命运,2005年的鲁能和深圳就是例子;其次,参加亚冠,势必要增加投入,有投入未必能走的更远,没投入则必死———所以,放弃成了一种当时的态度。

  参赛就要每分必争

  近些年,中超形势逐渐好转,2014赛季,从中超冠名商、赞助商、供应商得到的收益更是达到了3.3亿人民币,上赛季恒大夺得亚冠,刺激了一些老板,他们也希望在亚冠赛场上露露脸。

  但是,这不能说,对亚冠,这些球队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有资格争夺亚冠的球队中,已经有的明确表示,明年不会增加投入,而以目前的班底征战,结果可想而知。

  战绩不佳,中超的技术分就会更低,亚冠排名继续下滑,循环的恶果就是亚冠资格的减少,当年,中超是4个,今年是3+1,而明年则是2+2,未来呢?

  一个误区是,中超技术分低,是国家队拖了后腿,但事实是,拖后腿的是中超俱乐部。

  必须要清楚的是,技术分(俱乐部层面),算的是参赛球队的平均分,也就是说,每一场比赛,都事关排名。按照规则,参赛球队在亚冠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然后累计起来总得分,如果小组赛出线进入1/8决赛,球队增加1分;闯入1/4决赛,球队再增加1分;以此类推。如果一个国家有超过一家俱乐部参赛,则各俱乐部得分的总和再除以参赛队数,计算各队平均得分。所得出的平均分,再和排名第一的国家所得到的分数进行相除,再乘以满分,最后的得分便是该联赛在亚冠中的技术分。

  指望恒大每年都拿冠军是不现实的,参赛的球队,努力争取每一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可以实现的。

  有些球队底线太低

  很可惜,不是每支球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由于自身实力和态度的问题,一些中超球队在亚冠打完前几轮后,如自觉小组出线没戏,再加上国内联赛境况堪忧,就会果断放弃。表现形式很简单,让一些替补以及年轻球员上场应付了事———美其名曰:练兵。

  “不放弃?难道明知道没戏了,还要让主力上,这不是缺心眼吗?”当年,一位被质疑放弃的某俱乐部高层振振有词。

  这种事,国安、鲁能这样所谓的豪门干过,泰达、人和这样的中游球队也干过,看似只是输了一场球,但损害的却是中国足球的整体利益,而在一次次惨败之后,这些球队征战亚冠的勇气和信心也被不断消耗。

  事实上,对于某些俱乐部来说,获得亚冠资格只是门面,只是给投资人或领导的一个交代,至于亚冠,他们并没有积极的态度。恒大打亚冠,明确喊出夺冠,打世俱杯的口号,但某些球队,赢一场就是他们的底线,或者说,最大的目标。

  一个例子是,一些中超俱乐部,亚冠和中超赢球奖金有天壤之别,不是如恒大那样亚冠给巨奖,而是亚冠奖金少,不是少一点,而是很多,所以,一些球员在对待亚冠时,明显留力,甚至诈伤不上场。所以,输球理所当然。

  亚冠是责任,所以,请那些想打亚冠的球队拿出态度,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

  特约记者 林爽、记者 陈永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