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 十年计划,进入“亚冠磨剑”阶段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恒大,东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8 10:22
目前在积分榜上落后富力3分,东亚冲亚冠形势紧张,本轮与富力直接对决的结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轮对阵恒大的比赛过程,已经让外界对于“中超二年级生”上港的亚冠前景产生疑问:赛前高调捍卫主场不败金身,憧憬跃进前三的梦想,结果却被恒大轻松三球零封,90分钟几乎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即使实现“631”的第二步梦想,但要作为中超球队的代表之一出现在亚冠赛场,他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631目标是生存的需要
2012年年底,刚刚率队冲上中超联赛的徐根宝,在上海市领导视察崇明基地时突然抛出了“631”目标,其中的“3”毫无疑问就是以获得亚冠联赛资格作为衡量,其背景,是在球队面临征战中超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渴望政府和大企业相助来改变原有赞助结构,这是一个关系到球队和俱乐部生存权的问题!据悉,上海市的领导当场表态,对这个目标“感到振奋”,其直接影响力就是在上海市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直接介入下,在原有东亚集团(注:该集团也属于上海体育局)不再注资的前提下,上港集团、浦发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三家进行了资金赞助,总计7000万元,而在此之前,根宝征战中甲的每年费用不超过3000万元。
7000万元,对于部分中超豪门来说,可能刚刚够引入一个顶级外援,对于徐根宝而言,则是全队征战一个赛季的运营成本,他深知维系这个数字所要付出的代价。在“631”的口号下,上个赛季上港队获得第九,根宝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解释:“离“6”只差了3分,证明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今年,上港队的赞助“保底”升到了8000万元,而仅外援引入和全队的赢球奖金已经投入超过3000万元,这对于徐根宝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投入,而球队亦一直在积分榜前列位置,保持着冲击前三的可能。正如上文分析的,这一切的原动力,其实是这支球队在争取根本的生存权。
热身以亚冠为标准
“和恒大这个级别的亚冠球队对抗,我们的实力还是有明显的差距。但是亚冠球队强弱不均,对于一些弱队,我们还是有得一打!”在和恒大赛后,满脸沮丧的奚志康在谈到亚冠的话题,突然露出一丝令人意外的“豪迈”。在外界看来,奚志康很多时候是担任徐根宝的“传声筒”,而从这段话来看,至少可以看出上港教练组对于亚冠赛场的憧憬,这倒并不是盲目自信。事实上在冲超成功之后,上港队每年都有详尽的海外拉练和热身计划,其选择对手的风格和水平,一直是以亚冠作为标准的。包括两个赛季3次赴韩国与釜山偶像、蔚山现代等K联赛强队过招,去年贺岁杯对阵泰国联赛冠军蒙通联,更不用说两次赴西班牙拉练在邀请赛中过手奥格斯堡(德甲)、哥本哈根(丹超)、摩尔德等级别的队伍。
当很多不了解东亚的人听到“中国曼联”的称号哑然失笑,而浑然不知这是徐根宝在2000年的一个啤酒广告中公开宣布的“誓言”,他以惊人的毅力把这批孩子带到了中国顶级联赛平台,手把手指点出了武磊、张琳芃这样的国足精英。回顾他们走过的每一步,脚踏实地,没有任何的浮夸和跳跃,踏上亚冠赛场的伊始照样会付学费,吃败仗,但只要他们走上去,相信他们自有站得住的实力,和可以期待的未来。
“恒大的今天,也是在亚冠赛场上跟那些比中超对手拼抢要凶猛得多的对手面前锻炼出来的,我们不走出这一步,怎么继续提高,怎么去追求更高的目标?”队长王燊超如此说,对恒大一役突然迷失了自己的“胆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没有经历过亚冠赛场这样的平台考验。根宝之前论“十年磨剑”,分为“基地磨剑”、“市场磨剑”、“中甲磨剑”和“中超磨剑”,而现在,这支国内球员平均年龄在24岁上下的年轻球队,已然到了“亚冠磨剑”的阶段。
若进亚冠,外援将大调整
去年全队赛季总结会上,上海市体育局领导高度赞扬东亚最终取得的第九名的成绩(这个成绩并没有完成前六的任务,也与体育局对上海三支球队允诺的名次奖励无缘),并希望在2014赛季能实现第四、第五名的目标,就算“超额”,而球队内部的最低指标据了解是“前六”,保底是相对轻松的事情。但假如能够以第三名身份冲进亚冠赛场,那么徐根宝和他的球队将可能获得的是:与名次相对应的中超联赛名次奖金、赞助商对于实现任务目标的加奖。更重要的是,从上至下将会对“631”最后冲击的那个“1”产生更大的期许,众所周知,实现这个“1”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绝对不止目前的数字,这就意味着甚至有可能促动东亚俱乐部进行结构性调整,其动作幅度应不亚于绿地集团对申花的介入,势必震动整个上海乃至全国足坛。
从目前球队的走向来看,徐根宝在喊出“631”目标前为球队的发展计划良久的生存之路,一直进行得较为顺利。如果球队顺利夺得联赛第三获得亚冠资格,徐根宝也如愿完成对俱乐部注资结构的改造的话,那么下个赛季,球队的外援将会有颠覆性变化,除了海森外,其他外援都有可能被身价媲美中超强队的球员替换。但是在本土球员方面,这支球队恐怕不会有任何大手笔引援,道理很简单,扎根于上海土壤的一批年轻本土球员———这是徐根宝一直以来追求的终点,“抢逼围、接传转”,也不是任何一个新加盟的国内球员能轻易适应的体系。根宝可以依赖的是,东亚阵中93、94年龄段一批小将在最近两个赛季的预备队联赛得到充分的锻炼,林创益、傅欢已成为中超里的轮换球员,吴禹寅、李浩文、郑达伦、张卫、李圣龙甚至更年轻的郑致云、胡靖航等随时会被根宝推到前台。
特约记者 袁佳 上海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