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金钱,一半是战意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亚冠,日韩球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8 10:17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俗语几乎是亚冠改制10年来最真实的写照,一方面,亚洲土豪从不缺钱,但另一方面,尽管金钱也可带来奖杯,但那些更看重整体战术,依赖外援却又不会花费巨资的日韩球队,在亚冠赛场上获得的成就更大。钱不是万能的———巨资引入的个体外援带来的实力上升,无法弥补实力短板的缺陷。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能在亚冠叱咤风云的日韩球队,在本国也都是经济实力排名前列的豪门,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整体实力已是“亚冠标准”,只是经营方针决定了它们不会在球市上和西亚竞争。而参赛球队的整体实力基本具备亚洲水准后,战意往往更能决定球队在亚冠中的走向。衡量亚洲球队的亚冠资格,除了这个资格和可能的奖杯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战意。
西亚资格:砸钱是标准
对于西亚足球联赛传统三强———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而言,亚冠是赛季的最高目标。多年来,沙特居先,卡塔尔和阿联酋紧随其后,在球市挥霍上前赴后继,为的就是一座亚冠奖杯。不过,与巨大的投入不相匹配的是,西亚球会10年来在球市上投入超过2亿欧元,在成绩上却远远不如投资只相当于1%的韩国和日本联赛。聘帅和引援的急功近利,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钱刺激带来的实力提升。
相比地小民寡的卡塔尔和阿联酋,沙特人对国内联赛关注度更高。去年夏昔日豪门纳斯尔以沙特纪录的980万欧元买入本土中场新秀谢赫里,加上530万欧元身价的弗拉门戈中锋埃纳内,直逼伊蒂哈德和希拉尔两大竞争对手。然而,纳斯尔已连续3年无缘亚冠,在联赛中尽管投入巨资仍然没有进入前4名的亚冠区,凸显了沙特联赛竞争的残酷性。
伊蒂哈德和希拉尔早在10年前就已花费巨资引援,2007年初以900万欧元天价加盟的克鲁塞罗前腰瓦格纳,直到去年才被谢赫里打破纪录。伊蒂哈德早年凭借利马、加纳国脚塔戈埃这样的强援,始终保持着在西亚赛区的领先地位。希拉尔整体成绩稍逊,引援的慷慨度上也不示弱:从9年前身价高达600万欧元的沙特国脚卡赫塔尼开始,2008和2009年花了2000万欧元引入拉多伊、维尔海姆松、拉德斯以及韩国国脚薛琦铉和李荣杓,成为沙特联赛近年的投资大户。不过,和纳斯尔一样成绩惨淡,2009年亚冠1/8决赛就被淘汰。
相比在亚冠赛场开始回归理性的沙特人,卡塔尔和阿联酋豪门的军备竞赛在过去3个赛季进入高潮。世纪之交时免费高薪引入行将退役的欧美大牌外援,只是卡塔尔联赛提升知名度的举措。2005年后,传统三强加拉法、萨德和赖扬就开始了在亚冠的金元战略,萨德引入萨拉特(1500万)至今还是亚洲纪录,2005年到2011年夺得亚冠,萨德一共砸了超过8500万欧元,随后却因金主退股,沉寂了3年,直到今夏才重开金库引入穆里奇。加拉法也不示弱,费尔南当、雅金、小儒尼尼奥、塔尔德利、阿莱士和利桑德罗同样保证了球队在亚冠西亚区的地位,不过,成绩比更舍得砸钱的萨德逊色多了。
最近2个赛季,拥有王储和军方背景的莱赫维亚与陆军成了新的冤大头:莱赫维亚已砸了4年巨资,科内、丹当、卜盖拉、索里亚、梅赫尼、迪亚、魏斯再到今年的奇科,成绩却每况愈下,去年被广州恒大横扫对莱赫维亚是个重大打击,也让幕后老板意识到,金钱并不能买到想要的冠军。陆军更倒霉,去年化1170万欧元买的贝尼特斯猝死,尼尔马、齐亚尼也没帮球队进入淘汰赛。至于今夏怒砸3730万欧元的阿拉比,6年前砸的钱用了4年才生效,将球队送入亚冠小组赛,这次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阿联酋的球队近年加入了西亚三国的军备竞赛,不过效果依旧不佳。艾因倒是进入了西亚区半决赛,但随后就被依赖本土班底的希拉尔打回原形,10年来在球市投入超过5700万欧元的艾因,得到的不过是区区3次亚冠资格,以及这1次8强的惨淡成绩。近年崛起的贾兹拉和卡塔尔的莱赫维亚相似,砸了7500万欧元,买了武齐尼奇、巴拉达、卡塞多、儒西莱、巴尔德斯、奥利维拉和索比斯这样的巨星,却根本撑不起球队的整体实力。
东亚资格:更看重战意
论砸钱,恒大在整个亚洲实际上都还逊色于西亚土豪,而且算是东亚的特例。过去数年一直称霸亚冠的韩国球队,依靠的并不是巨额投资带来的强援,而是更看重实战效果的整体。从浦项制铁、城南一和、全北现代、蔚山现代和首尔FC,韩国球队几乎走马灯般称霸亚冠,靠的是物美价廉的实用派外援,打造出一套围绕外援却并不依赖外援的成熟战术体系,并将亚冠作为球队在联赛之外的首选目标。
如果单纯以战意来看,韩国球队在亚冠的态度最认真,虽然有首尔FC、城南一和、蔚山现代这样在联赛已无缘问鼎,所以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冠的球队,但同样有全北现代这样在K联赛和亚冠都在夺冠进程的球队。韩国球队和西亚一样看重高水准外援,不过更看重的是以外援为核心的整体战术,再加上职业联赛任务繁重的日本球队轻视亚冠,中国和澳大利亚球队整体实力不足,自然造就了韩国球队在远东称霸的局面。而持续的亚冠荣誉又反过来刺激了其他韩国球队继续在亚冠投入更多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韩国征战亚冠的外援,基本都是联赛中最顶级的,保证了球队的实力。不过,投资最大的首尔,德扬+莫利纳+埃斯库德罗的三叉戟投入资金合计也没超过500万欧元。韩国联赛最贵的外援,是2011年加盟浦项的齐库(230万),随后的德扬(200万)和莫利纳(170万),与西亚和中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即便如此,这也已经是K联赛最高引援金额。2010年荣膺亚冠金球奖的澳大利亚外援奥根涅诺夫斯基,身价才区区30万欧元。2007年的亚冠金靴莫塔,2009年冠军浦项的队内金靴德尼尔森,2010年亚冠金靴J·莫塔,2011年率全北杀入决赛的埃尼尼奥,2012年5场淘汰赛打入5球的拉菲尼亚,都是免费的租借球员。而且因为战术体系的统一,外援星光熠熠,丝毫不会掩盖本土球员的光芒。
2009年浦项队内金靴德尼尔森,亚冠最佳是卢炳俊;2011年全北的埃尼尼奥神勇,亚冠最佳是李东国;2012年淘汰赛金靴拉菲尼亚为蔚山夺冠,亚冠最佳是李根镐。这一点,西亚球队根本无法做到。去年夺冠的恒大做到了,今年在外援和战术磨合上出现偏差后,就很难有所作为。至于其他中超球队,和日本球队一样明显的战意不足,直接导致了战绩的落差。
其实整个东亚,对于亚冠重视程度虽然不同,回到球场内,战术细节和战意方面的重视某种程度决定了比赛结果。常常锻炼新人的日本球队虽然很难进入东亚区决赛,但在细节方面做得最好。相比之下,常规赛季最短、比赛最少的澳洲球队,把亚冠淘汰赛当做最佳季前热身赛,战意方面也非常用心。韩国球队大多希望用亚冠奖杯弥补联赛的不足,日本球队希望用亚冠联赛锻炼新人,培养后备力量,澳洲球队将淘汰赛当做季前赛的热身,目的各异,回归到比赛场上却是同样的认真。经济危机和经营理念限制了日韩球队在球市上大笔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忽视比赛内容本身。因此,日本球队即使是锻炼新人,都很少会在实力差距较大的对手客场崩盘。长远而计,在亚冠与水准更高的球队较量,也是为日本球队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横滨水手、广岛三箭等球队的J联赛成绩趋于稳定,与亚冠这个高水平的练兵场有一定的关系。
记者 寒冰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