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是个隐隐的念头

  • 来源:生活+
  • 关键字:转行,医生
  • 发布时间:2014-09-24 13:21

  2008年,叶小云以高出一本分数线近20分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7年制医学系。2013年,叶小云开始在医院实习。

  她现在最想的事情是赶紧工作。

  “生命太短,我们不能只遵循规则。”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句名言,实习医生叶小云无法像实习医生格雷一样,挑战那些规则。对于叶小云,之前的规则是完成医学院的每一门课,现在的规则是扮演好实习医生的角色,未来她还要面对这些规则:值夜班、评职称、完成科研任务……

  如果说《实习医生格蕾》中的生活是光鲜的话,那么实习医生叶小云的生活是苦逼的,而且还笼罩着许多未知和无力。

  三年的医学书差不多有七八百万字医学从来都不是叶小云最想学的专业。当年高考,她也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爸妈觉得学医好啊,工作稳定,工资还过得去,也算体面,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叶小云说。大学一年级,叶小云主要学习理科的基础课程。大三大四开始学习医学的专业课,课程密集,平均每本书都有30万~40万字,仅仅内科学就有上下两册,每本都一千多页。三年的医学书,差不多有七八百万字,还都是要掌握记住能说得出来。

  上课其实还好,考试的时候就很糟心。“当你问老师,考试内容是什么?老师说整本书。当你问老师重点是什么?老师说重点不用划了,整本书去看好了。”叶小云讲起曾经本科期间的段子来描述当时的情况,她说曾经有同学抱怨过考试没有重点,老师给了一个很经典的答复:“等你当医生的时候,病人难道会带着重点病来看?”

  比累更可怕的是长时间的累,因为“医生只有读到博士,才会觉得能去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平台”。就算是本硕博连读,最少也要7年,“爸妈觉得不应该让我读这么久的书,如果其他专业读个研究生就觉得很不错的了,高学历没有在回报上体现出来。”

  直到现在,这样的念头还常常会出现在叶小云的心中,甚至更加频繁。

  2013年5月,见习期的叶小云看到身边一个行医三年的骨科医生辞职转行做了律师,“当时觉得相当受鼓舞,就想着以后我也去转个行。”其实她很早就想着不干这一行,“但是家人和朋友会说,你这个成本太大了。”

  “就是没有感觉。不喜欢也不讨厌。”叶小云觉得似乎自己可以轻易地说放弃。

  除了志不在此,叶小云很早就对这个行业产生担忧。2013年10月26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不幸去世的医生王云杰就是叶小云的师兄。那几天,她不断地在微博和微信上转发相关的消息。“会气愤,会担忧。”她说。

  她的父母也听说了这件事,她也和父母讨论了医患矛盾的问题,“我爸妈包括身边的同学都觉得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你还该干嘛干嘛”。在叶小云的爸妈眼中,医生依旧是个有技术的活,虽然不是金饭碗,但是至少是个铁饭碗。

  卡夫卡曾经说过:“开开药方是容易的,但一般来说要人家理解你,那就难了。”因此,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医患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并进而达成共识。叶小云记得大学里确实上过医患沟通学的课,“不过都是心理学,偏理论上的”。

  叶小云还记得刚开始实习时有个医生说过一段话:成功的人就是每天逼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她也觉得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还是不要换了。“我也没有什么其他擅长的,而且投入这么多了。”

  夜班、职称、科研一路的小怪兽

  叶小云身边的很多同学正在考虑转行,“本来,大家想着自己的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因为近一两年,尤其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真的很……”一些同学的家人现在也开始觉得医生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收入高,甚至已然属于高危行业。

  2012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据我掌握的一个数字,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

  “刚开始工作,可能就两三千,像我们研究生,要等到三年后才有资格升到主治医师,能拿到更高的工资。”穿上“白大褂”还要经历一段低工资的煎熬期,“很多学长学姐在刚刚工作的一两年可能都要父母拿钱补贴。因为那时候是拿着全院最低的工资。在杭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完全入不敷出。”

  按照中国现在的职称管理,医生被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四个层级。住院医师往往是最辛苦的阶段,和家属接触最多,事务性的工作也最多。医学院学生毕业后平均要做至少五年的住院医师,才有机会晋升。

  叶小云实习的医院是三甲医院,正值在夜间急诊实习。从下午5点开始到第二天早晨8点结束。而仅仅头4个小时,办公桌上就堆了40多张就诊单,“白天还要忙,根本停不下来”。

  在现有的晋升机制下,职称评定对SCI论文、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等均有要求。“就像我们导师说,其实对于看病,临床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不论你升职称,还是我们学生找工作,都会看你科研的这部分东西。这个也是形势所迫。”叶小云也有些无奈,因为自己是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不同,平时接触临床多于实验室,没有经验也没有精力去实验室做研究、做论文。

  叶小云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些迷茫。医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大多只能去当地的医院,工作压力不大,但是在小医院中接触到的病种会比较少,对于技术的提高不大。“人总是往高处发展,读个博士后差不多进个三甲医院还是比较有可能性的。”

  叶小云和妈妈谈起自己要读个博士,妈妈否定她说,你读那么久还没有读烦吗?你都读成这个样子了。

  医生就是个糊口的工作

  “理想”、“荣誉”这样的词,叶小云读大学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她觉得这些词“太虚”。

  刚进医院实习时,医生也不会宣教说,我们的职业是救死扶伤之类。“他们说反正我们都是普通人,就是养家糊口的工作,不能对这个工作要求太多。”在叶小云看来,医生可能现在有些消极的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多数医生按照常规的路径走,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错误就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自己技术层面的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就算你看好了疑难杂症,又能怎么样?病人觉得你看好病是应该的,看出问题他会揪住不放。”叶小云说自己目前也只能是这样的态度,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一些工作上最基本的东西你不弄错就好。

  然而在她遇到的病人中,有些人的要求就比较高:“很多病人觉得我到医院你就得给我看好。但是,医学发展到今天还有很多未知。很多病可以诊断,但不能治愈。”看病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看一次就好,开了药吃了就好。

  叶小云相信大多数医生还是想提高技术的,但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都是用比较保守的方法,医生会给病人几个方案,让病人选择。“什么都医生定,医生承担的风险会很大。”她对未来自己从医也有所担心,“其实我也一直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没学好,害怕在看病过程中误人生命,我很难想象自己做医生会做一辈子”。

  文/张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