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晠禓: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很快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捷成,黄晠禓,BIRTV,数字化
  • 发布时间:2014-09-28 15:47

  捷成工业连续16年参加BIRTV展,除了对电影行业始终如一的热诚外,也证明了捷成工业见证了影视行业由胶片到数字化的历史性变革。我们采访了捷成工业广电及电影方案处经理黄晠禓,请他谈一下变革中的捷成工业,如何适时的扭转自身角色。

  此次是捷成第16年次参加BIRTV,今年的主题是“变革 - 数字新视界”,请从产品的角度怎么契合今年的主题?

  从2011年到2014年,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感触,那就是从胶片到数字的时代更迭,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很多人表现的不太适应,从工作流程到相关设备的兼容性,都很让人烦恼。在这期间,捷成工业代理的产品也在变化,我们找到一些新的产品和新的工具,让市场更加活络。今年的BIRTV展,我没预料到第一天就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来看我们的设备,很让我意外,但这也说明在变革中我们设定的方向和主轴,是和市场相契合的。再说回到我们的展位,为什么要拿出那么大的面积树起变形金刚,为什么要用变形金刚?我觉得变形金刚代表数字化的理念、变革的理念、新能量的理念、任何事情都转变成可能的理念。捷成工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旗下代理了很多产品,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很快的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去找到更多更好更有趣的产品,同时能有效的解决客户的需求和困难,带来新的能量。

  另外,我们的很多客户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如果我们不够专业,别人会把你简单定位成一个贸易商,如果我们能将更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传达给我们的客户,则会让自身变得更有价值,进而成为客户紧密的合作伙伴。因此,回到为什么用变形金刚,我们希望将更有创意,更加弹性,更加灵活,更加色彩化的讯息,传达给中国电影市场,数字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注入新的能量、新的想法。

  数字化变动那么快,怎么样能够在数字化过程中找到相对稳定的产品?答案是镜头。镜头永远是所有影像中最佳的工具,不管是手机还是相机,没有好的镜头就没有好的影像语言。在这方面,我们结合了数字摄影机,高端的五大品牌镜头,自动辅助对焦系统,再加上便利性,监视器、记录仪,无线发射器,为的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拍电影也好、拍广告也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再结合设备的稳定、可靠,能够给客户提供一种安心的感觉,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展位上都有哪些亮点?

  分几部分来说。

  在前期拍摄方面,最大的亮点是一支安琴25-250的10倍变焦镜头,另外一个是Convergent design的Odyssey 7,它既是监视器也是记录仪,为了不让它显得很无趣,又加了一个无线发射系统,配上电池,摄影师可以拿着它到处走。

  在后期方面,我们有Filmlight调色工具,以往最新最好的设备都是在9月份的IBC展才发表,这一次率先在BIRTV亮相,用户可以不用跑到荷兰或通过网络了解,可以在我们的展位体验到Filmlight最新的第五代调色系统;另外一个是MTI-Carryon现场实际拍摄的运用软件,可以把它提着去拍摄现场,负责素材的数字化、剪辑以及调色,这也是效率化的展现。

  数字化相当于是革了胶片的命,您认为胶片会彻底消失吗?

  对近期一些导演呼吁保留胶片的声音,有何看法?

  数字相对于胶片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从最直接的成本考量,胶片是不停的烧钱,数字可以拍的更随意。很多老一辈的导演和摄影师坚持用胶片,在美国,这个比例勉强能占到拍片量的一成。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电影工业的大国,他们有柯达,有完善的洗印胶片系统,如果现在完全数字化,那柯达就没了,洗印胶片系统也就没了,甚至和胶片相关的系统都会消失,我认为这是数字化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包袱。但这种情况下,我预测胶片会在未来三年彻底消失掉,最终胶片会转变为只有最热衷的粉丝才会选择,因为胶片的成本将会变得更加高昂。在中国不存在这个争议性的话题,因为现在已经很少人用胶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近用胶片拍摄的电影是中影投资,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之前一台主流的胶片摄影机售价大概19万欧元,现在入门的数字摄影机不到一万欧元,数字化让时间缩短、成本降低,效率提升,这对整个电影工业成长是有好处的。

  我们在新闻稿中了解到,首次展出的第一款针对2D/3D/4K数字电影制作的Easyfocus测距和焦点捕捉系统,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它的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能解决什么问题?

  以往中国比较少拍摄高速移动的场景,高速跟拍对于摄影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往往需要拍很多条才能过,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Easyfocus刚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快速移动的场景中,能够保证焦点不会跑掉,我们Easyfocus的代表本身也参与拍摄工作,他最近的作品是奔驰E系列车型的广告片,5天夜间拍摄,120格,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能力再好的跟焦员都很难完成,通过Easyfocus则能够轻松完成。当然,它的售价不菲,要6万多欧元。

  关于AB-Live 3D拍摄系统,是一个新系统吗?主要是针对电影还是电视?

  AB-Live其实是法国安琴公司的新产品,以往来讲,3D拍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拉很多线,花很多时间做系统校准,变焦的时候、移动的时候、换镜头的时候都很不方便,花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很多,并且在现场转播的时候根本没有校准段时间,AB-Live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现场转播的时候提供自动校准,让系统更加稳定,而且非常专业有效,体积又小。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后期转制3D的做法,但我觉得这只是暂时过渡的方法,最后还是会回归到3D的实际拍摄中。我们看到了展台上有很多镜头品牌,包括安琴、库克、施耐

  德和蔡司等,是否能说明捷成在镜头市场占有很大的优势?

  对镜头行业的看法怎么样?

  就镜头来说,这也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过去的三年间,由我们捷成工业卖出去的高端镜头超过3500支,这是相当可观的数据。我们的自信和我们的销售额,来源于我们了解镜头、了解影像、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前面提到数字化变革,数字化之后摄影机增多了,相应的,对镜头的需求也在增加。我们能提供的,就是引进最优秀的产品,让市场有不同的选择。

  在镜头市场,品牌当然很重要,很多导演和摄影师都是以品牌为出发点去选择镜头,第二个是价格,这里面牵涉到很精密的光学工艺和机械结构,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跟焦器去转动,带动镜头镜头组的移动,这就对镜头的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好的镜头光学设计、机械结构、所用材料都能够让人放心,这也是它价格高的原因。关于后期制作的产品,我们看到有Filmlight, MTI和灵然科技的动画解决方案,今年在后期方面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如何看待后期制作的作用?

  Filmlight是几大高端品牌之一。其实这类产品的优劣判断标准,在于它实时调整的系统和内部存储运算的速度能不能很快的作反应,另外色差的精确度,有人说市场上很便宜的系统也可以做,但两者在效率和精确度上是有着云泥之别的。这也是为什么Filmlight要赶在IBC之前率先发布第五代调色系统,就是想让客户能够有实际观摩、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知道Filmlight的产品贵的原因。

  MTI是一套旧片修复的设备,很多的历史影片是很有价值的,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对它们进行修复,还原原始色彩,把刮伤处理掉,甚至将其优化。这是MTI系统最强的地方。另外,它也可以对现场拍摄完的素材进行初步剪辑,极大的提升效率。

  最看好哪些新生的电影技术?

  接下来IMAX也好,中国巨幕也罢,都会最大限度的和3D结合,因为人对影像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当好的内容和好的特效放在一起,观众会对放映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杜比、3D、巨幕、IMAX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至于激光则显得有点尴尬,我认为短时间内不会普及,未来的发展,我还是抱以很大的问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