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骑探访黄河源 13天!从不冻泉到玛多县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不冻泉,玛多县,黄河,骑行
  • 发布时间:2014-10-28 12:41

  很早就想去黄河的源头,看看那里的朝暮晦明如何变化?人们怎样生活?看看蓝色的扎陵湖、鄂陵湖,以及传说中的“星宿海”……

  终于有一天,我独自骑上自行车,从青海格尔木出发,踏上前往黄河源的旅途,去实现期盼已久的穿越之梦。我的计划是从青藏公路不冻泉站向东进入三江源地带,然后翻越巴颜喀拉山脉,直抵雅拉达泽山附近的黄河源头,然后顺河而下,到达214国道上的“黄河第一县”--玛多县城。

  1.不冻泉→楚玛尔河→多秀村→修路队宿营地

  环顾四周,小鸟和鼠兔都很活跃,在路旁山坡上,一只鹞鹰立在高处,它忽然跃起,朝山间空地猛然冲去,我眼疾手快,抓拍了一张难得的特写。

  早上8点就匆匆起床,骑着单车去青藏公路上的检查站。尽管没有班车,但我的运气还不错,很快就“顺风”搭到了一辆维护青藏铁路排水设施的皮卡车。中午1点后就到了不冻泉,然而内心的兴奋让我顾不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沿着308省道向东骑行,朝着曲麻莱县方向开始了单车穿越之旅。

  土路很平坦,骑了40公里,经过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河水呈奇怪的浊红色,浩浩荡荡而去,很是壮观。后来才知道,“楚玛尔”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红水河”。傍晚5点多钟,才见到平房和帐篷。

  在帐篷里度过了温暖的一夜,第二天上午10:20出发,天气格外晴朗,能欣赏到别具特色的草滩风物。转过几个弯,一个海拔4543米的山口便出现在眼前,山脚下的草甸子一无际,有三三两两的牧民在放牧。如果前一天的风景算是苍凉的话,那么这一天就特别辽阔美丽,色彩浓郁。

  中午12点,抵达多秀村。村里只有沿路的两排平房,以及一个多秀村小学。当天是周末,学校不上课,但有老师在给一年级的小学生补课,其他学生则在院子里做作业或玩耍。据学校的青美才仁老师介绍,有些学生的家远在五道梁一带,有上百公里距离,周末时家长会前来看望孩子。学校建立9年,老师们都来自县城,有的来了七八年,有的来了三四年,大家只有一个目的:教育好牧区的孩子。

  出了多秀村,视野开始变得开阔,虽然不见人烟,但能看到牦牛和野驴。约下午2点,前方出现修路队的3顶帐篷,有一顶的烟囱还冒着缕缕白烟,但帐篷里没有人,走进一顶帐篷歇下。不一会儿,一位50多岁的大叔走进来,他胡子花白,很友善,取了些热水添到我杯子里,又递给我两个馒头。大叔今年58岁,甘肃人,5月份来这里修路,9月底就要回去。我禁不住感叹:倘若没有这些坚守在苦寒高原上的修路工,哪有帐篷旁的平坦大路?

  告别了大叔,继续向前骑行,大约50公里后,天色将晚,路过土松涌山,环顾四周,小鸟和鼠兔都很活跃,在路旁山坡上,一只鹞鹰立在高处,它忽然跃起,朝山间空地猛然冲去,我眼疾手快,抓拍了一张难得的特写。天快黑时,前方桥边隐约出现几顶修路队的帐篷,我加快速度骑过去,见到修路队队长,递上证件,队长看罢很热情地欢迎我,并留我在帐篷里过夜。

  2.修路队宿营地→曲麻河乡→叶格乡→秋智乡→加巧村

  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叶格乡,这里的夜晚竟然没有电,黑漆漆的。一位旅店老板举着孤灯领我去平房住宿,很有些狄更斯小说里的阴森味道。

  第三天天气有些阴凉,原野的色彩像油画一样浓重。小鸟、鼠兔都在准备着过冬的食物--这里快下大雪了。路上有古老的玛尼石堆,但寺庙很少。

  土路沿着山坡起伏,绵延到未知的尽头。中午12点过后,进入到曲麻河乡,这里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一条很宽的水泥路,两旁是高低错落的房子,其中不乏店铺。“三江源”清真饭馆干净整齐,阳光在窗边暖暖地照着。吃罢午饭,我骑出小镇,在楚玛尔河北侧行进。推车连续翻过海拔4500米的郭格拉陇山口和海拔4640米的哈格松山口后,顾不上疲惫,又骑了2公里,天黑前终于到达了叶格乡。

  叶格乡比曲麻河乡简陋得多,没有电。我在黑漆漆的街上找到一家旅店,脸色沧桑的老板举着一盏孤灯,慢慢领我去平房,很有些狄更斯小说里的阴森味道。推开一间屋门,两张床,一张茶几,泥土地面,斑驳的白墙,塌落的天花板还露出个大黑洞,门锁则形同虚设,只有一扇窗子貌似完好。但是,这就是当地最好的房间,如果不住下来,就得在街上过夜。

  清晨的阳光透过破门照在脸上,退去了睡意。之后的一天道路虽然平坦,但天气不怎么好,冷风中夹着细雪。沿着色吾曲河骑行了约10公里,就到了曲麻莱旧县城的遗址,这里的残垣断壁,依稀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下午3点到达秋智乡,一位名叫土登卓玛的藏族少女带我找到一家旅店,但屋里也很简陋。此时,飘了半天多的细雪忽然变大,雪片瓢泼而下,地面渐渐呈现出白色。卓玛告诉我这雪不会持续很久,我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果然,大雪不久就停了,转眼间阳光变得热烈起来,雪花在阳光下飞舞片刻就消失了。看着暖乎乎的阳光,我决定去看看村口的寺庙。出了村口,便望见河湾对岸的河喇嘛寺,据说里面住有活佛,名叫桑丁琼洛或嘎狄。寺院旁的山坡上有一排佛塔,在夕阳的余晖中很古朴、庄严。几位少年喇嘛披着红袈裟,在佛塔和玛尼经石墙之间缓缓走动。

  好好休息了一晚,一大早继续前进,向东南方顺利骑了十几公里,中午12点左右抵达加巧村。下午5点多,转过山坡来到加巧村三队。这里只有一户人家,主人名叫鲍四十九,因为出生时他奶奶刚好49岁而得名。他告诉我,1974年他在风火山一带当过青藏线养路工,后来就在这里成家、落户。

  山路绕着大弯缓缓延伸到山谷中,路旁的草地呈金黄色,山谷里还点缀着大片红草地。约傍晚7点半,抵达海拔4836米的者秀拉山口,此时夕阳渐落,暮色四合,似要吞掉天地万物,我在昏暗中看见远处山坡上有帐篷,等我到了帐篷前面,一位少年出来迎接我,领我钻进了温暖和明亮中。

  帐篷的主人名叫他信,他告诉我,此处叫巴姆雄,也属于加巧三队。从这里到麻多乡还有60公里,还需要翻过一个山口。

  3.加巧村→麻多乡→黄河源小学

  到了“黄河源第一乡”--麻多乡,就意味着黄河源已近在咫尺。由于雨雪,道路泥泞不堪,还有很多小河、小溪的阻挡,路况十分糟糕。

  帐篷外面风声呼啸,阵阵沙沙声将我吵醒,一看时钟才早上7点,温度计显示帐篷里的温度为1.4℃。走出帐篷,外面的雪已有约10厘米厚,远山、近丘、帐篷、车辆一片银白。不久,太阳钻出云层,照在身上暖暖的,几只牧羊犬冲我狂吠,一些黑乎乎的牦牛在雪地上或卧或立。

  路上的雪正在融化,骑行自然会遭遇泥泞。在积雪的衬托下,路面像一道黑线沿山蜿蜒着伸入云端,回望着秀拉山口,已没于云雾之中。路边的牦牛群排着队,在雪地上缓缓行进,去远处山坳里的牧场吃草……远望长长的牦牛队,好像迁徙的动物群落,颇有点史前蛮荒的感觉。

  骑行了58公里,有一岔路口,岔路右侧远方的山坳里似乎有房屋,我用长焦镜头拉近一看,竟然是两层楼房!直觉告诉我,这里就是“黄河源头第一乡”--麻多乡。麻多乡海拔4460米,如今新建了很多建筑,显得有些现代化。在村口,找到了麻多乡小学的巴迪老师,说明来意后,他便领我去学校,并告诉我麻多乡距离黄河源小学还有四五十公里,步行需要一天,而从黄河源小学去黄河源头,来回又需要一天。

  晚上虽然很冷,但屋里炉火熊熊,我蜷缩在睡袋里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夜晚。早上9点起床,发现窗外白雪皑皑,雪花还在飘落,我只得决定在当地休整一天。在麻多乡周围转了一圈,飘雪渐渐停了,天空湛蓝,风轻云淡,雪山巍峨,附近山坡上有大片的风马旗在飘动,更远处是苍茫大地,无边无际,罕见人烟。

  第二天,回到6公里外的岔路口,再向西行。道路泥泞,布满水洼。我知道,后面的旅程会更加艰难。果然,从羊果拉泽一带开始,糟糕的路况噩梦般袭来,黏糊糊的泥巴粘在车轮、车闸和调速器上,难以除去,连推车行走都很吃力,我就像乌龟一样缓缓行进,时过中午才走完这段烂泥路。但好景不长,才挣脱烂泥路,前方又被无数条河溪阻断。我只得打起精神一路前行,先后趟过31条小河和20条小溪。不幸的是,在涉渡一条小河时,我没能一鼓作气冲到对岸,却卡在河中心,双脚支在冰冷的水里,冷得要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翻过几个山坡后,我终于看见了传说中的黄河源小学。一群学生在对岸或站或坐,高兴地看着我。学校前有一条河绕过,看地图应该就是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

  黄河源小学有一个大院落,几排平房,院子当中立着一面高高飘扬的国旗。校长让马昌辉老师去安排我的住处,马老师腾出自己的住室,生旺炉火,让我安歇,这份热情让我很是感动。

  我以前就听说过马昌辉老师,他从师范毕业后,志愿来黄河源小学教书3年。床头柜上放着他女友的照片,我说他很幸福,他只说了句:“她在甘肃,我在青海”--言语中,充满着两地思念的惆怅。

  4.黄河源小学→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黄河源小学

  在黄河源石碑前的草地上,渗出一股清澈的涓涓细流,约手掌宽,弯弯曲曲地流向山谷,渐渐汇成小溪,小溪再汇成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

  早上近9点才起床,带上随身小包,迫不及待朝黄河源头骑行。路况显然不太好,频繁遭遇凹坑、水洼,倒是从天空中洒下的阳光,让人温暖了许多。

  慢慢骑行了8公里,看见牧人在忙碌--因为天气变冷,他们要回到山下去过冬。再往前骑行,一条清澈的小河横在前方,这就是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沿路需要两次过河,第一次我骑车冲了过去,第二次由于河岸太陡,只好换上凉鞋趟水推车过河,结果脚趾头被冻得通红。

  骑行了一会儿,突然觉得越走越荒凉,不见人烟,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只好反复看着山谷的走向,朝山谷里继续骑行。转过一个高坡后,我就看见一列白色佛塔耸立在荒野上,附近还有几处经幡和玛尼堆,心里才总算踏实了。

  8座佛塔一字排开,颇有气势,这应该是黄河源头的标志物。登上左侧的山坡,发现前方山谷有什么东西,用长焦距镜头拍下,放大后辨出是一块石碑。我赶忙奔过去,发现自己终于到达了海拔4640米的黄河源头,心中欢喜不已。

  这块石碑就是当年胡耀邦于1986年题字的黄河源石碑,碑头雕刻着龙云花纹,正中题写“黄河源头”四个红色大字。这块石碑已在此矗立了20多年,饱经高原的烈日长风,却依旧厚重、古朴。碑前供着的巨大的牦牛头骨,粗粝沧桑,透出雄浑之力,与黄河源荒野的山势浑然一体。

  在石碑前的草地上,渗出一股清澈的涓涓细流,约手掌宽,弯弯曲曲地流向山谷,渐渐汇成小溪,小溪再汇成小河,这条小河就是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就始于我脚下的这股涓涓细流,而华夏文明就建立在由这条细流后来所吸收、壮大的流域之上,绵延至今。

  在我的家乡,黄河是浩荡混浊的巨龙,而在这片寂静无人的山野,黄河只是涓涓的细流。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站在这片土地上,触摸久远的历史之门,加深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理解。

  在山坡上徘徊到下午3点,天空开始风卷云动,由于担心下雨,我迅速回到黄河源小学。

  晚上和马老师推心置腹地聊天,他说他当初就来黄河源小学实习过,和另外两位同学约定毕业后支教。毕业填报志愿时,他瞒着女友将第一志愿填到了黄河源小学,直到年底回去才讲了实话,善良的女友原谅了他。两人结婚后,妻子也来这里待过一些日子,教孩子们学习英文,这学期本还想来,被他劝住了,因为高原气候恶劣,他担心妻子长期居住会身体不适。

  午夜时站在屋外,头顶着满天繁星,我想,这里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而每一位老师还在坚持工作,的确值得尊敬。

  5.黄河源小学→星宿海→格萨尔登基台→扎陵湖→鄂陵湖→扎陵湖乡→玛多县

  牛头碑真是绝妙的观景台,站在碑旁,可以远眺扎陵湖、鄂陵湖的旖旎风光:在湖泊的西北边,天空竟泛出一抹微红的霞光,美丽至极。

  离开黄河源小学,骑行不久便阴云低垂,所幸道路还较为平坦。路边荒野布满大大小小的水洼,有水鸟在飞翔,有鹰在天空盘旋,还有野驴和野羊在游荡。我兴奋起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星宿海”。据说从山上向下望,星罗棋布的湖泊、水洼宛若天上的星星一样密集,所以得名“星宿海”。

  骑行了18公里,到达格萨尔登基台,一排佛塔摆出古朴的造型,风马旗和玛尼石极多,在这些刻着经文和佛像的石板中,不知寄托了多少人的盼望。

  沿着广阔的扎陵湖边骑了20公里,离开盘桓多日的曲麻莱县地界,终于进入了玛多县境。在湖边的土屋度过一晚,早上被调皮的花狸猫吵醒。这一天要去玛多县两个大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的牛头碑。

  上午10点,我爬上一个小山口,坐在湖边的高坡上稍作休息。扎陵湖畔生长着大片红草,天蓝色的水面泛起纵横交错的波纹,一群群水鸟鸣声相合;不远处,岸边金黄的草地上,大路弯弯曲曲,依岸边而去。

  经过半天的骑行,又来到了鄂陵湖--这里比扎陵湖颜色更蓝。在藏语里,鄂陵湖意为“蓝色的湖”。湖畔,一群牦牛在悠闲地吃草,风吹起它们飘垂的长毛,显出它们强壮的身姿;湖面上空,云彩变幻不定,不时掠过几只飞鸟。翻过两个山坡,就看见了村子、寺庙和山顶上的牛头碑。

  路过一家小卖部,几只猛犬凶狠的冲我吼叫,扯得铁链子哗啦作响。老板从帐篷里走出来,告诉我不用怕。我买了饮料和食物走出帐篷,在给老板妻子照相时,她忽然指着我身后大叫,老板慌忙冲了过来,我扭头一看,一只大狗挣脱了锁链,向我猛扑过来了,我急忙躲闪,才逃过一劫。老板夫妇花了一番力气,才把那只猛犬控制住,重新拴起来。

  接近黄昏,我偶遇一位汉名叫做文再杰的年轻喇嘛,他热情地给我找到一个借宿处。放下行李,趁天色未晚,我骑车向村旁山冈上的牛头碑驶去。此时天色阴沉,乌云盖顶,盘山路绕向山顶,骑行不久就遇到陡坡,只得推车上山,傍晚7点到达了海拔4608米的牛头碑--一座四周围着汉白玉栏杆的石台,牛头碑立在其中,双角呈暗黑色,直指云霄,厚重雄浑。这里真是绝妙的观景台,站在牛头碑旁,可以远眺扎陵湖、鄂陵湖的旖旎风光:在湖泊的西北边,天空竟泛出一抹微红的霞光,美丽至极。

  徘徊到晚上8点多钟,天色渐黑,我决定下山,此时,道路已朦胧不清,盘旋而下的山路弯多、坡陡,因为刹车时用力不当,我一个筋斗从车上跌了出去,胸部狠狠地撞在沙土地上,车子也翻倒压在了身上,所幸我戴着两双手套,保护了双手,腿和膝盖撞得很痛,却并无大碍。我重新戴起头灯,小心谨慎地向山下骑行。

  回到村子,天已经黑透。当我准备回去睡觉,喇嘛文再杰拿着手电筒来送我,用不标准的汉语告诉我:“有狗,咬人。”他一直把我送到了住宿处,才放心地回去了。

  进入第13天,向玛多县城骑行。鄂陵湖畔风景虽好,却有几十公里凹凸不平的道路,十分颠簸,只能慢慢骑行。下午4点左右,才抵达扎陵湖乡,又骑行了2公里,进入一段平得像镜子的柏油路。我不禁感慨:柏油路真是骑行者的福音!下午5点钟,太阳斜照着草原,我没有了一路上的耐心,也没有顾及路边的风景,加速骑进了玛多县城,黑色的身影静静地划过路面,像指针指向终点一般,为这次探访黄河源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青藏公路109国道上的不冻泉,向东一直到214国道上的玛多县城,共计13天的单车穿越之旅,路程达733公里,每天骑行的路程不算太多,平均每天约60公里,或许只有这样边骑行边欣赏,才能深入体验黄河源头空旷的风光与浓郁的人文,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

  文/图/素食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