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养蛏人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养蛏人,连江
  • 发布时间:2014-10-30 15:18

  在福建连江临海的滩涂地区,常常可以看见排成龙蛇般队形的人群,他们大多头戴圆圆的斗笠帽,脚穿塑料皮靴,身材魁梧,脸上扬起着丰收的喜悦,似乎与蓝天和滩涂融为一体,他们就是养蛏人。

  福州市连江县濒临东海,滩涂海域辽阔,水产资源富饶。沿海居民以海为田,凿木为舟,近海捕捞,沿滩养殖,作业繁多,事业延绵。全县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和潮间带面积59.07万亩(其中滩涂面积17.56万亩),分布闽江口、敖江口35.94万亩,黄岐半岛两侧10.68万亩、罗源湾连江一侧12.45万亩。缢蛏、牡蛎等贝类养殖。连江缢蛏人工养殖,历史悠久,主要产区在晓澳和琯头,其中晓澳镇的百胜和道澳村尤为出名。宋《三山志》载,三山沿海养蛏海田1130顷。明《闽书·南产志》称:“连江和福宁州是产蛏极有名的地方。”养殖分新蛏、盘种和旧蛏3种。新蛏,冬春整埕播苗,夏季收成应市;盘种蛏系初春把新养蛏苗收起再移种低潮区海埕,夏季收成,个体较肥大。旧蛏,是新蛏生长慢,个体小,当年夏季不能收成上市,留在海埕继续养至翌年初夏收成,个体特大,口味特别好。后两种只有百胜、道澳一带能够养殖。其他埕地均只能种新蛏。

  在收成的季节,养蛏村民一同前往滩涂收成,在海水涨潮时一同回程,肩背相望,在滩涂上形成极其壮观的宏景,养蛏人的汗水与艰辛交错,唯有丰收的期许相伴。

  收获归途

  在连江宽阔的滩涂上,养殖蛏是当地村民谋生的重要手段

  滩涂的硬土踩上去,犹若陷入泥沼。拔脚出来,要费不少力气

  这幅画面是记录退潮后村民去海边劳动的场景

  文/图 中国摄影家协会 杨建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