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养虾高手热议对虾白便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养虾,对虾,水产
  • 发布时间:2014-10-30 15:49

  ——中国水产频道虾友会暨海壹种苗对虾养殖研讨会钦州举办

  讨论后,对对虾白便较一致认可的成因主要有:水质问题,主要是菌藻不平衡或蓝藻暴发;底质不良,主要是污染严重;极端天气或高温天气。

  10月份,在遭遇两场台风打击之后,广西对虾养殖已经进入尾声,不少人提前结束了今年的对虾养殖期。10月10日,中国水产频道携手海南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壹种苗”)举办的第三期中国水产频道虾友会暨海壹种苗对虾养殖(广西)研讨会在钦州金湾大酒店举办。通威股份虾生物产业片王昌翰总裁、海壹种苗总经理黄明、通威股份海水种苗研究所所长于明超、海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敏、台山高位池养殖实干家罗本茂、惠东捻平半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冯庭玉、养殖成功率高达90%的大虾养殖者陈堪丰、珠海海壹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王自孟等特邀嘉宾以及来自广西各地的近80名养虾能手参加本次会议。

  会上,王自孟、于明超、徐安敏、冯庭玉、中国水产频道蔡章洁等嘉宾分享对虾养殖市场情况、养殖模式、虾苗生产、对虾养殖等方面的精彩内容。黄明在致辞中说,2014年公司在广西区域共销售虾苗8.55亿尾(受台风影响仅到7月18日)。但是,遭受18级台风“威马逊”的影响,海壹翁田种虾场因为地处台风登陆中心,种虾车间遭受严重摧毁,种虾因此产生应激而淘汰,但也造成7、8、9月份的海壹种苗严重供不应求。

  “培养优质的种苗主要从种虾、营养、环境来做。”于明超表示,国外的专家在种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前需要9个月才能达到种虾的规格,现在只需要5个月。生长快只是一方面,以前我们还在经常讨论的白斑病、桃拉病现在都比较少了。遗传、生物安全、水环境、营养因素是种虾比较重要的因素。“为什么要处理水,一句话,是因为我们水变得不好了,所以现在育苗一定要进行水处理。主要是杀灭病原,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等;另一方面去除固体颗粒物、有机可溶物、角质等杂质。”

  徐安敏主要针对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放苗环节给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并就放苗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一些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前期主要做好好投料、进排水、调水等措施。前期的核心工作就是肥水,要实现水质的肥、稳,并且保证刷塘、挂塘的工作每天都要做一做。而到了中后期管理中,主要是调水工作,肥不缺,但缺“结构”,如氮、磷。也要适当的补一些肥,不是要为了要补肥,而是保证池塘各元素的“结构”;常规刷塘底工作也是每周做一次。到中后期要逐步添水排水,要将塘底充分利用起来。

  中国水产频道蔡章洁在报告中介绍了华南地区较为主流、成功率较高的混养模式,以养殖案例详细分析了对虾养殖混养少部分罗非鱼、白鱼、胡子鲶、罗氏沼虾等模式的成功;并介绍了华东地区成功率最高的如东小棚养虾模式。

  在下午的沙盘推演环节中,所有参会嘉宾共分为6组,讨论对虾白便以及长速慢的问题,徐安敏、罗本茂、冯庭玉、陈堪丰、罗丹作为评委,对小组讨论总结进行评分,按分数高低依次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对虾白便问题分析

  小组讨论主要探讨了白便问题的成因以及处理措施,在6个小组的汇报中,各小组成员较一致认可的成因主要有:水质问题,主要是菌藻不平衡或蓝藻暴发;底质不良,主要是污染严重;极端天气或高温天气。

  观点一:白便主要成因有5个方面,如:1、水质问题,水色变绿变浓、蓝藻繁衍过多容易造成白便;2、底质变差;3、加料过快过猛、导致饲料在塘底发酵、发霉;4、天气突变(例如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导致死虾,过后剩余的活虾极易发生白便;5、虾塘条件较差,例如过滤条件差。

  处理方法一是处理蓝藻,然后用乳酸菌泼水,再用腐殖酸钠+碳维素,连用2次,内服酵母粉+维生素C;二是减料,排底水,改底,主要是使用氧化剂+活菌进行底改。喂料使用一些发酵饲料,再拌一些保肝类药品。前期预防工作:前期保苗、中期护肝和防护底部,尤其注意溶氧;养殖过程坚持使用发酵料;注意合理投喂;使用乳酸菌拌料。

  观点二:主要是水质变化引起的,下雨过后尤其容易发生白便。主要的处理方式为约换水30cm、用氧化剂改底;调水方面主要使用“光合素+芽孢菌+有机肥”。

  观点三:冯庭玉认为排水对白便控制有利,如果有条件,水源充足,把水位排低,水位排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是底质差、水肥、蓝藻太多就利用晚上来排,不要白天排。排低水,如果怕缺氧就要增加池底活力,天亮之后就解解毒,然后开始加水。例如排了1m水,要分3次加,每次加5个小时。

  观点四:罗本茂认为,白便处理的方法得不得当,最好的衡量办法是处理完白便之后能否恢复上料,使得对虾恢复正常生长。“现在也有人用抗生素处理白便,但是处理完之后,不能上料,这跟癌症化疗之后也不可能恢复健康一样。”罗本茂说,处理完白便,对虾肠道里的有害菌一定要杀死,接着要补充微量元素以及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菌种。

  罗本茂养虾14年来,基本每年都会碰到白便,他认同水质是白便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预防,把水调好不让白便发生,一旦发生一定要快速处理。“要快,2-3条发病要马上处理,1.2-1.3m的水排到80cm(方便消毒剂到底部),用二溴海因消毒,用碘消毒。含量5%的碘,成本不低于38元,所以要鉴别有效用的碘制剂。消毒之后,用酵母拌料。”罗本茂建议道。

  广西对虾养殖呈“虎头蛇尾”

  据珠海海壹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王自孟报告,广西总体对虾养殖面积3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其中北海市养殖面积最大,北海市对虾养殖面积17.5万亩,其中合浦县12.5万亩;钦州市养殖面积6万亩;防城港市(含东兴市)6.5万亩。

  总体来说广西地区2014年养殖环境恶劣,虾整体产量不高,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广西养殖户当年约20%赚钱,50%保本,30%亏本,因塘租差异大,利润分化也较大。主要碰到的养殖难题有:空肠、空胃偷死,白便,虾跳水,瘦肉虾,水难肥,泥浆水,蓝藻等。

  北海市市区以精养为主,放苗集中在清明后,病害还是以偷死和白便为主,投苗20-30天左右出现偷死现象还是比较多。第一造放苗迫收的养殖户亏本的居多,第一造盈:平:亏比例大概3:4:3。下半年受台风及种苗供应等影响,整个养殖情况更加恶劣亏本的养户更多。合浦地区白龙、闸口等地东线则相对较好,但平均来说盈:平:亏大概2:4:4。现在养殖户投苗密度会逐步降低,并以混养罗非为主。

  钦防地区以土塘低盐度养殖为主,放苗基本集中在5月初;第一造抓虾的客户赚钱的不少,但是赚得不多,因为塘租和产量的影响了利润,盈:平:亏大概4:4:2;病害以“跳跳死”及白便为主。受台风影响及水淡等因素制约,下半年养殖比上半年差,可以说7月底之前就养殖基本结束。一般南美白对虾混养革胡子鲶+鲢鱼+鳙鱼。

  文/图 本刊撰稿人 蔡章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