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DirectX12先行者 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 国际版显卡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迪兰,酷能,先行者
  • 发布时间:2014-11-10 14:21

  迪兰R9 285 酷能 2G DC 产品资料

  GPU AMD R9 285

  核心频率 945 MHz

  显存频率 5500 MHz

  显存规格 2GB/256bit/GDDR5

  接口 DP + HDMI+DVI×2I×2

  参考价格 1799元

  GCN1.2架构Tonga核心初探

  竞争对手NVIDIA推出两款强调能耗比的9系列显卡新品,并引发不小的关注。在此背景下,AMD于近期推出了核心代号为Tonga Pro的R9 285显卡。Tonga Pro核心采用了第三代GCN架构,即GCN 1.2,可视为Tahiti核心的升级版,除了率先支持DirectX12外,还支持TrueAudio、XDMA无桥交火、4K硬解等技术。据悉,GCN 1.2架构的主要改进主要还有如下几点:前端引擎改进—曲面细分性能大提升,大幅改进了ACE前端引擎,在GCN 1.1架构中每周期2个(GCN 1.0是1个)原语指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了每周期4个指令,曲面细分性能会有明显的提升;指令集改进—新增了16位浮点及整数指令,主要用于低功耗GPU运算及媒体处理,增加了数据并行处理器指令,改进了计算任务调度以助GPU运算性能提升;色彩压缩技术提升带宽效率—相对于R9 280系列,R9 285的显存位宽和显卡带宽都有明显下降(前者是384bit、240GB/s,后者是256bit、176GB/s),为了不影响性能,AMD改进了带宽效率(官方表示提升了40%的带宽效率),试图通过色彩压缩使得单位带宽下的性能不降反升。

  从规格上看,R9 285具有和R9 280完全一样的1792个流处理器、112个纹理单元,但具有64个ROP单元(数量是R9280的2倍),同时晶体管数量从R9 280系列的43亿暴涨到54亿,显存方面却从384bit/3GB GDDR5精简为256bit/2GB GDDR5。这一加一减之间便对原有的GCN架构进行了精简与优化,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望提高能耗比—是的,能耗比,这个竞争对手最近正在不断发力的卖点。

  近观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 国际版

  说完关于核心架构的相关内容,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本次到达MC评测室的迪兰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这款显卡。“酷能”是迪兰的非公版显卡产品线,通常在散热以及频率上比公版有着更好的表现,黑色加红色的外观与迪兰众多经典产品一脉相承。迪兰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的核心频率比公版的918MHz高一些,达到了945MHz,5500MHz的显存频率倒是和公版一致,理论上整体性能会比公版好。从1799元这一定价区间来看,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的同价位竞争对手应为为NVIDIA GTX760、部分GT X770以及自家的R9 280系列(R9 280X典型售价也是1799元)。供电方面,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与公版一致,为双6pin供电,能够为显卡提供额外的150W电力,在保证显卡稳定运行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超频空间。接口部分,采用了目前比较主流的“双DVI+HDMI+DP”的组合,支持AMD宽域技术,支持三屏输出。开放式“刀锋”设计散热器十分易拆卸,只需拧下背部四颗螺丝就可以将散热器与PCB分离。黑色的PCB布局十分整洁有序,元件的用料扎实,在部分关键的供电元件如MOSFET中增加了独立的传热条,方便散热。从PCB上可以看出,迪兰R9 285 酷能 2GDC国际版采用了5+1相供电设计,对于这块默认频率不算太高的显卡来说这样的供电配置已经够用。散热方面,背面纯铜散热底座连接三个纯铜热导管显得比较厚道,有助于Tango核心保持清凉。R9 285的Tonga Pro核心的布置方式与Tahiti十分相似,芯片面积上也比较接近,只是芯片附近的贴片电子元件有所变化,同时保护用的金属边框有一定的变化。核心的四周一共有8颗来自尔必达的GDDR5芯片组成256bit/2GB的显存规格。值得注意的是,新架构的改进也使得迪兰 R9 285酷能 2G DC国际版的“身材”比R9 280系列、NVIDIA GTX 760等竞争对手明显短小一截,能更好地适应各种机箱,“短小”的它能否“精悍”?这一点令人颇为期待。

  显卡整体测试

  首先照例是性能测试环节,我们使用了英特尔 i7-4770K处理器、B85主板、DDR3 1600 8GB双通道内存、240GB SSD组建了测试平台,在Windows 7 64bit下安装10月份发布的14.9.1 Beta版AMD Catalyst催化剂驱动对迪兰 R9 285酷能 2G DC国际版进行了性能测试。同时,我们也找来了公版R9 290、非公版R9 280X(1100MHz/6400MHz/3GBGDDR5)以及公版NVIDIA GTX760显卡进行参考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这块迪兰R9 285显卡还真是称得上“短小精悍”,在3DMark测试和实际游戏体验中不出所料地力压参测的GTX 760。无奈它在测试中在性能方面还是被高频版“前辈”R9 280X给压制了,毕竟显存位宽和频率规格的差异摆在那里。我们认为,R9 285想要有进一步的性能提升想必要靠日后的新款AMD Catalyst催化剂驱动优化来帮忙了—依靠驱动的不断完善、优化来提高性能和其他方面表现,这也是大多数新型号显卡的必经之路。

  接下来是温度及功耗测试环节,测试方法为在室温25℃的环境下运行Furmark软件10分钟让显卡达到满载状态,以此收集显卡的运行温度(GPU核心),同时借助插座上的功耗仪了解显卡运行期间的平台功耗。在显卡风扇自动调节模式下,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的待机温度和满载温度分别为35℃和70℃,而参测的公版GTX 760的待机和满载温度分别是36℃、83℃,差距明显。在同样的Furmark测试中,参测的公版R9 290 显卡的满载温度为94℃、高频版R9 280X的满载温度则为86℃。从以上温度测试不难发现,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是一块堪称“冷酷”的显卡,无论是对于性能在它之下的公版GTX760,还是在它之上的高频280X,它的温度表现都可圈可点。功耗方面,本次安装了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显卡的测试平台待机状态下功耗为47.8W,而利用Furmark软件将显卡负载拉到最大后,功耗仪上显示的平台功耗为256.8W,较为符合它190W的TDP 。最后,我们尝试利用AMD Catalyst里自带的频率调节选项对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进行了超频,最后显卡稳定运行在992/6080MHz的频率下并通过3DMark测试,此时3DMark Fire Strike总分和显卡分数分别为7249、8304,相对于其初始状态下的(总分和显卡分数分别为6896、7857)性能有约5%的提升。至于超频后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我们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究,但我们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这块显卡在超频后功耗并无较大的提升,依然维持在整机待机约48W和满载约260W的水平(Furmark烤机)。看来Tonga Pro核心的显卡功耗控制能力不容小觑。

  总结:适合尝鲜者

  综合来看,迪兰 R9 285 酷能 2G DC国际版是一块面向中端用户的显卡,同时有着适中的“身材”和不错的性能表现。它不仅是DirectX12的先行者,还是AMD新架构的先驱,其不错的能耗比令人对Tonga核心接下来将推出的产品十分期待。同时,这块R9 285虽在性能上对GTX 760保持了明显优势,但1799元的价格(截至本文截稿时)确实偏高,与R9 280系列相比竞争力暂时还比较弱。不过,如果你想尽快尝鲜DirectX12及GCN 1.2架构,不妨现在就将这块R9 285带回家,但如果你想要它更有性价比,恐怕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

  文 刘忆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