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接触移动电源“内心”世界 解密18650电芯的诞生过程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零距离,内心,锂离子
  • 发布时间:2014-11-10 16:54

  在笔记本电脑时代,18650电芯还只是数码产品的幕后英雄。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等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电源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装备,18650电芯也因此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被大众所熟知。那么,看似简单的18650电芯是如何诞生的?它有什么秘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的诞生过程。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数码领域使用最多的电池,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适用于非常注重体积、重量的数码产品。相对于以往的干电池,锂离子电池可以循环利用,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可以吸收、释放锂离子。由于负极中锂离子的化学势能高于正极,锂离子放电时,正负极的这部分势能差就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充电过程则是上述过程的逆转。由于这种锂离子在正负极中的来回迁移,锂离子电池又被称为摇椅电池。

  锂离子电池常采用圆柱封装方式,常见形态为直径18mm,长度65mm的圆柱型电芯。在移动电源、电动车、笔记本电脑、强光手电筒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这类封装的好处是规格统一,方便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具有机械强度高、耐冲击性强、良品率高等特点;此外还有方形软包封装,常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类封装最直接的好处是轻薄,体积小,方便携带。

  那么,被人们广泛使用的18650电芯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近日,笔者有幸进入东莞一家电芯厂拜访学习,接下来我将从涂布、组装、测试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18650电芯的诞生过程。

  生产过程一:涂布

  铝箔(银色)用来涂布18650电芯的正极材料,这里采用镍钴锰NCM三元金属;铜箔(黄色)则是用来涂布负极活性材料石墨;其中白色的为隔膜。电芯的容量,是根据这些配方的调配比例得来。

  一整卷涂布使用的正负极材料宽约126mm,需要裁剪成宽度约18mm的7小卷,每卷都会均匀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代表一颗电芯所需的用料。自动化的机器将每段打上镍带和绝缘耐高温的麦拉片,再进行偏重、A1、A 2、A3、偏轻5个级别的称重。这个跟CPU晶圆挑选一样,同一批切割工艺,也会出现不同体质,根据不同体质再分出对应容量,配对出货。

  生产过程二:组装

  分类好正极和负极,送到组装车间完成全自动卷包。然后加入电解液作为媒介,电解液必须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内注入,防止电极氧化。完成之后的电芯将进入下一个组装步骤—装入钢壳。

  钢壳是一体冲压成型,厚度不足1mm,因此对钢材质量要求很高。工人利用手中的铜钉,先从预留的小洞插入底部,然后通过点焊机焊接。最后给每一只电芯按容量分类来穿上“新衣服”,不同容量的电芯对应了不同颜色的PVC封套,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绿、蓝、粉等色。

  生产过程三:首次充电和测试

  注入电解液的电芯正负极表面状态并不稳定,必须通过首次充电才能够正常使用,这种首次充电称为化成。首次充电时需要充入额外的电量,在电极表面形成保护膜,其性质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化成工艺十分重要。电芯是化学品,为了保障使用安全和寿命,在出厂前需要确保三个一致性:容量一致、内阻一致、电压一致。

  测试一:容量

  新诞生的电芯先做5 个循环老化测试,剔除不能工作或容量有偏差的电芯。合格的电芯依据国家标准G B/ T18287- 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按照0.2C进行放电测试:以合适的电流(最好小于0.5 C即1.3A)充电至4.2V,静置一段时间(15mi n以上)使电池温度接近室温且电池内极化基本消散。电压在4.18V~4.22V之间的电池采用0.2C放电至2.75V终止,达到所标注的容量,才算合格。C是倍率单位,以2600m A h电芯为例,0.2C则为520m A放电。试验次数5次,有1次容量达标试验结束。

  测试二:内阻

  现在电芯厂都通过内阻自动筛选机器筛选。18650电芯的三元材料,内阻在70mΩ以内,都算合格品;低于30mΩ的算是极品了。如果是磷酸铁锂或者钛酸锂,内阻能做到20mΩ以内。

  测试三:电压

  同一装箱里面的电芯电压出厂标准为3.7V±0.05,每一箱的电芯都做过三个一致性配对,不推荐跨箱使用,这也是国际通用方法。

  除了一致性测试,每一个批次的电芯还需要抽查完成撞击、震动、穿刺等数十项破坏性测试,杜绝隐患,确保每一个批次的产品都能达到最佳品质。

  在此次拜访学习即将结束时,笔者剖析了一支全新的18 6 5 0电芯,一探其内部安全结构。电芯的内部硬件设计有两重保护,分别是CID泄压安全阀和PTC热敏电阻。其中安全阀是每一颗电芯的标配,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爆屏障,没有之一。

  既然18650电芯本身是如此安全,为何移动电源起火事故依然不算罕见呢?其原因就在移动电源本身。移动电源的外壳常采用塑料材质,而塑料本身是易燃物,遇到高温可能自燃。合格移动电源的USB输出有短路保护,但若其内部的镍片或连接导线短路,输出短路保护也无能为力。而电芯本身的PTC只是在电池本身过热之前能够切断电池的电流,由于电池的热容量很可观,升温较慢,或许在导线、镍片都烧红的情况下,电池还没有热到切断输出。这样烧红的镍片和塑料外壳接触,发生火灾也就在所难免了。合格的移动电源会对电芯到电路板的导体多重绝缘,且所用的绝缘体是耐高温300度的高温聚酰亚胺胶带和阻燃的青稞纸。加上适当的固定设计,防止机械冲击下导体移动或变形,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短路不会发生。特别是电芯的负极裸露在外,同时正极镍片也经过这里,需要特别增加绝缘保护,防止短路。

  至此,一只18650电芯的诞生过程介绍完毕。随着等待装箱的货车,它们将被运往全国各地开启一段新的奇幻旅程,化作移动电源等数码外设来到你的手中。

  Tips:安全阀的工作原理

  当电芯内部由于过充电、短路等原因产生大量气体,气压升高到1.0~1.2Mpa时,安全阀上的碗型铝片会向上弹起,与下面的铝片脱离接触,使电路立即断开,若是压力继续上升,安全阀将破裂,使内部压力释放出来,避免爆炸。而方形软包封装的电芯,内部气压升高时,最常见的是“怀孕”鼓包现象。其次PTC热敏电阻,当电池输入输出电流过高时,PTC会发热升温,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PTC电阻会突然增大,切断外界电流输入电芯或阻止电芯内部电流输出,让电芯停止工作。除了以上两者外,电池还有不为人知的第三道防线—隔膜。当电池升温到160℃以上时,隔膜中的微孔会闭合,使正负极被物理隔离,电池自然不会再输出电流。

  文/图 cooldiy_cn、小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