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也要写春秋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09:26
当皇帝,是我儿时的梦想(别笑!你们难道没想过?)。随着年岁增长,这个梦想无可挽回地破灭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我主动放弃了这个皇帝梦。看了几部清宫剧,让我意识到皇帝活得并不轻松。从史书中获知,史官的存在更是让皇帝活在监视之下。
汉武帝时,宫内就搞什么《禁中起居注》,记录皇帝的言行。魏晋及南北朝,由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当时的“起居令史”、“监起居注”等就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直到中国最后一任皇帝退位,这档子事才算完结。
整天被人跟着记这个写那个,的确不自在。但是,也许人家就喜欢这个呢?名垂青史要比被历史遗忘更好些吧。被记录,也是荣耀与高贵的体现。没有很大的权力的话,你想让人跟着、记着,还没人愿意呢!
在这个世上留下痕迹,让自己为世人所知、让自己为后世所知--这也许是凡人获得某种“永生”的唯一方式。由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那些整天刷微博、玩社交网络的人们。自拍党、话唠族、吐槽派、灌水帮、炫耀团……他们虽深宅而不沉寂,他们不遗余力地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生活印记,让亲朋好友乃至全世界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看到自己,让服务器的硬盘记录下自己……这何尝不是在享受皇帝的无上权利?自己做自己的史官,自己修撰自己的“起居注”。如果大家有皇帝梦的话,这个梦大概已经实现了。
以前,为了把自己的生活留存于文字当中,很多人写日记。但只是藏于个人抽屉。互联网不期而至,博客、播客、微博、校友录……一时间激发起用户的各种日记行为,在圈子里分享或满世界地传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应有尽有。既然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而消解了权力机构的“中心”,那么每个记录的人、发信息的人,都成为“中心”点,也就是某种皇帝了。
自己输入文字、拍摄图片视频,好歹要花费时间精力。机器帮你记录、发布,岂不快哉?移动互联网做到了这一点。即使你手机不用、不开,只要机在手中,你的行踪就能被记录下来。你去了哪里、在何处逗留多长时间、与何人(只要此人也带着手机)的远近亲疏,都记录在数据库里。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你的职业、家庭住址、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作息习惯、购物场所、通勤线路……(比如,两个手机工作时段在一起,深夜不在一起,就可能是同事关系;如果深夜每天同处一地,则可能是亲属关系。)更不要说,手机通讯、上网会留下更为清晰的生活记录。
可穿戴式设备,进一步体现出互联网作为“史官”的潜能。戴上谷歌眼镜,这个小器具甚至能记录你每天关注了什么,从而可以推知你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戴上智能手表或运动耳机,你的体温、心率、血糖等生理信息也会被监测、记录、存储,也可分享到公共平台。如果是植入式设备,那么这方面的功能会更加强大。
如今,车联网出现了。它算什么东西?
通行的说法,认为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不仅如此,车载的各种人体感应装置、通讯设施、视频记录仪、监视器、测距雷达等等,都会参与到信息采集处理中。可以说,人钻进车内,就是在使用一件可穿戴设备;或者说,人被植入信息化的汽车之内。人与车本来就已经非常紧密的关系,在接入车联网之后,使得汽车监测、记录我们生活的能力大大增强。
我们现在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多地与汽车合二为一。围绕车的活动越来越多,利用车进行的活动越来越多。车联网的出现,也许会让车成为一个书写春秋的史官,不间断地记录我们生活中与车有关的方方面面,或者车能感知得到的一切一切。
可以想见的是,后世史学家要了解今天的汽车社会,由汽车执笔的各式“起居注”就会成为重要的史料。
文/杨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