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利培酮,精神分裂,治疗效果
  • 发布时间:2014-11-24 16:02

  摘要:目的:研究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439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规范予以利培酮治疗,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副作用。结果:利培酮治疗8周,439例患者BPRS评分为(25.17±2.86)分,相比利培酮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TESS评分为(1.18±0.14)分,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失眠、恶心呕吐、泌乳、体重上升。结论:利培酮规范治疗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仍然较多,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控制药量,强化用药期间护理,加强毒副作用的防治。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

  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已有20年的历史,始终以其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小的毒副作用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此种药物对兴奋症状的控制效果不强、副作用常见[1]。本次研究分析了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439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288例,女性151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4±11.2)岁;病程0.6~11.8年,平均病程(3.5±0.7)年。利培酮治疗前均接受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BPRS评分为(51.25±2.96)分、TESS评分为(2.34±0.44)分。

  1.2方法

  刚开始治疗是,利培酮每日用量为0.5~1.0mg,7d内每日用药量增至3mg,第2周的每日药量增至5mg左右,若患者有明显兴奋现象,则联合10~20mg地西泮静脉注射予以控制。治疗期间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予以苯海索纠正,失眠患者每晚使用1~2mg艾司唑仑治疗。连续治疗8周[2]。

  1.3评价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副作用。

  1.4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利培酮治疗8周,439例患者BPRS评分为(25.17±2.86)分,相比利培酮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2.2副作用

  患者TESS评分为(1.18±0.14)分,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失眠、恶心呕吐、泌乳、体重上升。

  3讨论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未能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但通常对患者兴奋症状有初步控制。患者初入院时,有全面监控患者精神症状变化,尤其注重病房安全,耐心、温和地与患者交流,给患者创造温馨、和谐、安全的治疗环境,随时做好兴奋症状应对准备,有严重兴奋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泮静脉推注控制[3]。此段时间,患者入睡有一定障碍,也有患者嗜睡,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护士要耐心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稳定情绪,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以免引起患者兴奋,必要时使用艾司唑仑,帮助患者入睡。

  利培酮治疗4周前后,患者兴奋情况可得到基本控制,但较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一般症状轻微,但会引发患者焦虑情绪,此时应及时予以苯海索纠正,也可口服安坦稳定不良反应。护士根据患者情绪状态与病情实际安排饮食,均衡营养。这个阶段的患者大多逐步恢复认知和正常思维,很多患者会认识到患精神分裂症而沮丧、抑郁、焦躁,要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便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通过前4周的成功治疗让患者相信病情将进一步好转,直至痊愈,鼓励患者稳定情绪、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4]。

  本次研究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严格控制用药量可降低副作用发生率,配合规范护理服务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峰,王涌,姚贵忠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苯海索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199-203.

  [2]朱建凯,宋松山.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2012,27(12):1082-1083.

  [3]郭艳蕊,张晨光,郭世龙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2):279-280.

  [4]秦国兴,甘建光,田国强等.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08-309,320.

  作者简介:

  许素娥,女,1968.11,汉,大专,精神病专业,研究精神病学方面疾病,汝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许素娥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