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对198例患儿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加强基础护理及卫生宣教、对症治疗,提高患儿的免疫力等措施,尽快控制病情,促进康复。
关键词:手足口病;疱疹;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9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98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2例,并发心肌炎108例,年龄多为1~3岁,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7~10天。
2护理
2.1心理护理:新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传染病。通过与患儿及家属的密切接触,使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2发热的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可通过多饮水、温水擦浴等措施,可使体温下降。对于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精神状态,注意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应加强营养及液体补充。
2.3口腔护理:我科收治的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溃疡所致疼痛明显,造成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流口水,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或利巴韦林喷剂局部喷洒,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3~5天后逐渐愈合。
2.4皮肤护理:患儿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休息与饮食护理
患儿应注意休息,严禁外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进食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止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洗手,餐具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住院期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6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严密观察,及早发现,若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等多为脑炎的早期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2.7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二周并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是控制本病扩散的关键。我们在治疗手足口病的过程中,配合临床用药的同时,严格执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加强本病的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全国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刘麦玲 叱晓春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