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生心绞痛
  • 发布时间:2014-11-25 08:06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对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的分析与总结,以便能更好的减少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均获得痊愈出院,说明只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时近冬季,又到了心肌梗塞的多发季节;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也是临床医生和护士最费心、最担忧的疾病:病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医疗纠纷也往往由此而起。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想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必须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心梗各期的心电图特点。

  心肌梗死男性多于女性,和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等都有极大的直接关系,男、女之比为(2-5):1,40岁以上患者的占绝大多数;有极少一部分3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因过度疲劳或精神压力过大、酗酒、熬夜而导致的急性心梗。

  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性别与年龄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19岁,平均52岁。其中20岁以下7例,占发患者数的14%。

  1.2发病季节对比春季发病20例(40%),冬季发病30例(60%)。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的比例

  2.1梗死先兆有先兆病例者25例(50%),其中表现为新近发生心绞痛者多见,表现急性左心衰竭者6例。

  2.2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心前区疼痛者30例,占60%;症状不典型者20例,占40%。

  2.3酶学变化检测CK2MB者34例,其中20例升高,占57%。

  2.4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型R波消失形成QRST单向曲线47例,占95%。

  2.5并发症有其他并发症者47例(94%)。合并心律失常者29例(58%),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6例(12%)。

  2.6死亡病例分析本组50例,死亡6例,病死率12%。其中死于心脏骤停者3例,占6%;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占4%;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占10%。

  3护理措施:

  3.1心里护理:急性心梗的患者常因剧烈的胸痛、医院病房的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的身影和家人的焦急、悲痛的表情产生无比恐惧的心理,而病人情绪的稳定对临床用药治疗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这一项列为首要。我们作为一名有素质的护理人员要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以和善的态度指导患者身体、心理放松,分散注意力;以娴熟的操作技术给患者安全感;并嘱咐家属保持情绪稳定,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对症护理:

  3.2(1)解除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疼,给予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脂,并及时和患者沟通,询问疼痛及有无其他伴随的症状和感觉。

  3.2(2)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舒适,最好给患者安排单间病房,急性期严禁探视,避免精神紧张和刺激.患者的生活要有专人负责,这样休息可减少全身肌肉活动,降低氧的消耗,减少静脉血的回流,减慢心率,从而使心脏负担减轻,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

  3.2(3)吸氧:采用鼻导管吸氧(4-6L/min)或者面罩吸氧(6-8L/min),一般吸氧3-5天。

  3.2(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持续心电监护,时刻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禀告医生及时处理。

  3.2(5)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注意控制患者液体的滴速及液体量,防止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按时测量血压的,观察血压的变化,随时做好急救的准备。

  3.3用药护理:

  治疗急性心梗的溶栓药物都有一些不良反应,使用前要仔细询问病人有无出血史,要化验血液常规及血小板、出凝血时间,了解病人潜在的情况,排除危险因素;用药前常规描记十六导常规心电图,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物品;用药时要守护在病人身边,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如有出血倾向立即停药。

  3.3一般护理

  3.3(1)关于活动的时间的指导: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约12个小时,病情稳定者目前主张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及早康复。患者若无并发症者鼓励患者24小时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一般要4-5天,无不适可逐步增加活动直到三次步行100-150米。以不出现胸闷、气促为原则。

  3.3(2)关于病情观察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至少三日.加强巡回,及时记录心脏监护数据,密切注意脉搏、呼吸、睡眠情况,这样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抢救。

  3.3(3)关于饮食的护理:积极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及时给患者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用轻泻剂软化大便,有排尿困难,可用留置导尿管;训练床上排便,协助患者排便丙适当帮患者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在冬季变换时注意增减衣服、盖被,减少活动量,预防感冒。

  3.3(4)关于康复锻炼的护理:康复锻炼应注意,不要在饮咖啡、浓茶后进行康复活动,不要在过冷或过热的水中洗澡以免发生意外。寒冷或高温季节应降低活动量。如果患者有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眩晕或出汗等症状要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含服硝酸甘油。

  3.3(5)指导家庭自救嘱患者家属掌握自救知识。教会家属如何判断心跳、呼吸停止,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家属除拔打120急救电话外,能立即行心前区叩击1~2次,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须维持到救援人员的到来。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一般在冬、春两季得发病率较高,患者往往在饱餐特别是高脂肪饮食后,多数在凌晨6点到12点之间或者在用力大便的时候发生,常于清晨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样、窒息样或烧灼样疼痛,且伴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有濒死之感;约1/3的病人,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重症者可发生呃逆;疼痛期中,会导致血压下降,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病人表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20%-48%,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死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近20年来,由于我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护和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左右降低至10%以下。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杰主编《内科护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79-204

  [2]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9.

  [3]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4]毕娜.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5):211-214.

  孙春霞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