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18.91万吨,其中草鱼产量19.93万吨。201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26.06万吨,其中草鱼产量21.02万吨。近两年草鱼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均为16.7%,是四川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草鱼目前主要有专养、混养两种模式,以池塘混养较多,还有网箱、池塘、稻田、水库养殖等方式。一是网箱单养。前几年规模较大,近两年,水库严控网箱,养殖量逐渐减少。网箱养殖单产水平在100-150kg/㎡。二是池塘主养。亩放100g以上的草鱼种300-500尾,套养鲢、鳙鱼(产量占总产的30%左右)、鲫鱼、鲤鱼(产量占总产的20%-30%)。部分养殖户还套养少量的丁桂鱼、黄颡鱼。三是稻田、水库等将草鱼作为配养品种,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放养。
四川省发展草鱼养殖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抓苗种生产与供应,充分满足生产需要。全省每年自繁水花近10亿尾,从广东等地引进水花21亿尾左右,年培育大规格苗种约6.5亿尾,向西北输送2.5亿尾左右。苗种培育水平不断提高,亩产超过500kg。
二是全面推广颗粒配合饲料。从满足鱼类营养、保障稳定充足供应、方便投喂等多角度促进饲养水平提高。目前,全省草鱼养殖中近80%的采用配合颗粒饲料养殖。
三是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广泛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机械装备,推广80:20等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主养草鱼的精养池塘亩产750-1000kg(其中草鱼500-600kg),农村山塘主养草鱼的总亩产300-500kg(其中草鱼200-300kg)。
四是创新捕捞技术。使用罾网捕鱼技术,捕鱼前1个月,在投饵区安装100-300平方米的网箱,停喂1天饲料,空转自动投饵机,起网捕鱼,捕鱼量占养殖量的70%以上,可在不放水,减少人工费的情况下完成捕捞。
五是降低病害损失。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技术,努力降低草鱼“三病”等疾病危害损失,不断提高草鱼产量。
四川草鱼养殖存在的问题是:
①水产品加工薄弱,绝大部分都以鲜鱼销往省内外,市场波动对养殖生产影响较大。
②饲料、人工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生产利润低,稍有意外就会亏本。
③简便、有效、低成本的免疫技术缺乏,病害风险仍然存在。
文/四川省水产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