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的成绩
1、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一是良繁体系健全。全省已经建立了1个国家级原种场,12个省级良种场和40余个良种扩繁场;二是种苗培育基地规范。建立了1个草鱼苗种生物安全隔离区作为无疫区苗种定点供应场和3个规模以上的苗种培育基地和若干草鱼培育基地;三是草鱼加工出具规模,企业开发的醉鱼、酒糟鱼等产品受市场欢迎;四是草鱼供港销售渠道已经开通。我省有一个企业获得供港水产品资格,并在龙南县建立了供港淡水鱼中转中心(全国仅2家企业获得该资质);五是“鄱阳湖”品牌逐渐叫响。草鱼主打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口号,品牌效应逐渐扩大;六是运销组织和销售渠道畅通。我省有三分之一的水产品外销,其中草鱼外销就占25%以上,拥有各种合作社社员近4000人从事该工作。
2、通过立法,主管部门建立了草鱼无出血病疫区试点。江西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7月1日发布的《江西省渔业条例》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建设区和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区的建设”。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江西省无草鱼出血病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内草鱼发病风险降低29.31%,疾病发生率由15%-25%下降到5%-10%;全面实施屏障措施的示范点未发生草鱼出血病,5种水产常用药物耐药率降低,草鱼药残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平均每亩增收600-800元、效益提高20%-22%。确定一个苗种生物安全隔离区作为无疫区苗种定点供应场。采用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的办法规范苗种管理,近5年来草鱼鱼种免疫率达100%。
3、推广了“三小时质量安全圈区域化养殖模式”,大大提升产品质量。三小时车程范围内,涵盖良种场、培育基地和养殖基地,所有投入品全部在圈内运行。推广“一包药、打两针、遵三个规程”,即:一是繁殖期间使用孔雀石绿替代药物“美婷”制剂防治水霉病;二是草鱼夏花在7-8月实行100%注射免疫疫苗,鱼种出售前再次注射免疫疫苗,确保免疫保护率90%以上;三是执行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主要养殖模式
1、池塘主养草鱼模式。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亩放养规格为6-15尾/斤的草鱼种800-1500尾,套养花白鲢鱼种100-150尾,至10月后,适时收获规格为3斤以上的草鱼上市,亩产800-1000公斤。养殖户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2、水库种草主养草鱼模式。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亩放养规格为6-15尾/斤的草鱼种800-1200尾,套养花白鲢鱼种150-200尾,至10月底后,适时收获规格为3斤以上的草鱼上市,亩产600-800公斤左右。每10亩水面配套1-2亩的稻田种植青饲料草,搭配配合饲料喂养的方式。
3、网箱主养草鱼模式。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为5-10尾/斤的草鱼种80尾,至10月后收获规格为5斤左右的草鱼上市,每平方米收获150公斤左右。全部配合饲料喂养的方式。
4、池塘养脆养殖模式。
接力式养殖模式,每年9月后,从池塘或者水库养殖基地,收购规格为2.5斤左右的草鱼,集中到池塘养殖,到5斤以上全部出售到广东和香港,每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养殖户全部喂养豆子。
文/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戴银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