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总统府,感受中国百年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5-23 16:03
  家住大行宫汉府街的东箭道,离总统府咫尺之遥,每日推窗便可见郁郁葱葱的绿色中掩映着一片神秘的西式建筑,自幼知道汉府街地名来自于当年明成祖朱棣之子朱高煦汉王府,而大行宫更是当年清乾隆下江南时行宫所在,所以总是对这昔日的权利中枢所在地充满了好奇之心,总想进去一探究竟。

  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长江路”是为了纪念1949年渡江战役而命名的,而之前它的名字却因位于国民政府前而被叫做“国府路”,同时为了纪念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亦称做“林森路”,在汪伪时期它却被冠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维新路”。仅从路名的变迁,您从一个侧面便看出总统府历史变迁。

  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的总统府,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4月,临时政府结束,在这里成立了以黄兴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 ;1913年“二次革命”中 ,又成为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何海鸣先后任司令。

  1913年至1927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副总统府、宣抚使署、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机构。军政主官有程德全、张勋、李纯、齐燮元、卢永祥、冯国璋、孙传芳、杨宇霆、张宗昌等人。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于9月移驻这里办公。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辟国民政府东院(东花园)为行政院办公处 ,国府西院(西花园)为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和主计处。至1937年11月,谭延闿、蒋介石、林森先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宋子文、蒋介石、陈铭枢(代理)、孙科、汪精卫先后任行政院长;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蒋介石、程潜先后任总参谋长;陈其采为主计长。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先后成为日军第16师团部和伪维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伪政府的立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国府东院成为伪交通部、铁道部等机构;国府西院成为伪军事参议院。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这里仍为国民政府所在地。东花园成为国民政府社会部、地政部、水利部和侨务委员会;西花园则成为国民政府主计处、军令部,总统府军务局、首都卫戍总司令部。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在“行宪国大”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千钧铁门开启尘封历史,百年遗存见证世事沧桑,随着总统府沉重的铁门徐徐打开,就仿佛在我面前翻开了一部厚重的中国近代史书,这里既有棱角分明线条明朗的巴洛克西式建筑,又有妙趣横生柔美含蓄的江南园林,无怪乎有著名建筑学家称总统府是集百年中外优秀建筑大成为一体的建筑群。

  俄国作家果戈理曾有句名言:传说与歌谣都已沉默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在说话。总统府每座建筑,一砖一瓦无不蕴盖积淀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从明汉王府蜿蜒曲折的龙墙到清两江总督署的花厅;从太平天国的望楼到孙中山临时总统的办公室;从西洋味十足的孙传芳的督军楼到宽敞的蒋介石办公的子超楼;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过往的天国风云与两江名督,往日的金戈铁马与内忧外患,昔时的外交风云与国共和谈,伫立在大堂悬挂的六幅油画前时,600年的历史轮回好像穿越时空奔涌而出,尽现于我的眼前,历历在目。历史并不遥远,我仿佛能够触摸到它的脉搏,感受到它的存在。

  漫步西花园煦园的太平湖畔,面对那一片碧绿的垂柳,雕梁画栋的乾隆不系舟,血色残阳勾勒出了夕佳楼轮廓一缕金黄,遥望那令鸟儿都依恋而乐不思归的忘飞阁,闻听那一声声鸟鸣,我心为之陶醉,仿佛仙人,终于明白当年从广西一路征战厮杀而来的天王洪秀全为何到天京,便营造庞大恢弘的天王宫殿,置身于“殿陛辉鲜,林苑芳菲,宫禁焕灿,楼阁百层”的美景之中,竟乐不思蜀,不思进取,在位近10年而不曾迈出天王宫殿半步,到头来“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只落得个焚尸戮骨的境地。细细思量,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在有200年树龄的女贞树的浓荫下,坐落着一幢典雅的两层中国古典硬山式建筑,1912年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此度过了日理万机的91天,在楼上的起居室里,从那些简朴桌椅器具上能感受到这位平民大总统平易近人的生活气息,墙上悬挂有孙先生的手迹条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体现了一代伟人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这与洪秀全安于现状的言行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照。30年后毛泽东也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脍炙人口,与孙中山的名言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花园南为原国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计部办公楼,现已修整一新,辟为警察博物馆与禁毒纪念馆对外开放。

  步入东花园,可见两幢灰色的民国建筑,这便是当年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办公处,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掌理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至1937年11月,民国风云人物谭延闓、宋子文、蒋介石、孙科、汪精卫等先后任行政院院长;行政院下辖各部会,分掌各项行政职权。两幢建筑建于1934年6月,楼内设行政院长、副院长、秘书长、政务处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总办公厅、稽核室等。在绿色高大的乔木映衬下,建筑显得简洁素雅、得体大方。现在行政院北楼一楼为国民政府五院文物史料陈列,陈列大量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的文物史料与图片资料。

  而东花园其他大部分建筑多为后期复建,其中陶林二公祠原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两江总督左宗棠为感激怀念陶澍、林则徐二人早年的知遇之恩,奏请皇上同意,就近在署前建二公祠。2001年二公祠从总统府对面原址进行保护性撤移,2007年移建至东花园。当时保护完好的砖瓦石木、斗拱飞檐等,全部按照编号复建原位。现有前院、前厅、庭院、正厅、左右回廊和东厢房等,总面积862.5平方米,既保护了文物建筑,传承了民族文化,也纪念了陶、林、左三人之间的友情节义,颂扬了他们整顿盐政、销禁鸦片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千古佳话,成为总统府新的景点。沿着总统府中轴线前行,穿过大堂、二堂、玻璃长廊、麒麟门、政务局办公楼,我最后站在了曾为国民政府最高权利象征——子超楼前。

  当年林森、蒋介石、李宗仁都曾在此办公,大楼正面贴有耐火砖装饰,子超楼是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字命名,过去戒备森严的办公楼而今却是游人如织,成为总统府游人密集度最高的景点,导游们不停地向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大楼的历史。楼前两株高大的雪松是南京最早种植的雪松,也是1935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大楼奠基时从印度以寸计金购进亲手种植的,雪松至今尤在,而他的主人,那位平生喜好古玩字画,身为“国府主席却未曾主席国府”的美髯老者早在50年前作古,而其中一株雪松也已于2005年枯死,追随它的主人而去。记得宋代词人辛弃疾曾作《水龙吟建康怀古》引用了东晋大将军桓温的典故,桓温行军途中见过去所种的柳树已有十围粗,心生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木尚且未能抵挡岁月的流逝变得如此高大粗壮了,区区短暂人生又如何能忍受那岁月的煎熬呢?时光流逝让盖世英雄竟折腰:“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仰望一枯一荣的雪松, 我由衷发出感叹,逝者如斯,人间轮回,世事变幻,百年风云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毛泽东诗词便是明证:“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沈 旻/文、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