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8年到2014年,金球奖经历了历史上最漫长的“双龙戏珠”时代:C·罗和梅西包揽7座金球奖之余,还包揽了6个亚军,只有2010年的银球奖伊涅斯塔打破了两人的垄断。更可怕的是,C·罗和梅西对金球奖的垄断,恐怕还要持续更长的时间。金球奖历史上,一时瑜亮的盛况早已有之,1970年代的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基冈和鲁梅尼格,普拉蒂尼和1980年代末荷兰三剑客时代,以及1990年代罗纳尔多、齐达内、亨利的时代,都未有C·罗和梅西联袂的这7年,垄断的程度更大。
如果说21世纪第2个10年的世界足坛是属于C·罗和梅西两人,恐怕丝毫不为过。正如1970年代被誉为是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的时代,1980与1990年代之交被誉为荷兰三剑客时代一样。然而,C·罗和梅西却在这个本该是信息爆炸空前分散的年代,完成了前者根本无法达到的垄断,本身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堪比1970’,更胜1990’
1966年,因世界杯的突出表现贝肯鲍尔就已入围了金球奖三甲,但他和克鲁伊夫互争雄长的时代,是从1971年才开始。从1971年到1976年,6年时间里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包揽了5个金球奖,此外还有3次入围三甲。唯一的例外是1975年,前苏联的布洛欣凭借当年在优胜者杯和欧洲杯预赛的突出表现,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整个1970年代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全攻全守和自由人战术,但两人对金球奖的垄断远不及如今的C·罗和梅西。即便贝肯鲍尔和拜仁、西德队在1970年代可谓如日中天,在金球奖的评选中,贝肯鲍尔仍旧不能像梅西这样保持压倒性的垄断。
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的垄断并不严密,与当年世界大赛在金球奖评选中的分量有极大关系。1972年欧洲杯,夺冠的前西德队包揽三甲,1976年欧洲杯,未能夺冠的贝肯鲍尔也赢得了普遍认可。而在稳定性方面,克鲁伊夫显然不如如今的C·罗。1974年世界杯后,克鲁伊夫在巴萨的表现一直不够稳定,在国家队的内讧和巴萨的低迷影响了他与贝肯鲍尔的竞争力。原本克鲁伊夫可以带领荷兰国家队成就更多,可惜他的桀骜不驯让自己失去了继续留在金球奖三甲的可能性。
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之后,金球奖其实已很难重现真正的“二龙戏珠”。基冈和鲁梅尼格先后梅开二度,但其实更像是承前启后而非同期竞争。两人入围三甲的5年之中,对奖杯的垄断是4年,但对金球奖三甲的垄断颇有缺失:鲁梅尼格问鼎的1980和1981年,基冈其实早已退出竞争。随着1982年世界杯的到来,两人齐齐退出历史舞台,根本无法与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的时代相提并论。
之后,金球奖更多呈现出的是独霸一方而非分庭抗礼:1980年代中期的普拉蒂尼独霸3次,但主要是因为没有将评选扩大到全球,否则他和马拉多纳的竞争一定会呈现出如今C·罗和梅西的盛况。同样,1980和1990年代之交,荷兰三剑客对金球奖的垄断,同样是因为马拉多纳的缺席。同在米兰的他们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分享。更何况,这种垄断也被1990年世界杯和1991年欧冠打破。至于1990年代后期的罗纳尔多和齐达内,原本应该可以交相辉映,遗憾的是罗纳尔多的伤病影响了他的发挥,而皇马的银河舰队平台,同样未能给齐达内提供更好的竞争力。
超越“史前时代”的垄断
虽然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的1970年代,与C·罗和梅西的“二龙戏珠”更像,但其实C·罗和梅西的竞争,多少更像1950年代。当时适逢皇马的黄金时代,迪斯蒂法诺的球队群星云集,他与科帕本可以成就第一段垄断金球奖的佳话。遗憾的是,科帕所在的兰斯体育无法成为豪门,对抗了区区两个赛季,就因加盟皇马,早早断送了这段对抗佳话。之后,皇马的普斯卡什和巴萨的苏亚雷斯也可以成就如今C·罗与梅西的大局,同样因苏亚雷斯天价加盟国米,告别了对抗的佳话。
当年的史前时代,皇马、巴萨、国米和尤文图斯都具备捧出一代金球巨星的实力,甚至因尤西比奥而如日中天的本菲卡。然而,C·罗的前辈原本能够与苏亚雷斯分庭抗礼,却因本菲卡高层与功勋名帅不睦,导致黄金阵容班底星散,早早结束了霸业。由此可见,虽然史前时代皇马、巴萨和大国米、本菲卡都具备塑造一代金球巨星的实力,但事实上,若要成就C·罗和梅西的成就,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史前时代由《法国足球》主导的金球奖评选,本身也更具专业性,很大程度回避了商业和传媒的影响力。否则,被称为“未被承认的球王”西沃里,绝不会只赢得一次金球奖,而1950年代5次夺得欧冠的皇马,也同样会捧出迪斯蒂法诺这样的准球王,而不是让科帕与他分享奖杯。东西方严重对立的冷战时代,布洛欣还可以凭借压倒性优势击败夺得欧冠奖杯的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打破两人的垄断,根本上就是专业领域的评判力决定了一切。
记者 寒冰 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