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未来,那些共识与分歧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股市
  • 发布时间:2015-01-19 07:59

  许多共识推动了这一轮的“非典型牛市”,但若想演变为坚实的长久牛市,有待于投资者对未来减少分歧并重拾更大的信心。

  投资者对行情的判断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逐渐宽松的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水平走低,房地产投资收益进入下行通道、大宗商品熊市,以及来自政府活跃资本市场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意图,让投资者把目标转向股市。不过,对整个国家的运行、对整个经济前景的某种担忧,仍然致使投资者信心不足。

  市场过于迅猛的上涨,显然引起了管理层的担忧,当“疯牛”变“慢牛”的提醒出来后,人们很快不约而同地卖出手中的股票。但令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调整如此地短暂,股指大有在春节前就攻破3478点的势头。

  大盘股仍然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这让前期“满仓踏空”的投资者进退两难——显然继续追高大盘股的勇气不足,但中小股票并没有表现出止跌企稳的迹象。

  一周多前,我参加了一个资本市场的论坛活动,整个活动期间我听到了相当一致的看多今年市场的声音。一位专家告诉我,实际上从2014年的年初开始,整个市场的持仓成本就已经高于大盘指数,这意味着牛市早已开始,只不过最后一个季度指数的亮丽表现让人们以为牛市刚刚开始。

  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大盘股的恐惧心理和对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向下的担忧,尽管已经很少有人怀疑牛市的到来,但真正敢于坚持做多者并不在多数。在上交所首席经济学家的眼中,这一轮的牛市只能算作“非典型牛市”。据我观察,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那就是当前的“牛市”并没有获得来自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如果细心观察,投资者对行情的判断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逐渐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流动性起到了主导作用;无风险利率水平走低,房地产投资收益进入下行通道,大宗商品熊市都让投资者把目标转向股市。另外,一个我在本专栏里反复强调的主导力量,来自政府活跃资本市场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意图也为更多投资者认同——我已经从大量微信朋友圈转来转去的投资界“知名人士”的文章和发言中看到了有关这一问题越来越直白的阐述。

  这些共识还不足够支撑正在演进中的行情吗?它们作为股市持续上涨的理由如果仍显脆弱的话,压力又到底在哪里?

  表面上挂在人们口中的仍然是对GDP走低的担忧,过去十几年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增长率放缓、以致下降时,一定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如果这一经验继续得到验证的话,股市走高会让市盈率达到不合理的水平。

  对此,我想提醒我的读者,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界一直在PPI持续走低的条件下艰难运行。在这期间优秀的企业已经进行了相当富有成效的降低运营成本的工作,加上蓬勃兴起的互联网经济,这些工作的效果已经或者即将在上市公司的绩效表中展现出来。只有那些过度依赖政府采购或者政府消费的企业,业绩不佳才难以避免。

  对政府是否真正支持股市走高构成了投资者的另一个担忧。在担忧的投资者看来,既然经济基本面、公司基本面不够好,充沛的流动性才是让人放心的。人们对降息、降准的期待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把每一次央行的议息会议标在投资日历上,等待、失望或者狂喜,伴随着随时出逃的准备。

  也许还有更多的担忧,我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在我看来,这些担忧仍然可以归结为一个因素,那就是中国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对整个国家的运行、对整个经济的前景。比照美国在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的表现,我更愿意相信那个国家的人们所表现出的对自己、对国家的信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按说信心来自每一个个体,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国家压抑个人传统的社会里,我们仍然不得不向国家、政府和领导人提出要求,你们应该向你们的人民提供信心上的保证,你们不能让人民失去信心,你们有责任让他们重拾信心。人民最终应该生活在对自己和国家的信心之中,如果真是那样,想想,我们真的会害怕股市的一起一伏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