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生,笔名砚石,1941年生,河南济源人,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师从王绍尊(齐白石弟子),蒋采频(现中央美院教授),赵延绪、袁龙、吴彻(北京艺师大教授),董其中(山西省美协主席),肖惠香(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少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神剑协会理事,河南分会美术部长、中国影视书画协会理事、香港中国书画部学部委员、中华收藏杂志编委、济源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屋山书画研究员名誉院长等。其作品被《当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美术家数据库等多家辞典收藏。
济源地处黄河之滨,太行、王屋二山腹地,愚公家乡,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又是五代山水画鼻祖荆浩之故里,得山水之灵气,对画家来说得天独厚。聂文生便出生在这里。少年时代的聂文生曾临摹《芥子园花谱》,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坚持先博而后精,国画山水、人物、花卉均有染指,尤以梅花、奔马、人物仕女著称与世,其人物仕女画婀娜多姿,富有秀美之灵气;其山水画着意表现北方山水雄厚博大之气势,富有阳刚之气,刻苦勤学,孜孜以求,笔耕不掇。
青年时代在山西工作,参加山西省组织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15周年,组织创作《东征》大幅油画(合作)名噪一时。然而时光荏苒,转眼几十载,今年70多岁的老先生,对当年创作《东征》油画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时他颇为激动及自豪对笔者说:“当时潼关渡口阎锡山坚守的很好,红军无法通过,只能由山西永和县东辛关度过,由于永和县属临汾地区管辖,这一事件属临汾的重大题材,我当时就在临汾地区开展临汾工作,所以被抽调到省里进行年画创作。定草图时,当时的美协主席苏光同志提出意见,说我画的毛主席站立的船不能成立。我当时画的船是大帆船,苏光同志说,大帆船在玉门口以下才有,玉门口以上是筏子。这样一来,构图我给否定了。当时别的同志的草图已定下来,我只能从省里开介绍信去东辛关一带深入生活,那时由临汾到东辛关沿途各公社派民兵沿途护送,到东辛关黄河边,那种筏子船到陕西对岸,由于发大水没有回来,我等了好几天船才回来,所以没有跟上年画创作,后改为油画。我的草图省里审完后,我便和张德禄俩人进行合作。完成以后参加了这一专业题材的省展,并被收藏。”
这一题材的创作给年轻时的聂文生很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生命里的重要记忆,虽然《东征》油画的作品在历史原因中未保存下来,但聂老先生至今仍保存着当年创作的草图和参展的彩色印刷品。
聂老后来多次参加年画、连环画,创作年画有《王屋山山下迎客来》、《学习潘冬子,做党的好孩子》、《广阔天地练红心》等,连环画有《望日莲》、《女闯将》、《小鹰》等,先后由山西、天津、河南各出版社出版发行。调回河南后又参加了河南省组织的创作组,创作了《山村女教师》国画作品,并先后在各杂志、报纸发表作品百余幅,梅花、奔马以长卷形式多被企业家私人收藏;在海南举办三人联展,梅花10米长卷在海南乌克兰大酒店展出时,被收藏家以高价收藏,并引起强烈反响。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并多次获奖。
如今,与之同期的好友如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画院院长王西京,著名书法家郭子绪,现为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苗重安,著名画家白庚延(已故)等等都已成为中国书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晚年的聂文生寄情山林,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深入太行进行实地写生,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仍如同年轻人一般,顶炎炎烈日,废寝忘食,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方便面,为创作《济源山水志.引沁济蟒渠》,挥毫作画,从不觉苦,既作为指导老师,又作为亲自参绘的画家,激情高昂的同年轻人一样风餐露宿面对大自然,情不自禁勾勒济源大好河山。
聂文生老先生从事作画几十年如一日,不倦不悔,他说:“恩师王绍尊是齐白石入门弟子。当学子时,对恩师所讲的白石老人怎样用笔用墨并无甚理解,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他讲到的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如何练功。盖叫天曾说:“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琴师知道,三天不练功,戏迷知道。”恩师喜欢弹琵琶,给我们讲时,还不时用手弹打着桌子,说明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业精于功的道理,对我日后从艺影响很大。”当笔者采访时,聂老先生的儿子聂晋波正在整理老先生的作品,从五六十年代至今,聂老写生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等近2000幅,大到百米长卷,小到方寸之间,无一不表达出他对绘画的执着之情。
如今古稀之年,聂老除了享受儿孙的天伦之乐,闲暇之余就是笔耕不辍寄情山水,谦谦如水,君子不争,先生必长青于艺术之林。
本刊记者/博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