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纳税筹划评价体系探析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 关键字:上市企业,纳税筹划,财务评价
  • 发布时间:2015-03-03 15:22

  【摘要】当前,纳税筹划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我国,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纳税筹划也逐渐被接受并运用。做好纳税筹划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从探讨纳税筹划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出发,设计了上市公司纳税筹划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并就建立上市公司纳税筹划评价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企业 纳税筹划 财务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5.19/F810

  纳税筹划简单而言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纳税筹划具有系统性、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和筹划性。纳税筹划并不等于避税和偷税,而是在很多合法的方法当中选择了纳税最少的一种方法。纳税筹划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减少纳税,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是纳税筹划的重要目的之一。资金都是有时间价值的,上市企业可以通过纳税筹划将税款延续到以后年度缴纳,争取资金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财务评价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使用市场价格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用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体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财务评价的其他理论系统已经得到相当完善的发展,但是专门的纳税效果评价理论还一直没有形成,这主要是因为纳税筹划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随着纳税筹划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对纳税筹划工作越来越重视,其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成为众多上市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纳税筹划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任何一种财务评价体系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首先要明确地反映出企业投资者的目的,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有关各方利益的保障,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综合衡量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利润,毕竟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才是纳税筹划评价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

  (二)综合性原则

  纳税筹划评价体系与其他的财务评价体系一样,都需要充分地反映出企业的综合面貌,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出现。

  (三)相关性原则

  在建立纳税筹划评价体系的时候,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必须与上市企业纳税筹划有着高度的关联性,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要反映上市企业的企业全貌,还要充分展现上市企业的企业价值,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上市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四)系统性原则

  上市企业的纳税筹划评价系统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种指标之间更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指标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不能顾此失彼。

  (五)动态性原则

  既然是一个评价系统,就必须能够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和盈利实际情况,而且不能忽略企业未来的生存价值和发展能力。所以这个评价体系必须要以动态的指标对上市企业进行分析,体现企业经营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六)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也可以解释为可操作性。纳税筹划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那么纳税筹划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不能太理想化,必须考虑到设立的各种指标的可操作性,设计指标时应注意指标的数据能否比较容易获得,无法获得数据将无法开展评价。

  二、纳税筹划评价体系指标

  (一)筹资效果

  上市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筹集资金,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能为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的利润,还要考虑到筹集资本的相关成本。本文设计筹资成本和筹资结构效率来评价纳税筹划在筹资过程中的效果。

  筹资成本=利息×(1-所得税率)

  筹资结构效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本文将上市公司筹资行为假设为负债,负债必须要支付的利息率是10%,当企业所得税为25%与28%的时候,利息的税后成本可以列算式10%×(1-25%)=7.5%与10%×(1-28%)=7.2%。由此可见,边际所得税的税率越高,负债的利用性就越大。若上市公司的想要发行债券或者是股票进行资金的筹集,需要支付的股息率还有利息率是13%与15%,此时税前的权益资本必须要低于债务资本的成本价值。但是,可以在税前将负债的利息扣掉,将其用来抵税,这时候税后的债务资本的成本可列算式15%×(1-23%)=11.55%(这里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3%),由算式可以看出,税后债务资本成本比股息率还要低。由此可知,税收的效益与企业负债之间有一个节点的效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资本使用结构达到利益最大化,就应该使用纳税筹划的方法。债权人都希望负债的比率能够越低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保障比例。对企业所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资本投入之后的收益效率。只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资产的收益高于借贷的利息率,负债的比率能够越大,企业所有者得到的投资效益就越大。

  (二)偿债效果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强大的偿债能力是对投资者最有效的保障。纳税筹划评价系统必须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考察,这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总体财务风险水平。一般来说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其中短期的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则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资产的负债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方面。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折旧)/利息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净值与固定资产比率=净资产/固定资产净值×100%

  从这些指标中就可以发现,资产负债率是对上市企业负债水平的反映;而利息倍数则是对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总体反映;流动比率、净值与固定资产比率则是对上市企业近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的一个准确表达和评价。

  (三)资产运营效果

  资产运营效果是考核一个上市企业的资产使用是否有效率,这是让债权人充分了解企业管理者经营水平和企业前景的重要指标。资产运营效果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从这三个指标可以看出,总资产的周转率是对企业运营能力的一个总体评价,是对企业发展的最真实的反映。

  (四)投资效果

  如上所述,纳税筹划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动态性的原则,而在投资效果的评价当中,就充分体现了其动态性。任何一个上市企业,随着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化会在纳税方面产生差异。所以投资效果是一个对比性的指标,需要对多个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其纳税效果产生的差异。

  投资选择效率=节税额/投资额

  投资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投资的选择效率是对上市企业投资效果的一个评估,通常来说,这个指标越高就表明投资的效果越好。而投资报酬率反映的是股东权益情况,用来衡量一个上市企业运营自有资本的效率。通常来说,该指标值越好,说明纳税效果就越好。

  三、纳税筹划评价效果体系的建议

  根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多个财务评价体系来看,建议纳税筹划评价体系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可以采用二元赋值的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双重比较,较完整地形成对企业财务软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价。

  第二,上市企业要加强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它可以作为财务分析指标的合理补充来更加全方位地展现企业的发展能力。

  第三,企业还应该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了现金流量的分析、重大项目风险分析等,可以让企业从现金获取能力方面更全面地反映出企业财力的风险承担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宝玲.上市公司纳税筹划财务效果评价研究[J].北方经贸.2012,(68~69).

  [2]许介康.关于企业纳税筹划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4(11).

  [3]方海燕.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成、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8).

  朱剑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