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堇鼎说起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堇鼎,餐具,礼器
  • 发布时间:2015-03-10 13:55

  你们认识这个“堇”字吗?这个字念(jin),是一个人的名字。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君让堇去西周都城丰镐给太保送食物,太保赏赐堇贝币,堇用这些费用制作了一尊宝鼎,就是“堇鼎”。

  如果仔细查看这件堇鼎,它通体青绿,古拙质朴。事实上,堇鼎是由青铜材质铸成的。但在它刚刚铸造出来的时候,它的颜色可是金黄夺目、熠熠生辉的。堇鼎现存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中。青铜器皿在古时候的名称叫做“吉金”,青铜是现代的叫法。那“吉金”的金色为什么会变色了呢?原来,这些泛着黄金般光泽的器物被长期埋藏在地下,由于受到土壤、地下水和墓葬中有机物的腐蚀,产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进而器物的表面的颜色就发生了转变。事实上,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埋藏环境中化学成分的不同,青铜器表面形成的锈蚀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异。有经验的青铜器专家,通过观察青铜器表面的颜色,就能大致推测出其出土地域,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鼎在商周时期可不仅仅是用餐的餐具哦,它们还是非常重要的礼器。虽然现在我们不再使用它们了,但在我们的语言中还能时时会感受到它们的影响,比如常用的成语“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问鼎中原”等。这些都说明鼎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礼器,鼎可以起到明尊卑、分等级的作用。贵族们在举办宴会或者祭祀时,通常都用它来煮熟或盛放肉类食物。不过不同等级的贵族,可以使用鼎的数量是不同的。

  鼎一般与簋(gui)配套使用,簋是辅助鼎使用的另外一种宫廷宴会时使用的餐具。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来说,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五簋,再低一级的贵族依次递减为五鼎四簋、三鼎两簋,直至只能使用一个鼎。“堇鼎”出土于琉璃河253号墓葬中,拥有这样一尊大鼎,可见此墓葬的主人一定是一个级别很高的贵族。

  堇鼎及其他青铜器的发现,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让我们见识到这一时期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水平。青铜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金属,也是使用最多的金属,广泛使用青铜器的时代被后人称为青铜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铜是天然存在的纯铜,就是红铜。但红铜并不适合做成实用的金属器物,因为红铜比较软,铸造时又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红铜不能被广泛使用。而青铜是一种合金,所谓合金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经过高温熔在一起,从而具有了新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新金属。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铅或锡一起冶炼,不仅易于铸造,而且硬度还会增强。红铜的熔点是1084.5℃,如果加上25%的锡,熔点为810℃;如果加一些铅,熔点也会降低。

  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受燃料的限制,低熔点的金属是更容易冶炼的。在铜里加锡不仅仅可以降低冶炼对炉温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增加金属的硬度。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很早就掌握了按照不同比例在铜里加锡,从而制作出不同种类器物的技术。比如在战争中常用的戈、戟、箭头等兵器需要较强的硬度,增加锡的比例,就可以提高硬度了。

  鼎文化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堇鼎的发现让我们能够了解很多知识。其实我们国家出土的古鼎非常多,其中有名的像后母戊鼎、大克鼎、大盂鼎、王子午鼎等等。在每一个鼎的背后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我们不妨自己去查查看,探寻它们独特的魅力吧。

  文/吴明 责任编辑/何庆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