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两兄弟与“令人生厌”的霾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云,雾,霾
  • 发布时间:2015-03-10 14:06

  听到已经快要到7点了,小米马上精神了,立刻起床,准备去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小米看到周围的天空都阴沉沉的,20米之外就看不太清楚了。“怪不得觉得天还没亮,原来是太阳被雾遮住了。”小米心里想道。

  到了学校,小米发现大家都在讨论今天的天气。从同学们的交谈中,小米发现今天遮住太阳的是一种被叫做“霾”的东西。

  霾到底是什么呢?

  感觉这霾好像就是雾啊。

  小米决定去请教一下老师。

  老师知道小米的来意之后,对小米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云雾“两兄弟”

  云、雾、霾,这三个词都是气象学上的名词,它们出现的时候,从外表看起来都差不多,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但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

  所谓云,是指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结果。那么云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地面上的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中都饱含水分,再加上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产生的水分等等,这些水分无时无刻不在蒸发。由于吸收了阳光的热量,这些水被蒸发形成了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从地面上升,分散在空气当中。伴随阳光的照晒,温度升高,热空气逐渐向上升入高空,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于是空气开始膨胀。膨胀需要消耗自身的热量,所以升入空中的热空气逐渐变冷,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成了非常细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本应向下落回地面的,但在它们下方的热空气能够将它们托举在天空中。所以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云。一旦这些小水滴越聚越多,下方的热空气举不动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落下,形成降雨。

  知道了云的成因,再来了解雾的形成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了。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与云一样,都是由小水滴形成的,不同之处在于雾是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的,而不是像云一样汇聚在天空中。白天的时候,由于太阳的照射,空气温度比较高;但到了夜间,离地面不远处的空气温度下降很快。这时空气当中的水蒸气便凝结成了小水滴,形成了雾。这也就是在秋冬季节的清晨时分雾比较常见的原因:由于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因而更容易形成雾。

  霾的形成

  霾与云和雾的形成有着本质的不同。霾不是由小水滴形成的,而是由空气中极细微的粉尘形成的。霾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城市中人类的一些活动大大增加了霾出现的几率。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城市里面高楼林立,自然界的风在城市里会明显减弱,这就不利于空气中的污染物向城市外围扩散。第二,在大自然中,污染物会随着低处的热空气上升到高空后扩散开,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层中。由于城市中拥有大量能够产生热量的设备,使得城市上空的温度反而比地面空气的温度还要高,这就使得一些污染物无法上升到高空中,从而不能够循环进入大气层中,只能停留在城市里。第三,城市中有大量的机动车存在,汽车将数量巨大的颗粒物排放到了空气当中。这些都加剧了霾的出现几率。这些含有大量污染物的霾对人的健康是极其不利的,这就是人们非常讨厌霾的原因。

  治理霾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不仅要增加绿色植被,还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够恢复天空本来的颜色。

  文/糜嘉琛 图/高翔 责任编辑/何庆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