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变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糖尿病是以一组以血糖异常升高为主的内分泌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可造成组织缺血及代谢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患者多表现为针刺感、肢端麻木、肢体对称性感觉障碍,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存在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减慢。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坏疽、肢体坏死甚至截肢,因此近年来逐渐被临床重视[1]。我院为追求其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用中药加味治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均于2012年12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49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32例,年龄58-71岁,平均65.4±5.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2±3.4年;对照组男18例,女31例,年龄57-72,平均66.2±5.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9±3.3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肢端麻木及深浅感觉减退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与适当运动联合饮食控制,同时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注射治疗,依据血糖值调整至最佳用量。对于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给与调脂、降压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每次剂量为500μg,每日3次,一共治疗6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组方:生地10g,当归10g,丹参10g,红花10g,川芎10g,桃仁10g,葛根10g,赤芍10g,鸡血藤15g,玄参15g,杜仲15g,山萸肉15g,牛膝20g,生黄芪30g。如患者肢体畏寒,加用桂枝10g,如患者肌肉麻木不仁加木瓜10g,如患者肢体疼痛严重加用延胡索10g,羌活10g。将药物加入水中煎煮,取汁液100ml,早晚各一次口服,一共治疗6周。

  1.3疗效判断

  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浅感觉及腱反射明显好转;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0例达到显效,18例达到有效,1例达到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25例达到显效,17例达到有效,7例达到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分别为(5.8±0.5)mpa.s及(1.9±0.3)mpa.s,治疗后,观察组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分别为(4.1±0.4)mpa.s及(1.6±0.2)mpa.s;治疗前,对照组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分别为(5.9±0.6)mpa.s及(2.0±0.4)mpa.s,治疗后,观察组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分别为(4.8±0.6)mpa.s及(1.8±0.4)mpa.s。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长期消渴,可引发其他多种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较多,但多数都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痿证、血痹、痹证范畴,主要考虑该病为气阴两虚、津液耗损、久病必瘀、脉络瘀阻而致。因此,治疗中,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

  血府逐瘀汤主要具有通络止痛,活血祛瘀的功效,在治疗气血痹阻经络所致胸中血府血瘀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组方中的鸡血藤、牛膝可以引血下行,通利血脉,玄参、生地、生黄芪可以益气养阴,杜仲、山萸肉可以滋补肾阴,葛根可以对醛糖还原酶活性进行抑制,同时降低血糖,黄芪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丹参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归可以阻断血小板受体,拮抗血小板受体,降低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微血栓生成。

  本文结果数据提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权.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102-105.

  [2]周铁中,刘金顶.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泡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28-29.

  罗同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