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调查:小城大病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央视,城市,生态环境,就业
  • 发布时间:2015-03-17 09:34

  调查发现,相较而言,省会及以上的大城市在空气质量上的问题较突出,但在自来水质、垃圾清运等方面,县或县级市的问题更为突出

  音乐人高晓松说,走进一个小城市的书店,卖的可能是《红楼梦》、《金瓶梅》;走进大城市的书店,保证是《成功学》、《职场升迁术》、《投资理财术》,让你异化的那些东西。

  大城与小城,差距真有如此巨大?舒适安静、节奏缓慢得忘记时间的小城市,是人们的遥远想象,还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

  2015年3月2日,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国民大数据在其财经频道首发。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活动,大调查已持续9年,每年调查10万个样本家庭、积累了上千万个民生基础数据。

  在累计近70项大调查独家数据中,小城市的“大问题”赫然在列,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业压力等常被诟病的大城市病,同样存在于小城,甚至更严重。

  县或县级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更突出

  近年来,雾霾、PM2.5等专业词汇频频进入公众视野,空气质量、控制污染等议题亦被推至舆论前台。

  此次大调查发现,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先后顺序方面,民意直指空气质量。调查人员关于最想改变的生态环境方面,给出了6个选项。最后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10万个家庭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优先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和自来水质量。

  从地域分布上看,最想改善空气质量的是北京、上海、河北、天津和辽宁的居民。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应该控制城市化的速度,避免形成超大城市的格局,保证有城内和城间绿化带,让污染物有缓冲的空间。

  大城市“呼吸”困难,小城市呢?大调查发现,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县或县级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和大城市同样突出。

  该调查同时发现,相较而言,省会及以上的大城市在空气质量上的问题较突出,但在自来水质、垃圾清运等方面,县或县级市的问题更为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认为,县级市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凸显,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带来了环境污染,同时部分县级市的固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非常欠缺,已有设施的运行成本高,而正常的收费机制难以建立和执行,造成了部分县级市的固体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境问题突出。

  部分地方已开始“行动”,近日福建省的县级市首次纳入空气质量排名。2月27日,福建省环保厅发布了9个设区城市1月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武夷山市等14个县级市首次纳入排名。

  小城市通勤时间堪比大城市

  交通拥堵是目前全国突出的“城市病”之一。此次大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班人群当中,每10个人就有1人单程出行时间超过2小时,往返路上花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

  根据大调查数据,我国民众上下班路上的平均出行时间为55分钟,比世界平均水平(40分钟)足足长了15分钟。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紧追日本和泰国。

  而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北京并不是全国上下班路上单程出行时间最长的城市,根据大调查数据,长春以单程73.2分钟在所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位居榜首。而榜单中上班路上耗时最短的沈阳,单程时间也达到了42.9分钟。

  交通拥堵原来基本是专属大城市的特征,但是这次大调查发现,“病情”已开始向小城市蔓延。在县级市,人们单程出行的时间也超过了50分钟——拥堵问题已不再只是大城市病,也成为小城市的“大病”。

  本次调查也发现,上班时间的长短和人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上班路上耗费时间的增多,感觉到“很幸福”的比例直线下降,而“不幸福”的则明显增多。上班途中的等待和延误,会增加人们的焦虑和烦恼,由此影响居民生活感受,降低幸福感。大调查的数据显示,当上班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幸福感会下降28%。

  在刘云中看来,中小城市出现拥堵一方面是机动车辆增加较快,现有的道路设施难以满足行车需求,另一方面在于其交通管理落后,各种车辆混行。

  县域显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

  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认为,县级市存在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降低了其承载能力,不利于吸引人口的集聚,更不用说对于生活环境要求较高的科技、经营人才的集聚,制约了县级市的发展。

  但有趣的是,大调查发现,县域已显现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对比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或县级市的多项数据后,调研人员发现:县或县级市的受访者收入信心指数最高(69.92%),其次是地级市(67.49%)、直辖市(65.35%)和省会城市(65.27%)。

  其中,县或县级市的受访者购买汽车的意愿更高(15.25%),其次是省会城市(12.68%),直辖市(12.17%)和县级市(11.93%)。

  而且,县或县级市的受访者旅游意愿(24.13%)仅次于直辖市(25.39%)。

  在闲暇时间的使用上,县或县级市的受访者购物(27%)、社交赴宴(21.43%)的比例最高。

  这说明,在拉动内需方面,县域已经显现出相对强劲的动力。

  就幸福感的体会方面,小城居民更幸福。调查数据显示:和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相比,县或县级市的居民幸福感更高。

  小城就业压力更大

  每年春节前,成千上万人从各大城市撤离,加入回家的“洪流”。而他们中的不少人会再次面临选择:留在家乡小城,还是继续奔向大城市?

  本次大调查发现,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就业压力更大。综合2011年、2013年、2015年大调查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数据来看,县和地级市的就业压力一直高于省会及以上城市,北京、上海等地的就业压力明显更小。

  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构成了对北上广等大城市源源不断的吸引力。此次调查发现:逃不开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和“机会”。

  调查同样表明:在选择居住地时,公众首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工资水平、房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发展机会。而大城市至少能满足其中的两三项,因此增加了“北上广”的诱惑力。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卓琦/上海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