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应该是一种从小养成的习惯
羊年春节,又一次听到看到全世界说中国人在国外举止不文明,比如大声说话、随地吐痰、大人带小孩在百货商场门口大小便。
据说上海市文明办甚至已经在探索制订《上海市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要与航空公司、旅行社、宾馆酒店等旅游产业链联动,形成“不文明信息通报和追责机制”,对严重影响国家形象的行为采取惩戒措施。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做法也许能够暂时起到一些作用,但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问过很多中国人,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声音说话?他们告诉我,因为大家声音都很大,小声说话根本没人搭理,“办不成事”。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这些是中国人平时在国内习惯的做法,不太可能一出国门,马上就不做了。光是“强制要求”,就好比家长要求孩子“在家里可以不听话,去外面可不能这样”,这现实吗?
所以,如果希望中国人在海外旅行中举止有礼,就要从现在开始,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以实际行动重视最基本的“礼仪教育”。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奶奶只管我三件事:一是好好吃饭,正确使用筷子,吃饭时手拿碗,喝汤时把碗放下,咀嚼时尽量不发出声音;二是好好说话,不高声、不抢话、不着急;三是好好待人,碰到邻居要微笑,看到长辈要鞠躬,对晩辈要爱护。
日本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也会教育孩子日常行为规范,比如礼貌待人、遵守公共秩序,甚至吃饭喝汤的规范动作等等。日本低年级的教育中,老师较少担心学生的成绩,而是更重视日常生活细节磨炼,与我看到的中国中小学仍然以抓成绩为主,对生活细节基本不闻不问的做法,比较不一样。
我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去接他回家。一进幼儿园大门,一位老师跑出来通知我:现在孩子正在接受批评教育,请我先回避一下。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在看卡通节目时为了占好位置,把一个小姑娘推倒在地,老师于是让他在大家面前赔礼道歉,再罚站半小时。
我马上告诉老师,我完全支持这样的批评教育,当时才站了10分钟,我就在外面等待了20分钟,不干涉,不袒护。儿子从此根深蒂固地记住了:做人要礼貌谦让。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从小学会的规矩,一辈子都忘不掉。相反,从小染上的陋习,要改掉它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文明”就是一种从小养成的习惯。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统一的教育方法和行动,而不是到了长大出境旅游时,才说要文明出行、遵守公共秩序。
文/关田刚司(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