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我们就强烈推荐过这部香港话剧团的佳作,今年的4月29日和30日,《最后晚餐》这部戏将作为“惠民演出季”其中一部引进剧目在贵阳上演,原班人马的粤语演出配中文字幕,值得我们再度推荐。
《最后晚餐》的剧本出自香港编剧郑国伟之手,导演则是硕士毕业生方俊杰。这是部独幕剧,总共就只有两个演员在戏中饰演母子。虽说场景简单演员又少,但在这100分钟的故事中却包罗万象,点出了不少香港当下存在的问题。
只看简介 你不会懂它为何动人
可能我们应该先做一个说明,这部小剧场戏剧名为《最后晚餐》,却并非是一个关于基督教或是世界名画的故事。故事设定非常简单,一个失恋又失业还没什么朋友的“双失”自卑青年对生活绝望,打算和母亲吃完最后一顿晚饭就烧炭自杀,而他那被丈夫抛弃生活困苦的母亲,竟也不约而同地想要在这顿晚餐之后采取同样的方式了结此生。各怀心事的两人这顿饭吃得异常艰难且漫长,戏的结局是开放的,并不是母子两人解开心结最终过上幸福生活,或是真的杀死了那个导致他们生活陷入困境的父亲,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台故事是实实在在的香港底层平民的生活缩影。
这部戏是编剧郑国伟的一次大胆尝试,独幕剧在形式上已显单调,通篇竟还只有两个演员,看来只能靠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人了,可郑国伟还在继续尝试,人物的对话内容甚至就像随便坐在某个香港茶餐厅里听到的隔壁母子闲聊一样,就连导演方俊杰都说,在“新秀计划”中看到的三个故事大纲里,《最后晚餐》绝对是最平淡的。
可是,这部戏却接连获奖,不仅拿下香港舞台剧奖的最佳剧本奖、最佳女主角奖、十大最受欢迎话剧制作奖;还拿下了香港小剧场奖的最佳整体演出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显然,只看故事简介,你不会懂得它为何能如此动人。
无野心之作 小剧场见真功夫
《最后晚餐》应该是属于那一类戏,看似波澜不惊平淡无奇,实则暗流涌动直指那些生活真相。导演和编剧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对白的平民化必须有更加写实的平民化表演来配合,丢掉了“话剧腔”的两位演员在一开始排练时甚至无法掌握到这样的人物,在导演的一遍遍要求之下,才慢慢明白如何表现出一个一生碌碌无为只能向生活低头的底层女性,和一个遭受到事业与生活双重抛弃却还要故作坚强的自卑青年。
看到这里,或许部分人会认为这将是一部哭哭啼啼苦大仇深的悲情家庭剧,实际上,戏中并没有什么哭天抢地的哀嚎,反倒是有不少轻松的笑料和调侃,而当这种笑料和调侃频频出现在一对打算放弃生命的悲剧母子之间时,反倒更增添了伤感的情绪。
而这样一部戏却只适合在小剧场内出演。在香港,《最后晚餐》是在香港话剧团的一个改建的小剧场中公演的,坐在观众席里看着舞台上陈列的桌椅、财神和老旧的地板、挂历等,仿佛就像置身于一个香港底层平民的家里,演员口语化的对白和接近日常的表演都在与你拉近距离。
双失青年 其实也有你的影子
为什么这部戏在香港能场场满座?被爱丁堡前沿剧展引进内地巡演时也收获了丰满的票房?看看这部戏中所出现的人物吧。
双失青年登场,面包和爱情同时失去,连个可以诉苦的朋友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恐怕不仅是在香港处处可见,在内地更是数不胜数。大概也不是只有舞台上这位双失青年想到过死,舞台下看戏的观众恐怕心中也曾飘过这样的念头,这位儿子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座每一位曾经或是正在遇到的问题:工作难找、爱人难寻、无人关怀,常常感觉自己就像《飞屋环游记》中屋顶上没有绑稳飞掉的气球一样,四处飘荡又没人在意,薄弱的存在感让不少人很难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而被丈夫抛弃的母亲则显得更加悲情,一辈子住在逼仄的公屋里,被丈夫抛弃一人养大儿子,可儿子也和她一样几乎一无所有,看来余生也不能奢望能享受富贵了。和这位母亲经历相同的人恐怕更多吧?对生活也无法提起新的热情,让他们的双眼都失去光彩了,而生活的压力却又那么大,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香港烧炭自杀的概率相较于其他自杀方式更高,这个人们所认为的繁华都市其实掩藏着太多生活困苦的人,他们无处申述,甚至不知如何化解,通过这样一部戏作展示出来时,自然是表面平静,实际上是那么触目惊心。
文丨本报记者 彭芳蓉 图丨受访者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