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木:助力长江经济带

  • 来源:TA生活家
  • 关键字:长江,武汉,战略
  • 发布时间:2015-03-27 12:34

  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3项,三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主编出版了8本书,发表经济论文80余篇;曾任海南清泉审计事务所所长,武汉大学资产评估事务所所长,武汉中池房地产开发公司副董事长,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现兼任湖北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会会长,长江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湖北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会会长;著有《长江地区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迁徙——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等著作……

  没错,这就是伍新木。但相比于一段一段的荣誉,我们更愿意简单地称他为经济理论的拓荒人。

  用责任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按照伍新木的理解,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对于国家而言,都会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这门学科是重要的。自己能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学,觉得很有意义。

  但是随着在学校呆得时间越来越长,伍新木的个人感受发生了些许变化,他不再仅仅从经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而是从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他认为经济学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于,促进整个社会在社会制度建设方面,能够按照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有所改进,有所改善,一步步往文明的方向演进。这是伍新木觉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他很乐意去做,愿意在这块园地里耕耘,从来不感到苦和累。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因为经济学专业的优势,他多次被省委、政府借用,朋友邀请做实业,面临为官、从商的机遇,但他都一一放弃。他觉得自己最适合的还是当一名教书匠。他认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教师的人生价值,能够在他无数学生身上以乘数效应得到体现。

  二十年前,有记者问伍新木:“你作为一个模范教师有什么体验?”伍新木用这样一段话作答:

  “做一名教师是我内心由衷的选择,我要是去经商,有很好的社会资源,做好一个商人,有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可能性。这个时代会造就许多不同类型的成功者,我去经商也许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人,但只是一个,这个社会只多了一个合格商人;如果我去为官,我可能做到一个厅长什么的,这个社会仅仅是多了一个合格官员。但我选择了教书匠这个职业,我相信可以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学识、用我的人格品行,会影响一代一代的学生,学生里会有一百个成功的老板、商人,很可能会有一百个好的官员。这就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事。这样你的人生价值不是加倍地放大了吗!”

  四十载的风雨岁月,在珞珈山麓茂盛的林地里,伍新木在武汉大学经济学园里呕心沥血、勤奋耕耘,可谓后学辈出,桃李满天下。如今,作为有成就的专家和学者,在各级国家机关、在经济运行和研究机构、在世界许多跨国公司,都有他的学生。

  他对自己教书匠职业的选择,无怨无悔。

  把大武汉建设成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伍新木认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必将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脊梁。长江流域有中国的钢铁、化工、汽车、纺织、电力几大工业走廊,这让它不仅在中国稳定地发挥着经济主驱动轴的作用,而且具有维系国家、整合民族团结的重要社会文化功能。随着发展方式转型、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强,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会与日俱增。

  另外,中部地区的武汉和湖北最先迎来了高铁时代。众所周知,武汉是一个五大交通枢纽叠加的城市,铁路枢纽的叠加,航空枢纽的叠加,公路枢纽的叠加,水运枢纽的叠加和信息枢纽的叠加。“这样一些特点使武汉完全有条件能成为我们作为中部中心城市下一步跨越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伍新木对武汉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高铁会使人类实现真实世界的零距离,引爆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高铁会使城市因此而不同。伍教授回忆起在武大看樱花的情景“我们当时是深有感触的,当时人头攅动,很多都是广东人,最高的时候是日均流量十万人,一看都是广东人,广州日报头版头条写了乘高铁到武大看樱花。”

  在伍新木看来,中国最大、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战略区域是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是历史必然,武汉应肩负起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历史责任,而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支点必将大有作为。

  伍新木建议,武汉在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上,应注重高起点规划、策划、招商、建设、营运管理,收获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善于寻找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题材,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中、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中寻找大题材。参照自贸区深化改革,“去行政化”、整合大临空、大临港、大汽车、大光电,建虚拟“自贸区”。

  眼下,伍新木老先生已过古稀之年,依然红颜鹤发,耳聪目明,声音洪亮。他的学生回忆,有一次在珞珈山听伍新木的课,老先生幽默地说:“别人被人年年请去讲经济形势,他一般只被同一单位请去讲一次,因为听他讲一次,你就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以后就不用听别人讲了”。但这位同学却觉得,每次听老先生一席话都受益匪浅,因为他代表了武大的水平,代表了武汉的方向,也代表了经济学家的良心。

  编辑/鲍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