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热情持续高涨 产业资本抛售如潮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散户,产业资本,投资
  • 发布时间:2015-03-31 09:52

  当散户跑步进场的时候,产业资本在做什么呢?是不是也和散户一样买入(增持)自家股票?

  答案恰恰相反!当散户抢筹股票的时候,产业资本做的是疯狂减持。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3日,发生股东增持的A股上市公司仅有143家,而出现减持的则高达657家。这意味着,当有1家公司被增持的时候,同时有4家公司在遭遇减持。

  同时,我们看到,股东增减持的金额也不在一个量级水平上。股东增持上市公司的金额仅63.17亿元,而减持金额高达2460.49亿元。这样相差悬殊的数据,恐怕不需要再打任何比方,大家也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得到吧!

  产业资本在这一轮“疯牛”行情中的疯狂减持,无疑隐含着产业格局的变化和投资逻辑的分歧。这一点,恐怕值得已经狂热的投资者需要重点加以关注的。

  3月解禁规模全年最高峰

  关于产业资本的动向,一直以来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产业资本由于对自家公司底细的熟知于心,因此其对自家股票的增持,往往被看作是对目前股价的不满意,认为被低估了。

  那么,产业资本的减持,虽然不一定都代表着公司高层、大股东等不看好自己的企业,其有可能在高位减持在低位再增持,或者通过低位减持再增持享受一些税收的优惠等。

  但从一个长期的统计来看,如果一个市场中,减持规模一直远大于增持规模,无疑不表明了大量的无成本或者很低成本的筹码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套现大量资金。这点值得投资者警惕。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年初至3月23日,沪深两市共有143家公司出现股东增持,另有657家公司出现减持。减持家数是增持家数的4.6倍。

  从增减持的股份数量和成交金额来看,亦不在一个量级水平上。增持的股份数量合计为7.37亿股,增持金额为63.17亿元;而减持的股份数量合计为102.63亿股,减持金额为2460.49亿元。

  我们再将减持的数据分拆后进行研究便会发现,随着行情的升温,股东减持的频率也在加快。自3月份以来,已有329家公司股东减持,其数量已和前2个月的总和持平。减持金额达到420.65亿元。

  从减持金额来看,兴业银行(601166)成为两市中股东减持金额最多的股票。2月11日,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减持兴业银行9.53亿股。此外,3月12日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减持兴业银行80万股。这两次减持的金额合计约为134.52亿元。关于恒生银行的减持的原因,其表示减持所取得的资金将用以缓解资本压力、提升其符合后续监管规定的能力。此外,减持金额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则分别是中信证券(600030)和上海电气(601727),减持金额分别为115.67亿元和37.99亿元。

  3月份产业资本减持额的居高不下,与3月份解禁规模的大幅上升有关。相关数据显示,3月份A股市场限售股解禁合计为285万股,解禁总市值为4099亿元,比上个月大幅增加3000多亿元。而且,从全年来看,3月份解禁规模全年的最高峰。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产业资本在前3个月的增持金额却屈指可数。仅有143家公司出现股东增持,增持金额仅有63.17亿元。

  减持规模远大于增持规模

  事实上,2014年全年市场仅有9周增持规模大于减持规模,其他时间全部以减持为主。而在2015年以来,市场继续以减持为主,而且减持规模仍然远大于增持规模。同时,目前还没有哪一周增持规模超过减持规模。

  1月,上证指数下跌0.75%。当月,两市上市公司高管股东共减持次数达655次,而增持仅166次;法人股东减持次数242次,而增持为78次。1月份,资本货物、材料II、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与设备等行业的减持次数最多。其中,资本货物行业一共出现167次的减持。

  2月,上证指数上涨3.11%。当月,产业资本整体净减持额为363.81亿元,呈现净减持的局面。具体来看,2月A股增持14.23亿元,比上月减少66.52%;而2月份减持额为378.06亿元,比上月减少14.49%。由于2月份有春节放假因素,因此整体虽然都有所减少,但增持金额减少幅度更高,可见产业资本减持规模仍维持高位。

  从中小板和创业板增减持的情况来看,2月份中小板净减持为56.01亿元,减持规模有所下降。创业板方面,2月份净减持金额为58.83亿元,产业资本减持力度大幅增加。

  从行业数据来看,银行、计算机和房地产等板块减持金额较大,在2月份,计算机、房地产和传媒等前期涨幅相对较大的板块,受到产业资本的相继减持而形成较大的抛售压力;而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并没有板块出现增持,反映出产业资本对目前市场板块的走势趋向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资本通常由能够代表产业或企业力量的公司股东及了解一手经营信息的高管来代表,他们对上市公司股份的增减持、回购、增发、配股、分红、送股等行为,通常被认为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的判断。

  海外研究经验表明,产业资本往往是逆向投资者。产业资本倾向于减持被高估的股票,贱买贵卖。A股也是如此。南方基金杨德龙表示,目前减持的“重灾”板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都属于“缺钱”行业;二是股价涨幅过大。

  前者可能是主要原因,后者只是次要原因。在股市快速上涨过程中,引发大小非的减持潮,因为他们会获得很好的减持价格。

  那么,在产业资本已经频频出手落袋为安的情况下,投资者们是不是应该多思考一下怎么办呢?

  本刊记者 张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