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转战大银幕“结婚”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咱们结婚吧,即日启程,南京!南京!》
  • 发布时间:2015-03-31 10:07

  随着电影版《咱们结婚吧》即将在内地上映,导演刘江再度吸引行业内外视线。

  说起来,导演刘江不算是电影圈的常客。继2008年拍摄电影处女作《即日启程》之后,他已有7年时间没有出现在电影界,虽然他依然反复强调着自己跟电影行业的密切关系——无论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科班”出身,还是他当年作为中影集团“青年导演”计划首批电影项目中与《南京!南京!》和《疯狂的赛车》并列的《即日启程》。

  实际上,刘江近年来在电视剧领域的成绩远比这两点更有说服力——凭借《黎明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热播剧,刘江已然跻身“一开机,钱就回来了”的电视剧大导演行列。当他一手握着自己开发的项目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一手执掌完美蓬瑞影视文化公司管理权时,《咱们结婚吧》在2013年首创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联播,收视率也不断刷新纪录,于是电影版的改编成了水到渠成之事,由此刘江终于等到再入电影圈的契机。

  取悦年轻观众

  热门电视剧改编电影已经不是新话题,不过,对于究竟为何改编及如何改编,刘江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

  作为导演,刘江对自己的定位与一些“早些年老想兜售自己那点儿价值观的文艺青年”有着显著区分——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他都主张通过揣测观众心理和兴趣进行创作。

  时隔7年之后再次执导电影,刘江也持同样态度。拍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时,面对年龄段较为分散的电视观众,他设计了不少家长里短的小情节。到电影版创作时,为了吸引更为年轻的观众群体,他又将影片剧情、人物的设计修改得更加具有冲突感,强调“恨嫁女”和“恐婚男”形象。“求婚、升生两难、七年之痒等热门话题都在影片中得以彰显”,再加上仍由原版电视剧的女主角、“具有这个品牌IP符号意义”的高圆圆主演。在刘江看来,只有这样的改编,才能发挥原有IP的最大价值。

  与此同时,刘江在电影中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类型化创作思路,《咱们结婚吧》继续深挖婚恋题材,用四对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男女关系诠释“结婚”的主题。在他看来,电影之所以存在“类型”,就是为了让影片与观众的沟通成本降到零,“更坦白地说,类型片的实质还是为了取悦观众。”针对当下的电影市场,《咱们结婚吧》的目标就是要取悦“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观众”。

  新玩法VS新买家

  由于原版电视剧出色的收视表现,此次电影版《咱们结婚吧》轻松获得了高达7500万元的投资,这使得影片不仅集合了多位明星卡司,还有充足预算进行宣传、发行。回想到2008年处女作《即日启程》拍摄时投资只有不到400万元,刘江不由感慨万千,“当时就跟吃了苍蝇一样,加之小成本影片根本没有与发行方斡旋的能力”,“上映没两天盗版就出来了,正版一星期后也出来了,影院也只能保护小成本影片7天。”

  刘江说,当年《即日启程》在市场上败北后,自己是“负气而走”。如今携电视剧IP强势回归,是因为近两年的电影市场秩序大有改观,“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朝阳产业,成为让所有人都眼馋的一个产业。”

  电影版《咱们结婚吧》在上映之前就已了“新买家”——两家视频网站在看过影片之后,以竞价形式购买《咱们结婚吧》的网络版权。虽然没有透露具体价格,但刘江向记者表示,“这是截至目前的历史最高价,甩开别的作品很多”,再加上商业植入广告方面的回收,“除宣发费用外,整部电影的所有成本在上映之前就已经消化掉了。”

  未映先回本,这种以“竞价”招徕视频网站、抢购独家版权的新玩法日益流行起来。当然,优质IP是这种玩法能够奏效的前提。

  对话刘江:为观众服务

  《综艺》:对于《咱们结婚吧》这个IP,电视剧设定的观众和电影针对的观众有没有交集?

  刘江:电影观众永远是跟电视剧观众没法比的。电视剧观众太广泛了,应该说电视剧确实还是中国老百姓的娱乐主菜,70%的人都在消费电视剧。中国真正的大众艺术还是电视剧,相比之下,电影观众在中国内地其实还只是一个小众群体,观众的平均年龄不到22岁,所以我觉得拍电影时一定要清楚知道面向的观众是谁。其实我很惊讶的是:《咱们结婚吧》这部影片的年轻观众要多于老年观众,这一点也印证了这是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IP。因此就这部电影来说,和原版电视剧重叠的那部分观众就是年轻观众。

  《综艺》:你擅长谍战、婚恋类型的电视剧,你认为自己之前在电视剧类型创作方面的成功经验能不能运用到电影中?

  刘江:隔行不隔理。类型化的关键就是要心里装着观众,它有取悦观众的“企图”,要让观众在进入电影院前,就清楚自己要消费的是什么。因此,类型创作的实质就是为观众服务。就这一点来说,电视剧的类型创作可能反而领先于电影。毕竟,像李安这样的文艺电影大师都认为电影的本质是交流,这说明导演为了观众是可以放弃一些自我的。

  《综艺》:在《即日启程》之后你有很多年没有执导电影,《咱们结婚吧》之前你还筹备过一个项目叫《恋爱课》?

  刘江:是的,但因为创作本身的问题,我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个本子。正如有人所说:一个改了很多年的剧本是很难改好的,因为始终改不出来的剧本肯定是有一些致命弱点的。

  《综艺》:你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是怎样规划的?还是会同时在电视剧和电影两边发力吗?

  刘江:可能都会做。有一些篇幅很长、故事很精彩的电视剧剧本,用电影形式很难表现,因此我可能也会继续拍电视剧。电影得瞅准了才能干,否则风险太大。在我看来,电视剧像吃饭,电影则有点像喝大酒,不能老喝。

  《综艺》:你组建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为什么想要从导演转向做老板?

  刘江:公司其实在2011年就组建了,主要经营电影和电视剧,会陆续签约几个编剧工作室,未来也可能会出品一些作品,由我来担任监制。至于原因嘛,可能就是“贪婪”呗,自己当老板确实可以拥有更多自主权。

  《综艺》:作为投资人,当前你觉得投资电视剧和电影,哪个风险更大?

  刘江:当然是电影。电影实际上是一个零售业,电视剧是机构之间的生意。像我这样级别的导演拍电视剧,一开机就全回来了,基本没有风险。可以说拍电视剧对我来说是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而拍电影则是上有天堂、下有地狱,风险完全不同的。

  文/郭小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