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发展可借势互联网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智能电视,互联网,彩电
  • 发布时间:2015-04-08 07:56

  我国传统彩电向智能电视转变可追溯至2010年。那时,各大电视机厂商便开始相继推出了智能电视产品。

  到2014年,智能电视市场迎来爆发,销量突破3000万台,市场渗透率接近70%。可以说,智能电视的发展在电视机领域掀起来了一个巨浪,势头锐不可当。

  但随着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电视机前“走开”,电视机已不再是人们闲暇生活的核心,如何把这些流失的用户群体“拉回来”是智能电视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生产厂商在不断完善智能电视的核心技术、提高硬件质量和控制成本保持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将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核心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对高新技术的探索绝不能与用户的需求相背离。

  电子信息各个领域都是由人们的需求增长而引发迅猛发展的。若将这些为人们所偏爱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智能电视中,那些流失的用户将很有可能被“拉回”电视机前。因此,智能电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当借势而行。

  借势一:获取互联网内容。互联网无疑是抢夺传统电视机用户的最大竞争对手,对于早已不满足于完全非交互式且信息量相对互联网有限的传统电视节目的人们而言,网络资源有绝对的吸引力。现有技术已经在逐步实现智能电视与互联网资源的对接,许多智能电视厂商通过与视频网站等一些网络运营商家的合作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但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资源相比,这一对接到目前为止是远远不够的。

  借势二:利用4G网络实现与其它智能终端的交互。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颁发了4G牌照,中国迎来了4G时代。随着网速的大幅提升,大量新的应用和信息服务纷纷涌现,4G网络所提供的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已经为许多智能终端之间的交互提供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它同样可以为智能电视所用,使其加入交互活动之中。

  借势三:基于云端操作系统,降低智能电视本地计算能力要求。继电脑和手机之后,智能电视成为争夺用户眼球的终端窗口,然而未来智能电视的竞争不单单局限于硬件终端,云端应用也将是决战点。云端提供的虚拟化运行环境,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通过智能电视实现电视、社交办公一体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将软件与系统隔离开来,使得智能电视能够保持系统长久的干净、绿色,避免用户被系统运行缓慢等问题困扰。智能电视的未来应实现自己的云端操作系统,这样做可降低智能电视对本地配置的要求,本地设备更多作为输入和输出设备,计算、数据、应用都在云端,从而大幅度降低硬件成本。当然,这样的架构离不开高速网络的支持。

  借势四:借助大屏幕优势吸引对视觉体验有更高要求的用户群体。屏幕大一直是电视机的绝对优势,在智能电视的发展中,完全可以把这个优势扩大化,以此来吸引那些对视觉体验有更高要求的用户。

  总的来讲,智能电视的发展应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依托“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体系,充分借助现有资源的优势,打造“内容+终端+数据+服务”的价值链闭环,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事半功倍。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郑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