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计算改变移动生活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认知计算,可穿戴设备,BAT
  • 发布时间:2015-04-08 08:30

  认知计算将成为改变移动互联、物联网的新兴力量。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层面,而且也体现在服务和业务模式上,参与其中的玩家可能还要面临转型的挑战。

  你曾经购买或使用过可穿戴设备吗?你是不是也会在过了最初的新鲜期后,就将可穿戴设备束之高阁了呢?可穿戴设备的价值不能够得到充分挖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会持续地使用可穿戴设备,而且缺乏”杀手级“的应用。

  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超过5亿。但是,可穿戴设备市场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长尾市场。可穿戴设备虽然种类多,但每种产品的出货量并不大,呈现碎片化、无市场重心的状态。

  服务更重要

  中国Gartner半导体与电子首席分析师邓雅君向记者表示,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认知计算改善用户的体验。认知计算包括四个阶段:同步消费者数据,追踪消费者行为,预测消费者行为,代表消费者做出决策。其中,同步和追踪消费者的数据是实现认知服务的物质基础,而预测并代表消费者做出决策则需要服务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和互动。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要依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制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平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邓雅君表示,可穿戴设备的附加价值就来自于垂直解决方案和其生态体系。在美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渗透率非常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国的个人消费者是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购买可穿戴设备,并长期使用;另一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可穿戴设备的生态圈,产品供应商与方案提供商、服务商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并在医疗、健康、环保等领域有了成功的应用。邓雅君表示,虽然中国也有许多可穿戴设备制造厂商,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精细程度上不如国外,而且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邓雅君建议,如果厂商想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上有所作为,不能只做产品,还要做服务;厂商应更好地利用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这些平台;厂商应该更好地了解认知计算,并通过认知计算这一工具改善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创造更多的价值。

  转变角色

  认知计算除了会对与移动互联、物联网有关的产品和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外,也会对业务模式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参与其中的设备厂商、服务商等可能也要面临转型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BAT企业。

  Gartner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由于消费者个人对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企业、服务商获取数据的成本和方式都将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商惯用的通过应用直接获取消费者个人数据的方式将逐渐被“经纪人模式”(Brokerage Scenario)所取代。“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互联网服务的佼佼者最有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认知计算服务经纪人’(Cognizant Computing Service Broker),而且这种转变正在发生。”中国Gartner消费电子技术与市场首席分析师张菊表示。

  以下这一应用场景可能是大家都熟悉的:你从应用商店下载一个移动应用到自己的智能终端设备上(比如手机或平板电脑),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应用都会或多或少地请求使用你个人的信息,比如地理位置信息等。在种类繁多的移动应用背后,厂商和服务商的商业逻辑几乎都是尽可能多地获取与消费者个人相关的数据,进而分析出消费者的使用历史、喜好等,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向特定的消费人群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服务。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认知服务”(Cognizant Service)。

  基于上述对认知服务的了解,我们大约可以猜测出为什么BAT厂商与认知服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以云计算见长,还是在大数据方面建立了优势,或者通过移动应用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BAT厂商们已经建立了这样一套业务模式: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收集、存储、整合、分析数据,准确地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产品和服务。张菊分析说:“BAT厂商拥有数以亿计的移动端消费用户,并围绕认知服务展开了自主研发、投资并购,以便构建包括消费者、商业合作伙伴和BAT厂商在内的互惠互利生态链。”

  由于各自的市场定位不同、优势各异,BAT厂商在认知服务这一新兴市场上也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具体来看,百度的目标是成为H2C(即保健与健身、联网家庭、车联网)市场的领导者。因此,从2014年开始,百度围绕着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并在健康监测、智能家电、车联网等细分市场发力,力争成为H2C市场的专业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采取的是“大而全”的策略,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云端IT服务经纪人。阿里巴巴不仅为其网上市场的卖家提供全套的云端IT服务,而且还是为网上卖家提供各类服务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应用程序开发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像一个全能型的认知服务经纪人。腾讯在移动应用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腾讯的核心策略之一是利用微信的普及拓展移动支付和商务市场。腾讯利用微信源于社交需求但又具有媒体属性的特点来拓展移动支付服务,即微信支付,并通过与商业合作伙伴(比如银行、航空公司、制造商、零售商等)的合作,提供移动商务服务。

  就像是证券市场上的经纪人一样,BAT厂商在认知服务领域一手托两家:一边是认知服务产业链上的厂商、商家,它们想借助BAT厂商打造的广阔平台,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另一边是个人消费者,它们可以通过BAT厂商打造的平台获取所需的服务和体验。

  Gartner将认知服务经纪人分成三种类型:公共服务经纪人、消费者信息代理、实时情境感知服务代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同时扮演着这三种类型的经纪人角色。举例来说,公共服务经纪人存在于认知计算四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它为供应商提供一些基本资源或功能。百度主要提供的是IaaS和PaaS平台,而阿里巴巴除了能提供IaaS和PaaS平台以外,还可以提供SaaS、仓储、物流、快递和现场客户服务等。

  为了当一个称职的认知服务经纪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技术创新或进行并购,弥补自己的短板。举例来说,百度正在开发实时情境管理(Real-Time Context Management)技术,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实时服务。阿里巴巴则在研究消费者行为分析和预测技术,并且通过收购(比如高德导航、虾米音乐、恒大足球、Tango)和股权投资(比如新浪微博、优酷土豆、文化中国)等方式,不断拓展在地图、媒介内容、社交网络和通信方面的应用。腾讯则在大力扩展支付、商务和地图业务。此外,腾讯还投资社交分析、用户体验平台等,希望可以更好地洞察消费者对多媒体内容的偏好,进而推动腾讯广告业务的增长。

  张菊表示:“在未来的18个月内,行业应用开发者、商业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是以合作或投资、并购的方式融入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所构建的生态系统中,还是与之直接竞争。”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认知服务现在仍处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认知服务经纪人,还是认知服务提供商,都还在探索中前进。“认知服务市场一旦成熟,抑或经纪代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BAT厂商很可能会真接提供产品与服务,而不仅仅充当服务经纪人的角色。”张菊分析说。

  本报记者 郭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