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记”:十天刷爆朋友圈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足记,拍照,社交,朋友圈
  • 发布时间:2015-04-10 13:20

  核心提示:一款好的产品,用户自然会赋予其故事,而不是创业团队越俎代庖地思考如何向市场编造一个催人泪下或极具争议的故事。

  最近,一款名为“足记”的拍照社交应用,突然成为了又一个刷爆朋友圈的现象级产品。不到十天时间,它在App Store的排名从Top 1000开外蹿升到了免费分类全榜Top 1,堪称奇迹。

  “足记”为什么这么火?“足记”创始人杨柳自己都说,她无法回答那些来自行业里的热切疑问--不过,这并不妨碍知乎上及时出现了“‘足记’为什么这么火”的提问,以及大量帮助“足记”总结成功经验的热心群众。“足记”的意外走红并不是一个计划内的结果,它更像是蝴蝶和风暴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杨柳坦言,她预测不了风暴,但是关于那只由她亲手放出的蝴蝶的历史,倒是可以知无不言。

  初创时,投资人建议换个方向

  两个月前,“足记”发布2.1.4版本,加入了横向宽屏拍摄、滤镜优化效果、添加中英文字幕等功能。正是这次更新,让“足记”的玩法跨越小众,进入大众视野。

  “版本迭代之后,我们的用户量开始小规模增长,这些增长让‘足记’有了更多接触新用户的机会,直到在某个关键时刻触发病毒效应。”杨柳认为,来自用户的大面积UGC(互联网用语,意即“用户生成内容”)是脱离结果之外的最大惊喜。

  “足记”这款App的创意,源自加拿大摄影师Christopher Moloney。身为资深影迷,他热衷于将自己的旅行地点安排在著名电影的经典场景之处,比如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曾经驻足的珠宝橱窗,或是让·雷诺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居住过的纽约街巷。Christopher Moloney将这些场景的实拍照片与电影剧照透视重叠在一起,画面感极强。这个创意为他在网络上吸引了大批拥趸。

  杨柳正是Christopher Moloney的粉丝之一。“足记”的诞生,就是为了让更多普通用户都能够体验Christopher Moloney的玩法,带着“足记”完成旅行记录,成为一本电影圣经。

  但很显然,“足记”此时的目标受众相当窄--既要热爱且有能力旅行,又要对电影有足够的认识和追求--近半年时间里,“足记”的用户总量不过五位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及格”的分数。

  对初创期的“足记”,曾有投资人评价:“把影视和旅游文化跨行业整合,针对的受众群体相对高端,但这两个交叉行业的用户基数小,获取首批种子用户难度太大,很容易被淹没……建议换个方向。创业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好产品,用户自然会赋予其故事

  “创业者常将不忘初心挂在嘴边,但知易行难,会遇到无法想象的压力和阻碍,投资人也会质疑市场够不够大。这个时候,创始人会陷入有没有勇气坚持下去的犹豫。”显然,杨柳虽认为“足记”走红有些偶然,但偶然的背后,亦有着不为人知的必然。

  问题既然出在产品身上,就应该继续从产品入手,使它变得更加亲切、适用。

  “足记”团队的思路是,让产品摆脱碎片化的场景层次,为用户提供向外分享的刚性需求。

  “中国没有扛鼎的拍照社交产品,所有人都在模仿Instagram(国外一款允许用户在任何环境下抓拍下自己生活记忆并能分享的手机软件),但是社交关系很难在产品中建立起来,因为微信已经重构并垄断了这一层。新创产品做得越轻、信息含量越少,留住用户的能力就越弱。”最终,“足记”团队给产品动刀,做彻底的差异化,“忘掉Instagram”。

  杨柳认为,拍照是为了记录,记录是为了回忆,而人的回忆本来就是以电影化的形式一帧一帧地呈现的,所以“足记”的产品功能,要从“前往电影的经典一幕朝圣”进化到“每张照片都可以成为经典一幕”。在拍照行为之后,“足记”为用户提供了电影宽屏的尺寸比例、电影字幕的文案样式、电影胶片的色彩风格,进而最终将照片赋予戏剧化的效果,即“大片模式”功能。

  新版本一问世,随即在朋友圈走红。在听闻有用户用“足记”创造“日式冷笑话吐槽式”的图片作品后,杨柳也很惊讶。从这个角度来看,好的产品,用户自然会赋予其故事,而不是创业团队越俎代庖地思考如何向市场编造一个催人泪下或极具争议的故事。

  三大策略,应对未来情势

  目前,“足记”整个团队只有8人,突如其来的用户爆炸--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让他们几乎焦头烂额地应对服务器的负载压力,甚至影响到下一版本的开发进度,这种幸福之外的窘境,只有靠新的策略来解决。

  关于“足记”的未来,杨柳讲了三个策略。

  刷爆朋友圈后,要渐离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很重要,但那里不是社交产品的天堂,在输出内容之后,要注意回收用户。2013年以来,许多昙花一现的产品都因过于依赖微信朋友圈而丧失内在的造血能力。除此之外,“足记”产品本身还有很强的LBS(基于位置服务)属性,这些都需要围绕用户来开发对应价值。

  保持帐号与帐号之间的平等:“足记”在运营上没有和许多同类应用一样去发掘和鼓励“大号”,因为正常社交是一个均衡、去中心化的过程,高山流水不如细水长流。

  保持纯粹:“大片模式”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尖叫切口,但“足记”需要保持它在生活文化和电影艺术之间的嫁接,以及忠于核心用户的纯粹意识,偏离自己的兴趣,是最可怕的。在文艺市场,很多时候品味才是最大的竞争力,用户对于产品的选择,通常取决于感性和气质。“足记”的长处,或许就在于它是由一群文艺青年做给另一群文艺青年的产品,基因相对匹配,也能够准确传递产品诉求。

  能够从近百款拍照应用中脱颖而出,“足记”团队已自称“此生无憾”。然而树大招风,来自外部的竞争冲击也是“足记”必须面对的情势。比如,一款名为相机360(Camera360)的APP,已抢先在微信公众帐号里新开设了“电影照片”功能,欲通过Html 5方式与“足记”争夺用户。

  未来会怎样,谁又能预测得到呢?

  阑夕(知名互联网评论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