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大战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银行
  • 发布时间:2015-04-27 09:53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换挡下行,作为与宏观形势关联度最紧密的经济部门,银行想独善其身不大现实。但对优秀银行来说,“危”就是“机”,积极转型突围成为必然选择。

  具有以下五类特征的银行更有望胜出:能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稳住存款特别是核心存款的;适应风险不断增加的现实,并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能见缝插针积极开展高收益投行、资管、出表业务的;能有效应对甚至利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能顺应混业经营大势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

  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各行的资产质量都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但存在的隐患仍不得不防。农业银行截至2014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54%,是各家银行中数值最高的。

  去年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理财业务,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现状,商业银行还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向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学习,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开疆拓土有时还意味着突破原有业务的界限,迈向混业经营。目前国内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在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进程中都曾遇到,而解决的方法,无一例外都是选择混业经营。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换挡下行。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4%,标普预计,2015和2016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可能会低于7%。作为与宏观形势关联度最紧密的经济部门,银行想独善其身不大现实。

  2014年,上市银行中除了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华夏银行,多数银行的盈利增速已经降至个位数。今年,银行的坏日子还没有走到头,改革推进、监管趋紧、经济下行引发的资产质量下行是所有银行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硬币总有两面,虽然目前银行面临的压力很大,但是能够经历暴风雨的洗礼还能屹立不倒的银行,不就是未来的赢家了吗?到底是大清洗还是重新洗牌?到底是全线溃败还是逆流而上,就要看银行如何转型突围。

  什么样的银行未来才有可能突围而出?《投资者报》通过采访“听其言”,并“观其行”,汇总梳理各大银行为转型做出的种种努力发现,具有以下五类特征的银行更有望胜出:能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稳住存款特别是核心存款的;适应风险不断增加的现实,并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能见缝插针积极开展高收益投行、资管、出表业务的;能顺应混业经营大势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能有效应对甚至利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

  守住核心存款至关重要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金融脱媒进一步加速,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央行不对称降息预期升温,一旦该预期成为现实,银行负债端成本将显著提升。

  记者注意到,近来一般存款向理财产品、P2P、股市等领域转化明显。2014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这是多年以来首次存款增速下滑。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速继续放缓。央行4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同比少增1.64万亿元。

  在存款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央行扩大存款浮动区间将进一步加剧存款争夺战,抬高银行成本,压缩银行的利息收入。虽然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中和存款减少带来的损失,但贷款利率不能无限制提高。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12家银行中,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增速正在减缓,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正在减少,银行的负债成本大增,息差多数在收窄。

  比如,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去年存款同比增长7.8%,2013年的数据为10.07%;工行去年存款增长6.4%,2013年则为7.2%;农行去年存款增速为6.1%,2013年为8.7%。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交行存款出现了负增长,而且是在12家银行中唯一呈现负增长的。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交行客户存款余额约为4.03万亿元,较年初减少3.08%。

  面对该存款下降的情况记者向交行发出了采访提纲,交行相关人员称负责品牌宣传的工作人员出差,不能及时回复。

  很多银行显然已经感受到了这些扑面而来的冲击,纷纷寻求转型,比如加大互联网金融投入、或者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来留住客户。

  例如为争夺存款,一些银行放下身段,推出各种银行系“宝宝”。数据显示,银行系“宝宝”在2014年规模翻倍,由年初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到年底的4579亿元,总体涨幅超过100%。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金融脱媒以及股市走牛的大背景下,只有那些能够稳住存款特别是核心存款、适应实际利率走高的现实、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银行才具备穿越暴风雨的底气,只有顺应利率市场化大势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从互联网公司虎口夺食。

  当然,《投资者报》记者也注意到,在众多银行中也有逆势而上的案例。去年盈利增长超过30%的平安银行,其存款增速已经两年保持快速增长。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5331.83亿元,较年初增加3161.81亿元,增长幅度24%。

  平安银行副行长孙先朗称,通过灵活调整负债业务管理政策、引导负债结构优化、平台获客等方式,使得存款连续两年快速增长,领先于市场。

  总体来看,股份制银行因在揽客营销的尺度上远远大于国有行,以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存款增速还能继续保持增长。但是从光大银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现状看,揽储的压力也是不容小觑。今年3月份,光大银行还成为首家降低存款利率的银行,称未来以产品和理财的实力揽储,在存款压力大增的现状下,其他银行似乎没有动力跟进。

  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要控制

  负债端看成本,资产端则要看质量。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各行的资产质量都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没有特别恶化的情况,但存在的隐患仍不得不防。

  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426亿元,较年初增加2506亿元,不良率达到1.25%,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呈加速增长之势。已经披露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宁波银行,其他银行不良率都超过1%。

  同样面对“严寒”,由于各家银行应对措施不一,导致资产质量相差很大。根据已发布的年报以及业绩预告,兴业、浦发、光大、民生以及招商五家银行的不良率上升幅度超过了三成。其中,兴业银行去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1%,与2013年年末相比上升0.44个百分点,为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增长最快的银行。光大银行截至2014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1.19%,与2013年年末相比上升0.3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截至2014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54%,是各家银行中数值最高的。农行行长张云表示,银行业不良贷款与经济周期有关,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不良贷款往往上升,而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调整时期。农行风险管理总监宋先平直言,内地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银行资产质量会跟随下降,同业不良贷款升至2%至3%属正常。

  而宁波银行是唯一一家不良率在1%以下的,为0.89%,相比上一年资产质量没有恶化,可见公司不良贷款控制严格。

  把关注小微企业为重要发展战略的平安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不良率为1.02%。从年报中,《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原来以钢贸、小企业为首的重灾区已遏制了不良的势头,而且已经开始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5个百分点,尤其是信用卡不良率达到2.77%。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主动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了信用卡、汽融、新一贷、经营性贷款等收益较高的产品。

  尽管银行资产质量在下滑,但是在分析师看来,在二季度将逐步迎来拐点。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将今年第二、第三季度间一定会出现的不良贷款生成率见顶回落,将是银行资产质量预期的重要拐点。平安证券也认为,预计在货币政策宽松延续、经济逐步回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净生成率最早可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拐点。

  银行理财新枝开花结果

  除了整固传统的存贷业务,银行也抓紧在其他领域开疆拓土,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理财业务。2014年无疑是银行理财爆发增长的一年。在已经公布的12家上市银行中,理财业务均保持了加速增长。其中,大行依然占据“规模优势”,而股份制银行在增速上继续占优。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增长排名居前列。工商银行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收入206.76亿元,增加24.45亿元,增长13.4%,主要是私人银行和个人银行类理财业务收入取得较快增长;对公理财业务收入149.29亿元,增加23.18亿元,增长18.4%,总体收入在四大行中居首。中国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为13.83%。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理财业务发展方面相对缓慢,同比增长1.65%、6%。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理财业务收入为41.6亿元,增长幅度最高为209%。其次是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理财业务收入为96.66亿元、62.44亿元,同比增长88.75%、83.86%。其他银行诸如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为58.89%、46.54%以及34.08%。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理财业务收入剧增有三个原因:其一,去年4月,浦发银行在原总行金融市场部资产管理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总行一级部门资产管理部,并且通过风险派驻,有效加强了资产管理业务推进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其二,浦发银行对理财产品和投资资产的种类进一步丰富,覆盖四大渠道、十五大系列,完成了资产超市搭建,实现了资产品种多样化,种类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以理财产品为主体,以委托资产管理、投资顾问为支撑”的业务格局;三是陆续研发推出了委托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顾问业务等新的业务线和产品线,有效推动浦发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

  理财业务增长是大势所趋,虽然利率市场化带来存款脱媒,但对资产管理不失为一个大机遇。而且随着资管业务的成长,设立子公司的趋势渐渐明朗,银行大资管时代来临。

  日前,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该事项还需报监管机构审批。据年报数据统计,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额为2.13万亿元,增长42%;理财产品余额为0.85万亿元,增长70.14%;理财业务收入为33.49亿元,增长46.54%。

  中金公司的一份研报指出,未来理财业务将沿着拆分、引资、上市的路径,带来价值重估。中金指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为应对市场化竞争,银行或最快在今年二季度分拆资产,中期完成分拆出的公司上市,预计最先被分拆的是银行理财,其次是信用卡和私人银行,投行、金融市场、托管等新兴业务也有分拆的可能。

  2014年各家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实行转型,关键词是降低非标占比,提升净值产品占比,以及扩大表外理财规模。工行相关人士在和《投资者报》记者交流时曾称,工行正在改善理财产品结构,开放式产品比重上升到了70%,为净值型产品转型打下了基础。

  寻找新的突围点

  除大力发展理财业务之外,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现状,商业银行还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者报》记者查阅了各家银行的年报,发现各家银行已经在行动,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同时修补短板。

  在五大国有银行中,工行引领大行转型互联网金融。今年3月23日,工行高调宣布发布互联网金融战略,以及推出互联网金融平台“e-ICBC”品牌和一批主要产品。据介绍,其互联网金融战略包括电商平台“融e购”、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三大平台,以及支付产品“工银e支付”和“线上POS”,融资产品“逸贷”、投资理财产品“工银e投资”等三大产品线。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此次高调宣布其互联网金融战略,可谓意味深长,这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开始进入“大象”起舞的时代。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卫明博士认为,工商银行的这次转型,说明互联网战略不仅仅是小银行以及小型金融机构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无奈之举,而是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也表示,中国银行业“放贷款—冲存款—增利润”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终结,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该行将踏准中国企业“走出去”及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继续打造中国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2014年,交行已走出一小步。2015年,将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用人薪酬考核机制、建立发展责任制、建立风险责任追究制度方面迈出新步伐。

  建设银行也加快了业务转型。该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行已经构建了四个转型方向,一是发展养老金公司,进行综合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国际化布局提速;三是借“一带一路”新契机,千亿授信率先圈地丝绸之路要塞;四是全面发展互联网金融,抢占移动金融制高点。

  去年增速最快的平安银行则认为,国家战略调整、金融改革深化为“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战略转型的机遇。二是零售业务大发展的机遇。三是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环保能源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四是产品和业务创新机遇。要提升银行的资产经营能力,实现“高收益、高中收、轻资本”的增长方式。

  盈利增长4.37%,在目前12家银行中排名末尾的中信银行虽然在2014年年报中20多次提到转型,但是效果并未显现。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称,主要原因是加大了拨备计提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中信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在众多业务中,率先做转型的零售业务表现还算是亮点,2015年中信还将进一步提升零售银行对于全行的价值贡献,考核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中间业务收入、核心存款、价值客户。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银行的另一发展动力来自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招商、民生等即将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上获得转型突破。

  混业时代的挑战

  开疆拓土有时还意味着突破原有业务的界限,迈向混业经营。目前国内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在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进程中都曾遇到,而解决的方法,无一例外都是选择混业经营。

  从大趋势来看,放松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管制是世界性的趋势,中国也将跟随趋势。深度结合的银行、证券、保险将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竞争力和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盈利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混业监管的放松也可能让银行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证券、货币基金、P2P、支付机构等虎视眈眈的狼群可能进一步蚕食银行的利润。

  目前,工、农、交以及招商除了信托牌照,租赁、保险、证券、基金等牌照都收入囊中。建行和中行则获得金融全牌照。《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各家银行的混业经营状况并不相同。

  去年工行的综合化经营带来的收入最高,增长势头也是最好。例如,旗下租赁公司同比增长40.2%;保险同比增长255%;证券同比增长22.2%;基金同比增长158.8%。建行和中行的数据表现也不错,各个牌照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多数超过2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农行旗下主要控股子公司经营不善。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去年净利润仅有1.6亿元,同比下降65%。去年股市大涨,基金公司利润也水涨船高,但是农银汇理基金公司净利润为0.61亿元,同比下降了29%。农银人寿尽管保费规模成功跨越百亿元,但是净利润仅有3161万元,同比下降62%。

  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国内各家银行都在朝着综合化、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以浦发银行为例,去年在收购上海信托后,今年4月份传出,浦发正计划收购上海农商银行股份,虽然浦发银行并未正面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浦发银行正在加快并购步伐。处于福建自贸区的兴业银行也有打造金控集团的迹象,今年3月份曾传出计划并购华福证券,搭建证券平台,发展投行业务。今年2月份,工商银行收购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此举被视为中资银行首次通过并购国际银行实现交易业务的全球化。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